天天看点

谁来监督法院?

作者:水木社

我们聊了一下海西州中院“垂帘听审”的事情。

因为在一起案件审理过程中,有律师发现海西州中院的法官通过网络遥控指挥庭审法官工作,甚至具体到说什么话,用什么语气,引发了外界对法院工作方式的强烈质疑。

对于外界质疑,海西州法院不仅没有反省自己,还对律师和媒体大加挞伐,认为这些人干扰了案件审理的正常进行。

谁来监督法院?

这个帽子很重,对律师来说很可能会导致他职业生涯就此终结。对媒体来说,就是扣上了一顶“舆论干扰司法”的帽子,很是沉重。

但事实上,海西州法院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根本问题所在,也没有明白舆论批评的焦点究竟是什么。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得出来海西州中院的领导并不高兴。或许是“丑行”被发现后的恼羞成怒,也或许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关于这件事情,我相信海西州法院冷静之后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果还是固执己见,认为举世皆醉唯我独醒,那么是否就应该吁请更高层级部门介入调查监管?

如果对此事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图片看一下昨天的文章了解一下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谁来监督法院?

海西州“垂帘听审”的事情还没有说出个一二三四,那边山东济南法院又被推上了热搜。

这两天,一篇名为《大明湖畔这家老牌饭店将公开拍卖,起拍价超4394万元》的文章在网上火了。

位于济南大明湖景区南门对面,承载着不少老济南人的回忆的“微山湖鱼馆(大明湖店)”即将公开拍卖,起拍价超4394万元。

谁来监督法院?

因为欠银行两千七百多万,这家创立于1992年的老店落入被拍卖境地,引发了很多济南群众的关注。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法院为了实现债权而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拍卖),但有人爆料这次拍卖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问题。

5月13日,一位已经被实名认证过、署名“微山湖集团程平”的人详细爆料:

1992年微山湖鱼馆在山东济南大明湖畔创业,推出微山湖全鱼宴广受泉城百姓欢迎,成为“新鲁菜”的代表。一路发展得风生水起,以“一年开三店”的速度,很快将分店开到山东各地以及外省。

谁来监督法院?

如果不是一次借款事件,“微山湖公司”准备在2005年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餐饮企业。

但悔不当初,那次借款事件也发生在2005年,使“微山湖鱼馆”的事业从此转折,不仅没有上市成功,直到今天仍然深陷在重重官司中,难以自拔。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但“程平”对此次欠债执行并不服气,撰写长文罗列理由,矛头直指法院:

一、故意刁难,挖肉补疮,把简单的执行案旷日持久地拖下去。微山湖对外的债权一直得不到执行,导致自己深陷债务危机。

二、横生枝节,执行法官非法阻止涉案房产过户。本来要执行过户的抵押房屋,却因为认为阻挠不能过户,导致债权无法变现。

三、颠倒黑白,执行法官把申请执行人变成被执行人,把微山湖公司逼到破产边缘。

谁来监督法院?

对于“程平”的爆料内容,我们不予置评,其真实性也无法进行核实,事情真相目前不得而知。

但他的爆料结合“垂帘听审”事件也让人不禁思考:

谁来监督法院呢?

是不是真的像那些著名律师所说的那样:

已经成为独立小王国,社会监督进不去?

谁来监督法院?

诚然,宪法赋予各级人大和检察院一定的监督权力,但对于法院浩繁的审判工作而言,这个监督的力度客观上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换而言之,现有的监督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

在这份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

新一轮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谁来监督法院?
谁来监督法院?

理论上,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离法律最近,法官们也应该是社会中最能够执法善用的群体。

但这些年爆出的法官知法犯法案件,让人意识到守法教育也可能犯了灯下黑的错误,法院有时候也可能还存在监管的空白。

2010年,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因受贿罪和贪污罪被查处。黄松有案的发生,揭示了司法系统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对司法公正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时媒体感叹,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因涉嫌贪腐被调查的级别最高的司法官员”。

谁来监督法院?

2017年,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奚晓明,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涉嫌受贿罪被起诉。

谁来监督法院?

2022年3月,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级大法官沈德咏被调查。

这件事让法学界颇为震惊!

要知道一级大法官意味着他早已经是中国司法界金字塔最顶尖的存在,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存在”。

但他依然“公器私用,纵容默许亲属、秘书利用其职务影响充当司法掮客,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丧失纪法底线,执法犯法、靠案吃案,大搞司法腐败、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案件处理、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谁来监督法院?

2023年,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执行局局长的孟祥,因受贿罪被查处。

谁来监督法院?

2024年,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的郑学林,因为涉嫌干预、插手司法活动;私德不修;丧失纪法底线,执法犯法,靠案吃案,大搞权钱交易等问题被拿下。

谁来监督法院?

上述这些法官,就不乏有人利用职权干扰案件审理和执行。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个深陷诉讼之苦的人们,都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秉公判断的中立法官。

所以,法院工作,不能成为有效监督之外的存在。

大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赋予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应的审判监督工作。但“垂帘听审”事件的出现,暴露出这种监督的弊端。

如何发挥法院和检察院监督应有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社会监督有效参与其中。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