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滿清的八旗子弟兵入關之後開始大肆推廣滿族文化。

在早期的時候,八旗子弟兵們就已經意識到了,單純的憑借武力統治這片偌大的天下,難度很大。

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規矩,比如剃發易服,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融合滿漢兩個民族,讓漢人開始滿人化。

這一套邏輯在當時的漢民族當中是有些可悲甚至可恥的,但是站在清朝統治者的角度,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執行度。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那既然如此都已經批發衣服了,為什麼滿清自始至終沒有推廣自己的滿語呢?

這件事情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背後可有着特别大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第1點:滿族的特殊之處

你知道清朝人說的是什麼語言嗎?

肯定不是漢語,對不對?

他們所說的語言非常特殊,更類似于在當時那個年代蒙古人所說的删減版或者閹割版。

這一點就觸及到了語言傳播的基本常識問題了。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天底下所有的文字全部統一,所有的度量衡全部統一。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有人說,如果不是秦始皇所做的這一偉大創舉,可能華夏文明的統一進度不知道要推遲多久。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這也基本符合文字以及語言的發展規劃,原則上來說,某個地方的語言可能各色各樣,可是文字大體也差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去統一文字而不是統一語言,因為各個地方的方言實在是太多了。

古代如此,即便是在現代,我們去一個偏遠的地方,他們可能說的某些話叽裡呱啦的,咱們根本聽不懂,但是寫出來的字那就是正兒八經的簡體字。

是以原則上來說,統一或者強硬地推廣一樣的字型,非常的有意義。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而至于語言,在古代還真沒這麼大的力度去全面推廣國語。

因為在古代,語言與語言的傳遞,可是沒有電話手機電視等方方面面的教育教育訓練體系的。

更多的就是一個騎着馬的小哥,你指望着他的發音标準,或者他能說國語,難度較大。

更重要的是你指望着他能把這個國語傳遍全國各地,且形成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标準度量衡,難度就更大了。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這麼說有點跑題,但我們隻需要記住一點就行,秦始皇之是以能夠統一文字,前提是各個地方已經有了文字,而且大體上來說差不多或者相差不是很多,把它統一起來,難度沒有那麼大。

可是滿清時期出現了意外,滿清時期也就是大明朝的東北方位,這個地方地廣人稀,偶爾能碰到幾個人,還是捕魚打獵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地方地廣人稀,是以民風彪悍,懂字的人本就少,互相之間有語言的傳遞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指望着語言傳遞的背後,還能夠有文字記載,難度極大。

不太誇張地講,在滿清沒有入關之前,文字型系都不是健全的。

可是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眼瞅着就要一統天下了,如果對外人說自己沒有統一的文字型系,那不得讓别人笑話嗎?

是以滿清在萬般無奈之下,依托于自己的語言體系衍生出來的文字型系,這種方式基本是逆向思維。

由于是逆向思維,就會有逆向思維的好處和壞處,好處是隻要有了文字,湊合着随便寫一點好的,我們就有文字記錄了。

而壞處在于這些文字以及整個文法體系并沒有經曆多長時間的打磨,其精準度實在是差了點意思。

也有人說滿清的文字大多是憑借着蒙古族或者其他地方借鑒摘抄下來的,随便拼湊在了一起。

其實這樣說不是非常嚴謹,但是如果我們以調侃的角度出發,這種說法也能夠讓人接受,以至于在清朝中後期的時候,部分皇帝或者皇子已經放棄了,或者半放棄自己的母語。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溥儀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也足以見得滿語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的不協調,以及後期發展的諸多問題和不可控因素。

第2點:滿語的推廣問題極大,難度更高

如果我們一條線全都橫切下來,從現在開始所有的人都得學會英語,英語水準必須達到世界一流水準,你知道會帶來多麼大的動蕩嗎?

當然我們隻是舉一個簡單案例而已,以我為例,高中時期幾乎所有科目都不偏科,每一門科目都能在90分以上的,唯一遺憾的是,我的英語連及格都沒有達标。

在我大學的時候,因為四六級沒有考過,英語的頻繁挂科導緻我失去了很多機會,甚至都不能夠被評為優秀學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自認為我還算是個小的人才,就是英語這一科不太理想,直接把我給拉下來了。

而且正是因為英語成績差,沒有辦法做科研,連考研究所學生都不用考慮了,因為研究所學生對于英語的要求更高。

當然這隻是舉一個簡單案例而已,是以我們不難發現,推廣一門語言,即便是現階段,難度都非常大。且對于高學曆人才難度都如此之大,就更不用說在封建統治時期對普通老百姓推廣滿語了。

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很多人隻是會說自己的老家話,你問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或者能不能把這句話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不好意思,人家壓根不知道這句話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我的父母他們經常這樣說,我就學會了。

他們甚至沒有老師沒有私塾,連最基礎的教育都沒有,能說話但是不認字,在這樣一種相對奇怪的教育氛圍或者教育環境之下,滿語的推廣普及難度更大。

第3點:滿語的推廣遭遇到了極大的抵抗

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是當時清朝民間力量自發組織的抵抗滿語活動。

而之是以抵抗滿語,是因為滿清貴族在早期的時候實在是不像樣子,他們辜負了普通老百姓對于清朝統治者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以至于後期出現完全的兩極對立局面。

在早期的時候,清朝統治者就已經宣布了多項指令,比如剃發易服。

可能你随便說的一句話,第1天還好好的,第2天就被關進了監獄,第3天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再比如剃發易服,在當時甚至流傳一句話,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如果你不按照清朝統治階級要求的發型去整理的話,不好意思,你有可能活不過第2天。

這種粗暴的管理模式直接迎來了更加粗暴的反抗模式,而當時反抗最為激烈的就是南方。

準确地說是江南地區的某些城市,比如揚州城。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大家知道清朝拿着自己的大砍刀在揚州城屠城屠了多少天嗎?所帶來的慘烈現狀有多麼心寒嗎?

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搜尋一下,而這一系列的要求标準激怒了所有的漢人。

是以在之後滿清對于文化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更改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語言方面,抵抗實在太多,而且是一波又一波的反抗。

因為普通的人家已經喪失了對朝廷的信任,轉而走向了極端對立局面。此時的清朝,如果繼續推廣滿語的話,隻會帶來一種結果,大清朝自此土崩瓦解。

而清朝統治者也及時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避免更大的悲劇發生,更重要的是之後發生的悲劇,清朝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了。

是以在萬般無奈之下,清政府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最終并沒有全面推廣滿語。

詭異的是,因為漢文化的容納實在是太強大了,包容心也實在是太強大了,後期竟然開始慢慢地把滿清文化逐漸的漢化。

清朝最初在全國提倡使用滿語,為何最後連很多滿人都不會了?

最為典型的就是清朝的皇帝,如果想當皇帝的話,必須學會兩門語言,第1門是自己的母語,也就是滿語,這一點沒什麼說的,第2門必須是漢語。

如果學不會漢語的話,甚至都沒有資格競争皇位。

好的,做個小總結,清朝之是以不推廣滿語教育,是因為之前推廣過,但是失敗了,失敗的次數多了,自己都覺得沒勁了。

再加上民心渙散,甚至有不少的民意走向了極端對立局面,再這麼折騰下去,大清朝可能就要徹底完犢子了。

既然得不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先謀求一個短暫的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