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崇祯皇帝的大臣是如何評價他的上司力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如果他生在一個好時代說不定能稱為一代明君,可以生逢亂世,他的有些言行也是明朝滅亡原因之一。

崇祯皇帝上台以後,并不是所有的大臣對他都是言聽計從,也有人給他進很有價值的進言,有一個叫作陝嗣宗的禦史給他寫了一個奏折,其中有一段“三不可及”和“五不自知”的評價言論,值得管理者們反思。

“三不可及”

“三不可及”是誇贊崇祯皇帝的。

古來帝王好學者不少,但像咱們這位皇帝這麼好學的沒有,這是第一不及——好學。

第二,“聲色不染,貨利不求”,聲色貨利意思是泛指尋歡作樂和要錢等行徑,也就是說崇祯就是不貪不尋歡作樂,這個是其他皇帝不及的。

第三個叫刻厲節約,從來不奢靡,叫作“雲構不煩于土木,情思不及于花鳥”,你看跟宋徽宗比起來這強多了。這是崇祯皇帝好的地方:好學習、不好聲色、不貪、節約。

看崇祯皇帝的大臣是如何評價他的上司力

“五不自知”

“五不自知”,就是說五個崇祯皇帝的盲點象限。

第一個叫“今陛下批答不辍,顧問日勤”,就是批閱答複奏折不停歇,什麼事你都要問、都要有一個自己的意見,“使臣下凜凜于救過不及”,誰還敢暢所欲言?一個皇帝如果目光如炬,說實話是不好的。如果一個上司精力旺盛,又喜歡挑毛病,事事都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那麼底下的人肯定是“凜凜于救過不及”。就是每天忙着補錯都補不過來,哪有時間去構思更大的事?哪有時間做創造性的工作?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說“今陛下一概疑之,以慷慨進言者為專擅,以一言偶誤者為不敬,以修正意見者為肆欺變幻。臣恐日涉于猜疑而不自知”。崇祯疑心太重,慷慨禁言的是獨斷專行,偶爾說錯的是大不敬,提出修正建議的欺騙自己。這種疑心可能是來自他那種不安全感,因為他正處在一個風雨飄搖、時局動蕩的環境下,如果沒有敏銳的敏感性,可能随時會有失去皇權,甚至丢掉性命,國家滅亡。但這卻也恰恰影響了他重建這個國家。

第三個說皇上的官威太大了,叫作“敬大臣之心何在”。如果這樣下去的話,你很有可能對大臣們太過傲慢而不自知。

第四個就是“非可旦夕責效”,就是太急于求成,咱們這個王朝都這麼多年了,有這麼多的積弊在這兒,得一樣一樣地幹。但是你什麼都想一下子做好,會導緻我們反而元氣大傷。

第五個,皇上聰穎太高、太聰明,“不患不明察,患有人乘明察而花言巧語中傷善類”,就是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聰明程度,擔心有人借着君王的“明察秋毫”而花言巧語謀害忠良。這個叫作“五不自知”。

崇祯皇帝自己說:“自禦極以來,夙夜焦勞。”就是整天都特别地累,當一個上司沒有上司力的時候,上下也就難免都會很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