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夠甘于平庸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平凡與平庸,雖說隻有一字之差,但卻有着天壤之别。

平凡的人熱愛生活、腳踏實地,是以而有所作為,成了生活的主導者和主演;平庸的人逃避生活、消極頹廢,他們的理想和追求早已被世俗的繁雜和瑣碎所淹沒,因而胸無大志,甘願做生活的旁觀者和看客。

我們可以安于平凡,但一定不能夠落入平庸。平凡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平凡的人心中依然會有自己的夢想,依然會在每天的努力中一步一步地向夢想靠近,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陽光。

而平庸的人習慣于碌碌無為,滿足于得過且過混日子,是以他們的生活必定空虛,前程勢必定暗淡。

做個平凡的人很幸福,做個平庸的人卻很悲哀。有人這樣定義平凡與平庸:“平凡的人,是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毫不起眼,但在适當的位置,發揮着自己的用處,實作着自己的價值。

平庸的人,是一顆廢棄的螺絲釘,身處機器運轉之外,無心也無力參與機器的運作。”

人生可能難以擺脫平凡的宿命,但卻完全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擺脫平庸的束縛。一個人能否從平庸的生活中走出來,能否實作從平常到卓越的跨越,基本上是由自己選擇、靠自己決定的。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寫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超然世外,陶醉于田園生活的情形與心境。這樣的日子在有些人看來,也許平淡些、困苦些。

而陶淵明的卻能在這貧乏的物質中保持怡然的心态,其精神層面無疑是崇高的、偉大的,他卻甘于平常,而不甘于平庸,進而使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詩情散發出格外耀眼的光彩!

一個有追求的人,即使不成功,他也仍能充滿激情地投入到生活之中,活得繪聲繪色、有闆有眼。而一個平庸的人,即使偶有斬獲,他也隻不過是運氣好些,并不是真的有什麼了不起,終歸是沒有多大出息的。

從平凡到卓越并不容易,需要有遠大的理想,需要有不懈的努力和奮鬥;而從卓越到平庸卻很容易,隻要心生懈怠,就會淪為平庸。

有人說過:“平凡和卓越隻有一線之隔。在平凡中日複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為平庸;在平凡中勇于開拓,不斷創新即為卓越。是以沒有人注定平凡,也沒有人生而卓越,不同的隻是面對生活的态度。積極使人平凡變卓越,消極讓人卓越變平庸。”

堅持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的支月英,就是這樣一位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典型。三十多年來,支月英默默地堅守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先後教過大山深處的兩代人。那一張小小的山村講台,彰顯出她内心的博大。

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典禮上,感動中國組委會給她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期望,這是你的信念。

三十七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作為一名鄉村女教師,她在平凡的崗位堅守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因為一份崇高的信念,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平凡的人物,之是以能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支撐着她的是那顆平凡而不平庸的心!

平凡者安于平凡的生活,他們心平氣和、不務虛名,懂得收斂自己身上的鋒芒,能夠恪盡職守、默默奉獻,是以往往不凡。

而平庸者,則不安于平凡,他們好高骛遠、淺薄浮躁,常常對生活采取敷衍的态度,是以注定會平庸一世。

看過有關富蘭克林成長曆史的書,據書中介紹,年輕時的富蘭克林隻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好在他有着一種不甘平庸,奮發向上的精神。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生有十多個孩子。

由于家庭貧窮,富蘭克林一生隻在學校讀過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經營的小印刷廠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勞工,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夥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

他在費城為掙得一個立足之地而苦苦掙紮,常常囊中羞澀,生活困頓。但這個年輕人樂觀自信,好學肯幹。當他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學徒時,其工作品質和知識積累就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同齡人。

果然,富蘭克林的确不同凡響,他最終成長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并且還是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拒絕平庸,是人生的一種超越,也是生命的一份責任。“高山拒絕平庸,拔地而起,故能成其峰巒疊嶂、連綿萬裡;大海拒絕平庸,波濤翻滾,故能成其浪花四濺、磅礴壯闊。”

人生若能拒絕平庸,摒棄懶惰與懈怠,則能創造奇迹、成就輝煌,實作從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與飛躍!

-作者-

筆名:短文學使用者1541,仰慕隐士之風采,故床頭讀書聲,日夜不絕。既加冠,好廣交四海豪傑,吟詩作畫、登高遠遊也。醉卧紅塵中,與君山水之間有緣定會有相逢。

-更多熱門美文 -

夢是唯一一個,讓人快樂的地方(下)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