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的崩塌,是歐洲曆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沙俄在一戰中的損失過大,引起了内部沖突。但實際上沙俄的潰敗,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這就是發生在遠東地區的日俄戰争,可笑的是這場戰争竟然發生在我們的國土上。
雖然國内很少有人知道這場大戰,但在大和民族崛起的曆史上,日俄戰争可是濃墨重彩,其影響力甚至不遜于甲午戰争日軍豪賭的勝利。正是這兩場大戰給日本軍力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和動力。同樣作為野心勃勃的帝國主義國家,俄國和日本之間的沖突,從甲午戰争就開始了。沙皇俄國迫切需要不凍港,但日軍在甲午戰争中侵略整個遼東半島的事實,讓俄國對旅順港的幻想徹底破滅了。在沙俄的極力反對下,日軍才不得不從遼東半島撤軍。

見此情景,清政府選擇了一個對自己更友善的盟友,用旅順港為代價争取到了沙俄的軍事同盟。旅順港的軍事防禦能力迅速提升,也成為了沙俄太平洋艦隊的駐地。這也算是清政府的剜肉補瘡之舉了。日俄之間的沖突由此爆發,日軍此時更多的是恐懼。
八國聯軍侵華,沙俄向東北增兵20萬人,也是以成為了東北的實際控制者。這引起了日本甚至是英國的不滿。日本人非常擔心沙俄直接吞并日本,尼古拉二世在通路日本的時候,曾經被刺過兩刀,這種仇恨可不是能輕易化解的。尼古拉二世也的确對遠東地區垂涎三尺。
日俄此時的國内改革都不順暢,阻力相當之大,尤其是沙俄,龐大的行政機構尾大不掉,大大影響了經濟發展的速度,沙皇此時的想法,也就是通過戰争轉移沖突,團結國民。1904年,日軍發揮了自己的老一套戰術,先偷襲了沙俄的艦隊,正式挑起了日俄戰争。
沙俄畢竟山高路遠,是以戰争初期日軍占據了海上和陸上的主動權,沙俄艦隊不惜繞過大半個地球前往旅順港,可惜這支艦隊被日軍打了個全軍覆沒,雙方随即開展對旅順港的争奪大戰,雙方都損失慘重。一直到1905年的新年,日軍才打下了旅順港,損失了6萬日軍士兵。在東北的作戰中,日軍也傷亡慘重,比攻打旅順港的傷亡更多。
從此以後,沙皇俄國再也沒有染指過東北,一直到1945年的八月風暴,蘇軍才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