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鎮國之寶都有不俗的故事,“後母戊鼎”一度險些被日本人搶去,能留下可算是“天佑中華”了,對它的命名更是一波三折,連郭沫若都搞錯了名字。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三十年代,殷墟附近憑空多了幾處盜洞,按照賊不走空的邏輯,吳培文為首的小團夥很不甘心,幾天大雨後,盜洞滲水很快,掐指一算,底下有貨啊!

“動作要快,動靜要小,鬼子白天來過,千萬别走漏風聲”,原來自從殷墟被發現後,日本人的“考古調查團”就尋蹤而來,他們駐紮在武官村,還四處收買眼線,“大哥有東西”,同村吳希增摸到了硬家夥。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後半夜的凄風苦雨預示着寶貝來路不凡,大家從泥水中拖出一座青銅鼎,雖然鏽迹斑斑,但看體量絕對是鼎中之霸,“天亮了,鼎送到我家裡,其他人要藏起來”,日本人鼻子靈光,吳培文有些擔心。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三天後不知誰當了反骨仔,日本人登門拜訪來了,“吳桑你好!我是帝國研究協會的酒田,聽說你們挖到一座鼎,我願意20萬大洋收購,如果你不賣,嘿嘿”,日本人徒手比劃着機關槍的模樣,吳培文怒了。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我是挖寶賺錢,但寶貝要留在中國,日本人的生意我不做”,他幾乎為這句話付出代價,日本人走後,吳宅附近出現了陌生人,鬼鬼祟祟的,他家幾次險些被盜,還有人寄來子彈,抗日戰争爆發前夕,吳培文把鼎埋進土裡,他背井離鄉,死也不給日本人。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抗戰勝利後,吳培文落魄的回鄉,他把鼎挖出來無償捐給政府,當世人第一次看到青銅鼎時,無不驚訝,它太莊嚴,太精美了。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上古時期,鑄鼎是國家大事,制造環節多,冶煉要求高,郭沫若帶團隊研究後,給此鼎定名為司母戊鼎,進而引發了關于寶鼎長達半個世紀的争論。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司”是殷商官職,如果該鼎是為了祭祀母親所用,“司”字是很不妥帖的,而“後”在商朝語言中代表了偉大,是以更名為“後母戊鼎”才對,兩派人一直争論,可因為郭沫若是大咖,曆史書一直沿用司母戊鼎的說法,直到2011年有了變化。

農民挖到一件鎮國之寶,拒絕20萬大洋收購,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那年國家博物館在綜合了多方意見後,終于做出了更名的決定,還原曆史本源,從此寶鼎就叫後母戊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