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克烈部王汗逃亡時無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騎兵尋找:這是個寶貝

一個人有沒有本領,就看他會不會識人。成吉思汗雖然大字不識,可他識人的本領,無人能及,這也是他為何能縱橫歐亞大陸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貴人是克烈部的首領脫斡鄰勒王汗,如果沒有王汗的幫助,成吉思汗要想在群雄并起的草原上站穩腳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難。

可是,王汗也有落難的時候。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戰中,被劄木合追殺得無家可歸的時候,王汗也被人追殺,成了喪家之犬。

克烈部王汗逃亡時無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騎兵尋找:這是個寶貝

作為克烈部的首領,王汗的人脈關系不怎麼好,他在逃亡期間,居然到了無人收留的地步。當成吉思汗從戰敗的陰影中逐漸走出來,實力逐漸增強的時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如何打敗劄木合,而是派出三千騎兵尋找王汗,手下的将領們表示不滿,成吉思汗則認為:這是個寶貝。

王汗确實是一個寶貝疙瘩,可惜的是,劄木合沒有成吉思汗的識人本領。

無人收留的王汗

克烈部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已經成為草原上實力最強的一個部落。

任何一個王朝,當安逸的生活過得太久的時候,就會争權奪利,爾詐我虞。王汗雖然表面講仁慈,但手段十分殘忍,他繼承父親的汗位後,毫不留情地将兩個哥哥除掉。不過,他有一個聰明的弟弟,名叫額兒客合剌,此人見王汗絲毫不講兄弟情義後,在王汗還沒對他動手前,提前得知消息後,搶了一匹快馬,逃到鄰國乃蠻部避難去了。

克烈部王汗逃亡時無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騎兵尋找:這是個寶貝

乃蠻部已經成為半定居國家,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比較完善的國家機構,是草原上文明程度最高的一個部落。當乃蠻部的王汗聽了額兒客合剌的述說後,大為震驚,他絕對不容忍自己的鄰居由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來掌舵。于是,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加上額兒客合剌對地形非常熟悉,不費吹灰之力就端掉王汗的老巢。額兒客合剌成了克烈部的新主人。

王汗在親兵的護衛下,慌不擇路地一路向西逃去。可是,西遼的皇帝并不想留他,僅僅隻給了他幾隻羊和幾匹駱駝,讓他另投他處,就這樣,王汗先後逃到了畏兀兒和西夏,都沒有人願意向他伸出援手。

跟随他的人見王汗前途渺茫,紛紛離他而去。

可以想象,堂堂克烈部的王汗,四處流浪,那是何等凄涼。

成吉思汗:王汗是一個寶貝

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戰後,雖然被劄木合打敗,但劄木合不得人心,很多人紛紛背叛他,投靠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帳下,使他的實力很快得到恢複。

克烈部王汗逃亡時無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騎兵尋找:這是個寶貝

讓人想不到的是,成吉思汗有了實力後,反而更加重視和王汗的關系,當他聽說王汗逃亡後,立即派出三千蒙古騎兵,從不同方向出發,去尋找王汗。

經過一年的辛苦尋找,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最終在漠北的一個天然湖泊旁,找到了正在放牧的王汗。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王汗是如何活下來的,确實是一個奇迹,隻能說明,他有堅強的意志。

後來,成吉思汗不僅親自帶兵将他護送到克烈部重新登上汗位,還給予他大量财富。

成吉思汗為何要大費周章尋找已經落魄的王汗并幫助他?這才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處,我認為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是成吉思汗為了籠絡人心。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前,草原上充滿了奸詐,充滿了欺詐和兇殘,人和人之間,沒有任何信義可講,隻有利益。這一點,從王汗對待他兄弟們的手段就能看出來。

不過,成吉思汗卻從中看到了機會,那就是當一個人知道感恩後,就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認可。成吉思汗能逐漸壯大,和王汗的支援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王汗的認可,他要想在草原上招兵買馬,完全是天方夜譚。另外,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被蔑兒乞人搶走後,也是王汗出手幫他搶了回來。

成吉思汗幫助王汗,不僅僅是報恩,也是為了籠絡人心,他就是要讓草原上的人看到,他成吉思汗是一個知恩圖報,是一個講信義的人,跟随他,會更有出路。

二是為了形成聯盟。

要想壯大自己,最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依附強大的人。成吉思汗雖然有了一定實力,但也随時有被敵人消滅的危險。成吉思汗的敵人太多,誰都希望他強大。

在沒有挑選的情況下,成吉思汗隻有王汗這一個盟友,他自然不想盟友消失。

三是王汗是一個沒有雄才大略的人。

克烈部雖然兵強馬壯,王汗也心狠手辣,不過,他卻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優柔寡斷,并不想統一草原。這一點,也是成吉思汗看中的地方。成吉思汗有野心有夢想,他想要有人幫助他打天下,但絕不允許有人和他平分天下,而王汗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合作者。

克烈部王汗逃亡時無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騎兵尋找:這是個寶貝

正是王汗是成吉思汗的一顆棋子,才讓他成了成吉思汗眼中的寶貝,并不遺餘力地幫助王汗重新坐上克烈部的汗位。

成吉思汗對王汗的幫助,很快就有了回報,在王汗的幫助下,成吉思汗不僅徹底打敗了劄木合,也消滅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最終,王汗自己也葬送到成吉思汗手中。

要想自己變得強大,就依靠敵人的力量吧!這就是成吉思汗有智慧的地方。至于如何利用,就完全看個人的手段了。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元史》、《成吉思汗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