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一个人有没有本领,就看他会不会识人。成吉思汗虽然大字不识,可他识人的本领,无人能及,这也是他为何能纵横欧亚大陆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贵人是克烈部的首领脱斡邻勒王汗,如果没有王汗的帮助,成吉思汗要想在群雄并起的草原上站稳脚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难。

可是,王汗也有落难的时候。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战中,被札木合追杀得无家可归的时候,王汗也被人追杀,成了丧家之犬。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作为克烈部的首领,王汗的人脉关系不怎么好,他在逃亡期间,居然到了无人收留的地步。当成吉思汗从战败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来,实力逐渐增强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如何打败札木合,而是派出三千骑兵寻找王汗,手下的将领们表示不满,成吉思汗则认为:这是个宝贝。

王汗确实是一个宝贝疙瘩,可惜的是,札木合没有成吉思汗的识人本领。

无人收留的王汗

克烈部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草原上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

任何一个王朝,当安逸的生活过得太久的时候,就会争权夺利,尔诈我虞。王汗虽然表面讲仁慈,但手段十分残忍,他继承父亲的汗位后,毫不留情地将两个哥哥除掉。不过,他有一个聪明的弟弟,名叫额儿客合剌,此人见王汗丝毫不讲兄弟情义后,在王汗还没对他动手前,提前得知消息后,抢了一匹快马,逃到邻国乃蛮部避难去了。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乃蛮部已经成为半定居国家,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比较完善的国家机构,是草原上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部落。当乃蛮部的王汗听了额儿客合剌的述说后,大为震惊,他绝对不容忍自己的邻居由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来掌舵。于是,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加上额儿客合剌对地形非常熟悉,不费吹灰之力就端掉王汗的老巢。额儿客合剌成了克烈部的新主人。

王汗在亲兵的护卫下,慌不择路地一路向西逃去。可是,西辽的皇帝并不想留他,仅仅只给了他几只羊和几匹骆驼,让他另投他处,就这样,王汗先后逃到了畏兀儿和西夏,都没有人愿意向他伸出援手。

跟随他的人见王汗前途渺茫,纷纷离他而去。

可以想象,堂堂克烈部的王汗,四处流浪,那是何等凄凉。

成吉思汗:王汗是一个宝贝

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战后,虽然被札木合打败,但札木合不得人心,很多人纷纷背叛他,投靠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帐下,使他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让人想不到的是,成吉思汗有了实力后,反而更加重视和王汗的关系,当他听说王汗逃亡后,立即派出三千蒙古骑兵,从不同方向出发,去寻找王汗。

经过一年的辛苦寻找,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最终在漠北的一个天然湖泊旁,找到了正在放牧的王汗。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王汗是如何活下来的,确实是一个奇迹,只能说明,他有坚强的意志。

后来,成吉思汗不仅亲自带兵将他护送到克烈部重新登上汗位,还给予他大量财富。

成吉思汗为何要大费周章寻找已经落魄的王汗并帮助他?这才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成吉思汗为了笼络人心。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草原上充满了奸诈,充满了欺诈和凶残,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信义可讲,只有利益。这一点,从王汗对待他兄弟们的手段就能看出来。

不过,成吉思汗却从中看到了机会,那就是当一个人知道感恩后,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认可。成吉思汗能逐渐壮大,和王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王汗的认可,他要想在草原上招兵买马,完全是天方夜谭。另外,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抢走后,也是王汗出手帮他抢了回来。

成吉思汗帮助王汗,不仅仅是报恩,也是为了笼络人心,他就是要让草原上的人看到,他成吉思汗是一个知恩图报,是一个讲信义的人,跟随他,会更有出路。

二是为了形成联盟。

要想壮大自己,最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依附强大的人。成吉思汗虽然有了一定实力,但也随时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成吉思汗的敌人太多,谁都希望他强大。

在没有挑选的情况下,成吉思汗只有王汗这一个盟友,他自然不想盟友消失。

三是王汗是一个没有雄才大略的人。

克烈部虽然兵强马壮,王汗也心狠手辣,不过,他却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优柔寡断,并不想统一草原。这一点,也是成吉思汗看中的地方。成吉思汗有野心有梦想,他想要有人帮助他打天下,但绝不允许有人和他平分天下,而王汗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者。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正是王汗是成吉思汗的一颗棋子,才让他成了成吉思汗眼中的宝贝,并不遗余力地帮助王汗重新坐上克烈部的汗位。

成吉思汗对王汗的帮助,很快就有了回报,在王汗的帮助下,成吉思汗不仅彻底打败了札木合,也消灭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最终,王汗自己也葬送到成吉思汗手中。

要想自己变得强大,就依靠敌人的力量吧!这就是成吉思汗有智慧的地方。至于如何利用,就完全看个人的手段了。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成吉思汗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