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軍武次位面》作者: 羅夏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如果一個家庭有超過三個孩子,很多時候這些孩子獲得的關注度是不同的。一般老大和最小的孩子能夠獲得父母最多的關注,老二或者排行中間的孩子就比較悲劇了,就算父母沒有可以偏心,他們獲得的關注度往往也比不上大哥大姐和最小的弟弟妹妹。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裡,女主德善就是常常被忽略的千年老二。媽媽做煎蛋,隻有姐姐和弟弟有;鄰居送的炸雞,雞腿還是分給姐姐和弟弟;家裡發生發生瓦斯洩露,父母把姐姐弟弟背出來,才想起好像少了一個人,最後還是德善自己爬了出來……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那麼和所有家庭一樣,總有幾個兄弟姐妹的存在感稀薄得如同空氣。

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存在感不是說經濟發展水準高低,也不是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不是評價的正反與好壞,而是說平常生活中大家對它們的關注度和讨論度。

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樣,并不是經濟越發達存在感就越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北三省,作為“共和國長子”,東北地區的經濟情況在全國範圍絕對算不上前列。按照2020年GDP排名,東三省最高的遼甯排在第16位,黑龍江和吉林分别排在第25和26位。

但東北地區的存在感就算不是最強,也是數一數二的,不論是電影《白日焰火》《鋼的琴》,歌曲《野狼disco》《漠河舞廳》,還是曾占據春晚舞台的東北獨幕喜劇,再到李雪琴在脫口秀裡說的“宇宙盡頭”鐵嶺以及衆多東北主播,東北用無窮無盡的素材,大大豐富了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鋼的琴》(上)衆人演唱《冰山上的來客》(下)插曲《懷念戰友》

河南,作為中原的人口大省,GDP排名全國第5,但也正因為人口衆多,人均GDP就有點不那麼好看,隻排到第18名,還比不上第15名的遼甯。

曾經因為經濟落後以及大量外出務勞工員,經常被地域黑攻擊,常年處于地域鄙視鍊底端,并且被安上了“偷井蓋大省”的名号,盡管很多河南人在出省後才第一次聽說偷井蓋這種事。

但我們前面說過,存在感不等于評價的好壞,黑紅也是紅,是以河南的存在感也算不上弱。

就算是新疆、雲南這些位置比較偏遠的省份,很多人提起的時候也可以第一時間想起當地的特色,但還有一些省份,在存在感薄弱這方面簡直可以開一個比慘大會。

比如說江西,反而因為常年盤踞最沒有存在感省份榜第一,增加了一點存在感……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曆史上可不是這樣的,曾經的江西簡直可以用輝煌來形容。

唐朝的時候,宰相張九齡打通了大庾嶺通往嶺南的通道,這裡的崇山峻嶺成了“坦坦而方五軌,阗阗而走四通。轉輸以之化勞,高深為之失險”的驿道(張九齡《開鑿大庾嶺路序》)。

此後,由長江入鄱陽湖,至贛江溯章水,抵達大庾嶺南麓,翻過大庾嶺北麓,經浈江、珠江,直接可以通往海外,這條寬僅5尺的梅關古道也促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是大陸南方現存最長、儲存最為完好的古驿道,被譽為“古代的京廣線”。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獨享這條商道的江西成為了經濟重鎮,真正成了王勃在《滕王閣序》開篇說的:“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

北宋時期江西下轄的縣超過湖南、湖北,戶口總數超過兩湖總和,從唐到南宋,江西的戶口長期占全國10%以上。清代這裡還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廣東之米取給于廣西、江西、湖廣,而江、浙之米皆取給于江西、湖廣。”

随着商道的開通,江西也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商人。因為江西人口衆多,人稠地稀,很多人選擇外出經商,于是逐漸形成了江右商幫,明代王士性曾說:“江、浙、閩三處,人稠地狹,總之不足以當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則口不糊,足不出外則技不售。惟江右尤甚。”。

明清時期湖廣一帶一直流傳着“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民諺,白居易說“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浮梁就在江西。

交通和商業的發達還不是江西最耀眼的地方,因為江西真正如同王勃說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早在唐代,以江西為中心的書院集結就開始形成。宋代的720所書院中,江西就占了224所,白鹿洞書院、白鹭洲書院、鵝湖書院以及豫章書院都在江西。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白鹿洞書院

唐宋八大家裡,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都是江西人,江西的群星榜上還有文天祥、陶淵明、黃庭堅、湯顯祖、晏幾道、周敦頤、姜夔……據詞學家唐圭璋教授考訂,兩宋時期江西有詞人153名,占全國的17.6%。

兩宋時期,江西出了5142名進士。整個明朝科舉共産生了90名狀元,江西就占了19名。而在三鼎甲人數上,江西以55名的數量占據21%,其中吉安府成績尤其傲人,整個明朝它産生的進士就超過八百人。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滕王閣

那麼如此厲害的江西怎麼就成了沒有存在感的阿卡林省呢?

江西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地位的重要,而它的衰落也源自于此。鴉片戰争後,廣州,廈門、福州、甯波、上海被迫開放,其中上海進出口量迅速超過廣州,贛江、大庾嶺商道不再重要。

此後,江西還經曆了太平天國的慘烈拉鋸,損失了1172萬人口,幾乎過半。在此之外,在科舉制度中出類拔萃的江西反而在新式教育舉步維艱,對新式教育興趣缺缺,以至于江西護理巡撫翁曾桂感歎:“江西守舊人多,開化難于他省矣。”

而随後失去粵漢鐵路,更讓江西的處境雪上加霜。

1898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張修建一條從漢口到廣州的鐵路,按照以前的路線,這條鐵路應該順着江西修建,從武漢一路南下,經過九江,翻過大庾嶺并最終到達廣州。

問題是,誰都知道這條鐵路意味着什麼,于是湖南的士紳和官員強烈要求這條鐵路從湖南經過,而不是江西。1898年,《湘報》刊載了一篇以鄂湘粵三省紳商名義發表的《請辦粵漢鐵路禀稿》,名義上是支援、請辦粵漢鐵路,實際上卻是呼籲“粵漢鐵路必須順道于湖南”。譚嗣同在《湘報》上發表《論湘粵鐵路之益》,稱鐵路“道江西,有不利者六;道湖南,則利鐵路者九,而利湖南者十……”可以說準備充足。

江西人說不過湖南人,而且當時湘軍打敗太平天國,湖南人說話自然更有底氣。于是這條鐵路就拐了個彎,繞過了江西。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失之交臂的粵漢鐵路

新中國成立後,也基本上沿用了這個路線修建了京廣鐵路,江西可以說是一步慢步步慢。乃至于近些年中國迅速擴張的高鐵網絡,江西也一度落後于周邊省市。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通車,在《新聞聯播》的報道中,江西周邊省份通過京廣、京滬以及沿海高鐵連為一體,隻有江西被圍在“環江西高鐵”瑟瑟發抖,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環江西高鐵

除此之外,江西存在感的薄弱也有一些人文曆史原因。前面說過,江西曾經大量接收了中原各地南遷人口,深受巴蜀、湘楚、徽州、吳越、客家文化的影響,導緻江西省内方言衆多,包括贛語、客家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徽語以及闵語。問題是這些方言不隻是口音上的小差别,嚴重阻礙了互相之間的交流,這方面可就跟東北差遠了。

而江西各地人們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身份标簽進一步弱化。此外,和周邊省市相比,江西缺少中心城市。在教育方面,江西隻有南昌大學一所211大學,跟之前不能同日而語。

總之,江西存在感薄弱,更多的是今夕對比的失落以及錯失機會後的暫時落後。

而在北方,有一個江西省的難兄難弟——河北。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當然,跟江西輝煌的曆史不一樣,河北省直到1928年才建省,可以說相當年輕。如今河北省很多地方在之前都屬于熱河、綏遠和察哈爾。1952年中央裁撤察哈爾省,把張家口劃給河北,之後又裁撤熱河,把秦皇島劃給了河北。

除了行政區劃有拼湊感外,河北的省會變遷簡直可以用反複橫跳來形容。

1928年建省時,河北的省會定在北平,兩年後又遷到了天津,1935年,河北省政府又搬到保定辦公。抗戰期間,河北省的省會更是飄忽不定。建國後河北省會又多次變化,直到最後定在石家莊,換了十幾次省會的河北才停止了折騰。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除此之外,河北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定位也比較尴尬。從1952年開始,河北的宛平、房山、大興、順義、通縣、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相繼劃給北京,大大增加了北京的面積。

這京津冀中,河北常常承擔了默默支援的任務,畢竟這裡從元朝開始,這裡的定位就一直是直隸,自然要發揮環衛京師的作用。

而區域和省會的變動,也讓河北難以形成強烈的身份認同,各地的方言差别也比較大。要問河北菜到底什麼樣,估計很多人也說不出一個是以然來,這片燕趙之地反而在如今變得面容模糊起來。

至于中心城市更别提了,既然大家都當過省會,誰也别瞧不起誰。

現在很多人提起河北,第一時間想到的估計是衡水中學,還有一些人,大概會想起萬能青年旅店那首著名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和衡水中學的知名度比起來,安徽毛坦廠中學的名氣就要低一點,而安徽的存在感也同樣薄弱。

說起來,很多網友提到安徽第一印象是窮,但是2020年安徽GDP排名第11,人均GDP排在第13,遠遠稱不上窮。

不過安徽最主要的問題是位置尴尬, 正所謂“南北方交界不供暖,江滬浙周邊不包郵”。當然,最近幾年安徽部分地區也開始供暖和包郵了。

實際上,安徽内部也很尴尬,隻要看一下地圖就能發現,安徽内部被淮河和長江劃成了三個部分,皖北、皖中和皖南。給人留下貧窮印象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皖北。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皖北離河南、山東比較近,皖南則跟東邊的江蘇等省份聯系密切,很多人調侃安徽的省會是南京,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曆史上,南京真的算是安徽的省會。

安徽三部分之是以看着這麼散裝,是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一塊的。元朝的時候,為了友善統治,故意打破地區間的地理、人文等自然界限,把江南和江北合成了河南江北行省,并将省會定在開封,包括了河南、安徽、湖北以及江蘇部分地區。

明朝的時候,又在這裡設立南直隸,包括了安徽、江蘇以及上海。到了清朝,這片地方又設立了江南省,隻不過和其他省不同,江南省長期設立三個巡撫。而安徽布政使長期在南京辦公,巡撫則在安慶辦公。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行政的區劃與地理的分隔,讓安徽各部分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各不相同。皖北主要講中原官話,皖中則以江淮官話、贛語、吳語為主,至于皖南,除了江淮官話,又增加了宣州吳語和徽語。皖北菜主要特點是鹹鮮微辣、酥脆醇厚,皖中基本上是淮揚菜或者淮揚菜的變體,皖南則是傳統徽菜,擅長燒、炖、蒸,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直到如今,這種位置上的尴尬還在延續,跟江滬浙一樣,安徽人身份證号以3開頭,但是安徽又常常在經濟發展中,被歸為中部崛起的對象。

當然,存在感薄弱是相對而言的,畢竟曆史上“賈而好儒”的徽商天下聞名,朱熹、胡适、戴震、陶行知、詹天佑……這裡的人文氣息同樣濃厚,以至于有“天下文人半徽州”的說法。

但是如今“散裝”安徽的聲量确實要小很多。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安徽天柱山

中國存在感薄弱的省級行政區,當然不止這幾個。比如提到甯夏,很多地理不是特别熟的朋友都以為它在甘肅或者陝西,還有很多人以為甯夏是一個市,能說出首府銀川的人就更少了。

不過2021年随着《山海情》的大火,甯夏倒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一個比一個透明,江西、河北、安徽,中國哪個省份最沒有存在感?

除此之外,諸如貴州、廣西、青海,也都榜上有名。《安娜·卡列尼娜》開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這些省份存在感薄弱,也各有自己的原因和特色。

不過我們在最開始說過,這不代表發展水準和評價的好壞,這些省份最近幾年同樣在迅速發展,當然更不是什麼“不幸”,畢竟存在感薄弱通常都是省内人的自嘲。随着網絡的發展,各省網友交流更加友善,也更容易展現自己省内的風光、美食、文化。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省份反而能夠用一種另類的方式迅速走紅,比如說安徽,如今坐擁蚌埠和蕪湖兩大抽象派城市,存在感直接拉到爆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