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孫殿英還強,盜空11座清帝陵的盜墓賊,竟然是個彈棉花的農民

文案策劃、監制:袁載譽;文案:徐茂娜

看看這處地方,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地面上修的是富麗堂皇的高樓亭台,而地下則是神秘的皇陵地宮。這裡是清東陵,從清朝順治開始,數位帝王都葬在了這裡。地面建築尚且如此富麗堂皇,地宮之下更是藏着無數奇珍異寶。

這些珍貴的陪葬品在黑暗之中陪伴着曾經的真龍天子,曾經的妃嫔娘娘,最後等到的卻是盜墓賊的光臨。1928年,孫殿英帶着同夥們闖進墓穴之中,掠奪了三天三夜,奇珍異寶丢失無數,這一盜墓案引得舉國震驚,可誰知,盜墓清東陵,并不止這一個團夥?

盜墓軍閥孫殿英

孫殿英,是國民黨第12軍的軍長。1928年,他被派到了冀東地區剿匪。一路之上,孫殿英看見無數的上等木材被運出,不禁起了好奇之心:“這亂世之中,人人自危,吃飽喝足尚且不能滿足,這些一看就是高檔貨的木材,是哪裡來的呢?“抓住幾個運木材的詢問後,他才得知,這是東陵殿堂上的木材,亂世之中看管松散,這才讓大家鑽了空子。

比孫殿英還強,盜空11座清帝陵的盜墓賊,竟然是個彈棉花的農民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孫殿英聽聞皇陵之中不止有這些品相優質的木材,更藏着無數奇珍異寶,他起了不義之心。

孫殿英雖然是個發國難财的小人,但也有幾分小聰明,他将原本在皇陵中偷盜的人趕跑,又召開緊急會議,一會兒張貼告示準備軍事演習,一會兒又借用孫中山先生的名義,以“革命”的借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盜墓計劃。

這群匪軍小人從地面上的殿堂開挖,因為人手衆多,不一會兒就開辟了入口。進入之後,暗箭瘴氣無數,這趟盜墓之旅,死了好多士兵性命。但沒有感情的武器怎麼敵得過黑了心的人呢,孫殿英一行人最終看到了棺材。

比孫殿英還強,盜空11座清帝陵的盜墓賊,竟然是個彈棉花的農民

《世載堂雜憶》一書中曾經回憶了他們盜墓的場景:“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于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将貼身珠寶搜尋一空。“棺材裡躺着死去的清朝貴人,靜靜陪伴這些屍體的隻有無數的珍寶。被迷花眼的孫殿英指揮着他們大肆搶掠,一代皇陵就這樣被毀壞,變得殘破不堪。

紙包不住火,最後孫殿英的盜墓案敗露了。全國上下無數正義之士想要讨伐他,奈何此人太過狡猾,他以“清朝皇帝殺了我祖宗三代,而我隻是想要報仇“這一無賴借口,逃過了衆人對他的審判,而那些奇珍異寶也随着他一起,散盡四海。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清東陵盜寶案“。

農民匪徒王紹義

說“第一次清東陵盜寶案“,那就一定有第二次。雖然孫殿英盜取清東陵十分著名,但是這次案子之後,陵墓之中剩下的寶貝,也夠普通人活很多年了。

比孫殿英還強,盜空11座清帝陵的盜墓賊,竟然是個彈棉花的農民

1945年,正逢内戰時期,因為世局動蕩,清皇陵并沒有嚴密的安保,一夥農民見此,便知道機會來了,趁此機會展開了行動。最初,大夥還有些擔心在皇帝老子墳上動土,一刀下去頭就落地了,實在危險。更何況一群普通人,又不像孫賊那樣人多勢衆,大家怎麼打得開地宮大門?

這時王紹義出現了,他本是一個彈棉花的手藝人,在清東陵旁邊的村莊光是勘測地形就花了十幾年。這些年頭也不是白呆的,他拿厚厚的鐵闆制作了特殊的工具,誇下海口:“這工具,打開地宮,不要太簡單。”“人活一條命,富貴險中求,兄弟們,趁此機會何不撈上一把?最壞也就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這群人還真是機靈,他們管盜墓不叫盜墓,叫“挖金”,又聯合了世代住在周邊的守墓人,承諾事成之後給他們分成。這樣一來,無軍隊看管,有手藝盜墓,連守墓人也同流合污,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占了,盜墓轟轟烈烈開始了。

這一夥人掘了三天三夜,加上有特殊工具的支援,他們把康熙皇帝的墓挖開了。就說當年孫殿英,也就掘了慈禧太後和乾隆之墓,這最為豪華的康熙墓,還沒動過呢。

看到些奇珍異寶,王紹義小人得志:”我們挖的這幾個墓,可比孫殿英挖的,厲害多了。 “一鼓作氣,這些平民盜賊連挖了11座清帝陵,掠奪的财寶遠遠超過了孫殿英,他們成了遠近聞名的暴發戶。

大家看平常窮得要死這些無賴混混過得比自己好多了,心理就不平衡了。人嘛,總有很多攀比心,别人有什麼我也不能少。一時之間,盜墓成了一種風尚,皇陵的毀壞也越來越嚴重。

天可憐見,最終這些風氣引發了社會上的關注,大清雖然亡了,但是那些陵墓珍寶,都是曆史符号,怎能被磨滅?最後,那個彈棉花的王紹義——這場盜墓案子的發起人被抓住了,并且最後執行槍決。

盜墓惡行,天理難容

軍閥孫殿英逃走了,富貴餘生,彈棉花的王紹義死了,死相凄慘。但是無論是放走罪人還是嚴厲懲罰,清東陵被毀了就是被毀了,皇帝的屍骨,大清的工匠技藝和無數珍寶,都回不來了。

我們痛恨這些盜墓賊,不是恨他們為了金錢私欲泯滅良心,我們恨的是他們的無知。因為無知,多少曆史的沉澱,多少烙印在工藝中的記憶,永遠地消失了。

盜墓,且不說對别人祖宗不敬,大肆破壞身後之所,換誰誰受得了?我抱以一顆平常心,仍然想氣憤地喊出:“孫殿英、王紹義,這件清東陵盜寶案,此等盜墓惡行,實在天理難容!“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清東陵盜寶案”、“孫殿英”

曆史上6大盜墓賊,孫殿英最為粗魯,王紹義最有毅力——小藝簡筆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