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裡,是所有孩子都無法選擇的,有的孩子生長環境幸福美滿,有的則是父母分開,成為了單親家庭的孩子。
在很多人的思想裡,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好的一面,是以很多家長都會排斥孩子結交這樣家庭的朋友。

女孩擇偶的硬性條件:不找單親家庭
同僚小張的妹妹最近大學放假回家,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就聊到了妹妹談朋友的問題。妹妹目前還沒有談戀愛,一家人統一口徑,給妹妹定了一個找男朋友的硬性标準,那就是不能找單親家庭的孩子。
其實倒不是小張一家人對單親家庭和孩子有什麼看法或者歧視,隻不過以一個過來人的處境,覺得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太大了,尤其是性格方面。
小張有個表弟,雖然說不上有多優秀,但孩子很單純、善良,但自從父母離異後,完全變了一個人,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脾氣秉性變得特别暴躁,高中還沒讀完就辍學,整日和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混在一起。
但小張卻從和表弟的聊天中看得出來,孩子很可憐,他之是以脾氣暴躁,也不懂得和别人相處,何嘗不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呢?
是以,經曆過表弟的事情,小張和父母一緻決定,妹妹将來找男朋友,單親家庭一定要避免。
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越來越多,但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大多不會與允許孩子娶或者是嫁給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
為何家長會極力反對孩子找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第一:單親家庭後備力量更薄弱
一個家庭中,兩個人的賺錢能力肯定是要比一個人力量大,而單親家庭則是會少去這一方,在以後的家庭生活中,如果有兩個老人幫襯,那麼肯定會比隻有一個人來幫忙更好一些。
另外,無論是娶妻還是嫁夫,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可以享受老人已經準備好的便利,這點對于單親家庭來說,往往也會更加薄弱一些。
第二:單親家庭更容易出現親子關系的問題
小島身邊有個朋友,是個名副其實的“媽寶男”,母親一個人帶着兒子生活,而就算是孩子結婚,母親也會每天晚上去給孩子蓋被子,兒媳婦無法忍受而選擇離婚。
是以這個朋友雖然年近40了,但現在仍然是單身,在很多單親家庭中,由于母親和孩子長時間的相依為命,導緻彼此之前的親子紐帶出現了過度的親密和依賴。
而這種依賴關系則是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婚姻關系,乃至是婆媳沖突。
第三:生孩子後照顧孩子的人力不足
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常說:“沒有婆婆的話,以後生了孩子連個幫你帶的人都沒有”。
确實,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如果沒有老人的幫襯,無外乎是既費人,又費錢,但如果有兩位老人的幫襯,那麼就會很大程度上減少生活的負擔,是以這也是很多家長不同意自己孩子找單親家庭對象的原因。
單親家庭的孩子并非不能成為一個好伴侶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成長和情感上會受到影響,但并不是說明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就不是好伴侶。
與其十分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十分避諱,倒不如對為什麼成為單親家庭而有所認識,并正确地分析和面對。了解單親家庭父母離婚的原因,做好相對應的準備,比我們盲目地走入婚姻要好得多。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媽媽有不同的答案,但無外乎就是“同意”和“不同意”兩種。
第一位媽媽:不想冒這個險
宋媽媽家裡是獨生女,她十分排斥女兒找單親家庭的伴侶,尤其是那些和媽媽一起生活的男孩子,結婚後很容易過分聽媽媽的話而變得愚孝,從這方面考慮,自己很不願意女兒冒這個險。
第二位媽媽:完全沒問題
林媽媽家裡是兒子,對于未來的兒媳婦是否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林媽媽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她反而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愛,對擁有的東西倍感珍惜。
小島想說:
人們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不應該在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其實,在子女選擇以後的伴侶上,父母也要分析具體的情況,主要還得是人品好,得靠譜,隻要是孩子們過得幸福,作為家長也應該為她們感到幸福。
今日話題:對于選擇“單親家庭孩子”做伴侶這件事,你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