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平藩十二載,征台凱歌還。定西準葛爾,東掃沙俄妖。

在我國曆史上,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的一生稱得上是一幅“美麗而又鐵血”的畫卷,讓後世人稱贊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生晚年,康熙曾制定一個人為自己殉葬。聽到此事後,雍正大驚失色,竭力為此人求情。最後,雍正也的确将此人救了下來。

可是,在雍正繼位之後,這個人卻對皇權産生了威脅,此時雍正才明白父親的苦心。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在随後的日子裡,他一點點消除此人的權勢,最終将其幽禁緻死,這個人便是隆科多。那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殉葬制度的由來

自殷商時期起,殉葬制度便已經存在,古人在封建迷信的影響下,認為人死後是不會消失的,隻是以靈魂的形式去了另一個世界。

是以,那些素日裡被人服侍招待的王公大臣,在死後也希望自己的妻妾婢女,随自己一同去往另一個世界繼續伺候自己。

是以會在自己死後,要求将自己的老婆、小妾、仆人送入陵墓,這些人有的是被殺後再放入陵墓,有的甚至是活着的時候就被埋了進去。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墨子 節喪》中對當時的殉葬制度有這樣的記載:“天子殺殉,衆者數十,寡者數人;将軍、大夫殺殉,衆者數十,寡者數人。”

通過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商周時期這種殉葬就已經出現了,秦漢到唐宋時期,這個殉葬制度雖然已經不如商周時期那般殘忍了,甚至隐隐有消失的趨勢。

然而,随着蒙古族的入侵,中原文化遭受了極大的打擊,殉葬制度也随之席卷重來,女真、契丹等先後入主中原,他們死去的時候,“私人物品”也必須随他們而去。

及至清朝時期,滿清皇室更為誇張,每當有帝王殁了,就會有成百上千的後宮嫔妃與其一同下入皇陵,要麼陪葬,要麼侍寝。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有時候,皇帝有意殺一個官員時,也會通過這種殉葬的方式來實作,康熙時期,隆科多就差點獲得這樣的“殊榮”。

康熙賜死隆科多

公元1658年,隆科多出生,擁有着“鑲黃旗”的身份。不過,這個人因為“不務正業”,是以仕途走的不是很順暢。直至30歲時,才被康熙任用,成為了宮中的一品侍衛。

後來,在諸多的大事中,隆科多表現得非常優秀,獲得了康熙的重用,官職一度達到了九門提督的位置。

更甚至,康熙對他還極度的信任,讓其秘密監視自己的孩子、朝廷重臣,并及時彙報自己,和明朝時期朱元璋的錦衣衛“一把手”很相似。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從上述的介紹來看,康熙執政時期,他對隆科多可謂是非常的器重。隻是,讓人不解的是,在其生前曾下過一道旨意,大緻意思就是在自己死後,讓隆科多陪葬。

那麼,康熙帝既然那麼重用隆科多,又為何要在自己死後殺了他呢?這顯然說不通。其實,這還要從隆科多本人,以及鳌拜的故事說起。

話說,在順治帝臨死前,他确立了四位輔政大臣,重臣鳌拜自然名列其中。隻是,康熙繼位後,鳌拜仗着自己的赫赫戰功嚣張跋扈,一直不把康熙放在眼裡。

即位之初,康熙的皇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沒有坐穩,朝政大權主要是鳌拜一直把持,小康熙随時都有被廢的危險。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康熙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人,自然是要将權力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以在康熙八年的時候,他設計将鳌拜擒獲後,當衆宣讀了鳌拜犯下的三十條罪狀,以謀反為名将他打入了大牢。

人生晚年,鳌拜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良久,但那件事情卻給康熙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他也在隆科多身上看到了鳌拜的影子。

康熙即将去世的時候,隆科多更是不安分,多次結交各種大臣,結黨營私之舉不明覺厲。康熙也曾給過隆科多很多警示,告誡他一定不要有歹心,否則步軍統領也很難保住。

皇帝将話說到這個份上,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但是隆科多并沒有放在心上,在往後的幾年中,與康熙的要求的背道而馳,進一步幹涉朝政、結黨營私。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因為康熙經曆過鳌拜時期,知道功高蓋主的危害,而他也早早地看透了隆科多的狼子野心,深知自己一旦死了,隆科多必定是一枚定時炸彈。

是以,康熙在臨終之前,給雍正留了一道密旨,點名要求隆科多與其一同陪葬,将“隐患”早早地扼殺。

雍正的所作所為

聽到這個陪葬的消息,第一個害怕的不是隆科多,反而是當時的四阿哥胤禛。因為,當時九子奪嫡的日益緊張,隆科多可謂是雍正的得力助手。

當雍正得知皇阿瑪要殺了隆科多時,連夜請求面見皇帝,為隆科多求情。期間,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康熙卻取消了旨意,放過了隆科多。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然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繼位之後,隆科多果真露出了他的獠牙。仗着九子奪嫡的功勞,再加上自己又是重權在握,隆科多我行我素,根本不将雍正放在眼中。

雍正繼位之初,因為局勢還沒有穩固,是以他不敢對隆科多下手,一直在心中忍受着。或許在此時,他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知道隆科多與鳌拜無疑。

1727年,隆科多在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是以,他變得更加蠻橫,結黨營私之舉威脅到了雍正。

在此情況下,雍正通過計謀一點一點削弱隆科多的權力,最後在隆科多勢弱之時将其逮捕回京,幽禁于暢春園中。

康熙駕崩前指定一個男人陪葬,雍正登基之後,才了解父親的苦心

與此同時,隆科多的幾個孩子也被雍正發配到黑龍江,就這樣隆科多與其家族的輝煌敗落了,最終他在暢春園郁郁而終。從結果上來看,隆科多雖然下場悲涼,但能留下一個全屍,也算是不錯了。

自古而言,伴君如伴虎,不僅是因為皇帝這隻老虎本身就兇猛,還因為他喜怒無常,對危險有着敏銳的感覺力。

一旦有人對皇權産生威脅時,猛虎便會露出自己的獠牙,将帶來危險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從隆科多這件事情中,便可以看出康熙、雍正皆是這樣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