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辛亥革命的爆發,腐朽的滿清王朝再也無法維系表面的統治,緊接着袁世凱又趁機威逼清帝退位,年僅6歲的溥儀就成了滿清最後一位皇帝。
說起來溥儀的人生也不算風光,他之後雖然還當過兩次皇帝,但都是沒有實權的傀儡,他一生娶過五個女人,但沒能留下一個子嗣,他的皇後懷上了孩子,但卻是侍衛的。
是以溥儀既沒能讓王朝延續,也沒有給自己留後,還當過長時間的囚犯,從這點上來看,他甚至有些慘。
晚清的帝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從同治之後都沒能留下子嗣,其他兩位可以說去世過早,但溥儀可是活到了61歲,這個年紀沒能留後還是比較奇怪的。
有人說溥儀可能是家族原因,但這裡可以明确地說并不是,因為他兩個親弟弟都有孩子,尤其是四弟溥任生了五個孩子,其中三個兒子都為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别樣的帝王之家
溥儀是載沣的長子,說來也有意思,他們家一共四個男丁,卻分成了兩大陣營。
溥儀是被慈禧太後指定為帝的,才兩歲就被抱到了宮中,當時的大清已經搖搖欲墜,是以祖母老福晉劉佳氏并不情願。
古代沒有人權一說,即便祖母再不情願還是得遵命,于是沒多久溥儀就有了三個爹(過繼同治,兼祧光緒)。
溥儀登基之後,親爹載沣為攝政王,也曾顯赫一時。但時代的浪潮已經不是腐朽的封建王朝所能阻擋的了,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無能為力,隻能再度啟用袁世凱,這一啟用也把滿清帶進了墳墓。
此後載沣不問政事,對于複辟極不熱情,溥任是1918年所生,當時大清已經亡了7年,他也沒有享受過多少清朝皇室帶來的好處,是以政治态度上也跟父親一樣。
但末帝溥儀與去日本留學過的二弟溥傑卻是希望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來恢複祖上榮光的,他們也都是僞滿洲國的一塊招牌。一家四人兩陣營,也是比較有趣。
“九一八”之後,載沣帶着溥任以私人身份前往東北,想看看另外兩個兒子過得如何。
但是去了以後才發現,所謂的“皇帝”要時刻被監視,與日本人說話時還得卑躬屈膝,載沣非常痛心,他對溥任說:當兒皇帝有什麼好處?這連石敬瑭都不如!
日本人本想拉攏載沣一并效力僞政權,不過載沣選擇了裝病。溥儀把父親和四弟有意外,連忙把他們送回了北京。
有了這次經曆,溥任更加無心政治,轉而開始浸心詩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家裡有着很多珍品藏書,是以溥任的文化水準很高。
1947年溥任在父親的支援下創辦了一所私立的競業國小,開始教書育人,最多時能有200多名學生,大部分都是貧苦人家。
溥任既是校長又兼任老師,非常不容易,更不容易的一點是,他建校并非為了盈利,還要時常變賣家物才能維持。
可惜在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看上了他家的宅子,用來充作監獄。到北平解放後,房子才物歸原主。
建國後,溥任捐獻了以萬計的珍貴曆史文獻圖冊,并且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在教育行業上也積極熱心,他是一位對新中國有貢獻的前朝皇族。
2015年溥任去世,享年96歲。
溥任的棟梁後代
溥任共有後代五人,三子兩女,他在教育行業耕耘時,對自己的子女也要求很嚴格,是以兒子都成才了。
長子金毓嶂,滿清王朝覆滅之際,八旗子弟基本改了姓,其中愛新覺羅大多都改姓了金,溥任的後代也是如此。金毓嶂曾就讀于北京地質大學,大學畢業後主動要求與同學調換,配置設定到青海去。
艱苦的野外探測工作,他一幹就是17年,這段經曆讓他成長得非常快,也成功讓那些歧視他出身的人刮目相看。
1985年調回北京後,金毓嶂曆任崇文區環保局技術崗、崇文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為我國的地質勘察和民族團結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次子金毓峑是一位科研方面的高端人才,長期從事着大氣污染控制理論、技術和工程的研究,曾獲得過北京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他是北京工業大學的教授,指導過30多名博士及碩士,在各大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參與過衆多環保工程項目,能力非常突出,在學術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回到北京還是在教育崗位,在朝陽區和平街一中擔任國文教師,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很多學生尊稱他為“金老”。是以他雖然成就不算很大,但教書育人,同樣是國之棟梁!
溥任還有兩女,長女金毓琨、次女金毓珵,可惜沒有留下過多的文字記載。
結語
出身在末代皇族裡,最可怕的就是思想上無法轉變,還沉浸在祖輩的榮光之中。所幸溥任及他三個兒子都沒有如此,他們脫離了姓氏所帶來的影響,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投向了人民擁抱了時代,是以才能成為新中國的棟梁之才!
他們的經曆也給了我們很深的啟示,有時候祖先是祖先,自己是自己,千萬别讓過去的事成為了自己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