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在今天看來,“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意思無疑就是說一個女人不管什麼樣的人都可以當自己丈夫,說明這個女子十分随意,沒有什麼道德操守,于是我們今天經常會有人用這個詞語來貶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人。

當我們在使用這些成語的時候,總喜歡去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那麼“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曆史背景下産生的呢?這個詞語的女主人公是誰,成語最初代表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權傾朝野的祭仲

祭仲是春秋小霸主鄭莊公時期的權臣,他輔佐鄭莊公取得很多成績,得到鄭莊公的認可與信任,被委以重任,在鄭莊公去世之後,祭仲擁立了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成為鄭國國君。

可是公子忽的能力一般,再加上鄭莊公原本娶了宋國貴族雍氏的女兒,并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公子突,公子突與公子忽同樣具有合法繼承權,宋國貴族對祭仲擁立公子忽當國君的做法十分不滿。

鑒于此,最終宋莊公設了一個圈套,讓人把公子突抓到宋國,說要将其殺掉,于是鄭國的祭仲上當去到了宋國,去到之後就被宋國給抓起來,威脅祭仲必須擁立公子突去當國君,才放過他一馬,要不然就把他殺了。

面對這樣的場景,祭仲也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和宋國簽訂協定,随後帶着公子突回國,打算擁立公子突為新的國君,原本的國君公子忽聽說祭仲現在又跑去支援公子突了,而且公子突背後還有宋國支援,迫于生存着想,最終公子忽隻能自己放棄國君位置而逃,是以留下一條小命。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祭仲按照約定擁立公子突成為新國君,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主人公鄭厲公。可以說鄭厲公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他靠着祭仲的擁立才得以成為國君,可是在國君位置上沒有什麼作為,還覺得這是因為祭仲影響到自己實權,想方設法要把祭仲鏟除,以實作君主集權,他覺得隻要實作了君主集權,自己就可以幹出一番事業,奈何真實情況恰好事與願違。

人盡可夫的由來

鄭厲公為了鏟除祭仲,想來想去想到一個刺殺的方案,并且找到一個和祭仲最為親近的人,希望借助這個人和祭仲之間的親近關系,趁着祭仲沒有防備之際将祭仲殺掉,鄭厲公找到的這個最佳人選就是雍糾,此人對鄭厲公可謂是十分忠心,并且和祭仲之間也存在一些政見不合,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是祭仲的女婿。

雍糾娶了祭仲的女兒為老婆,兩人感情也算比較和睦,在祭仲的支援幫助下,雍糾在朝廷的位置才得以步步高升,不過雍糾和鄭厲公兩人不愧是同道中人,兩人得到了祭仲的幫助,卻都不約而同選擇忘恩負義,想要借機将祭仲殺掉,實作自己的野心。

雍糾在答應了鄭厲公的任務之後,就展開緊鑼密鼓的計劃,他原本計劃找一個機會宴請自己的嶽父祭仲去吃飯,然後趁着觥籌交錯之際,出其不意将其殺害,一切都計劃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雍糾突然感覺有些害怕起來,他不确定這次計劃能否順利殺掉自己嶽父,一旦失敗的話,那後果不堪設想。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一個人一旦有了壓力,就會在臉上顯現出來,旁人也許無法看出這些微不足道的變化,但是作為雍糾的枕邊人,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當然是已經察覺到雍糾的不同了,她再三追問雍糾是不是遇到什麼大事請了,要是自己實在無法處理,就去尋找父親祭仲幫忙。

聽着老婆如此深情的話語,雍糾難免還是有些心虛和愧疚感的,是以日有所思必然導緻夜有所夢,最終在熟睡之際,雍糾把内心一直想要對老婆說的話以夢話的方式說了出來,他老婆聽到自己丈夫居然想要殺掉自己父親,震驚不已,在不斷嘗試平複心情之後,她還是再一次找雍糾确定了一下情況。

雍糾見老婆已經發現自己的秘密,各種哀求老婆,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話,就是希望老婆不要告訴祭仲,要不然自己就小命不保了。女子見丈夫态度誠懇,不免還是有些不忍心,開始猶豫起來,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她試圖去找自己的母親聊一聊。

女子找到母親祭夫人之後,兩人敞開心扉暢談了很多事情,臨别之際,女子詢問了母親一個難題:“父與夫孰親?”母親聽完她的問題之後,就明白這個孩子一定是有什麼心事了,能夠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自己女兒在祭仲與雍糾之間産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母親必須慎重回答。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母親想了一會兒,告訴女子:“父一而已,人盡夫也。”意思也就是說父親隻有一個,老公的話換成誰都可以,這句話和劉備當年所說的“兄弟同手足,女人如衣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女子在聽完母親的解答之後,瞬間也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胥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于市。——《史記》

随後女子跟自己母親講了丈夫雍糾想要殺害父親祭仲的驚天秘密,母親聽完之後捏了一把冷汗,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祭仲,祭仲聽完之後大發雷霆,虧我這麼多年将你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如今你居然想要我的命,随後抓捕了雍糾,将其于鬧市之中斬首,以儆效尤。

雍糾死後,鄭厲公也明白自己在鄭國呆不下去了,于是他在臨走之際,把雍糾的屍體搶出來,對着屍體臭罵:“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意思就是說什麼事情都跟女人說,活該你去死。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說完之後,鄭厲公逃出鄭國,一場腥風血雨以鄭厲公和雍糾的失敗宣告結束,祭仲靠着自己女兒的及時提醒,得以成為最終勝利者,“人盡可夫”的典故也就此流傳下來,不過我們可以明白,這個時候的“人盡可夫”并沒有後來那些意思。

關于故事的疑問

很多人在看完這個故事之後,都會産生很多疑問,有人會覺得鄭厲公是一個愚蠢的皇帝,明明自己要殺掉祭仲,為何還要找祭仲的女婿去殺呢?事實上鄭厲公這樣的操作并非愚昧,反而是大智若愚的舉動,尋找祭仲的女婿殺害祭仲,不僅更加容易接近祭仲,而且他出賣鄭厲公的可能性更小,因為他所面臨的壓力,除了失敗之外,還有來自于道德人倫方面的壓力。

那麼雍糾為何會答應鄭厲公的要求呢?這除了雍糾平時和祭仲兩人存在一定沖突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人性的弱點在作祟,雍糾生活在祭仲的陰影下,可以說很多事情他都無法施展手腳,就像很多上門女婿一樣,迫于嶽父的壓力,自己根本不敢揚眉吐氣做人做事,生怕得罪了嶽父導緻自己一切盡失,這種狀态時間久了,就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叛逆心理,剛好鄭厲公就看中了雍糾這一點。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不過可惜雍糾有賊心沒有賊膽,在接受了這樣的任務後,内心充滿沖突和激烈鬥争,最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将整件事情說了出來,被自己的老婆所知。這個老婆很明顯也是十分愛自己丈夫的,是以在知道丈夫的秘密後沒有立即去告訴父親,反而還經曆了激烈的思想鬥争,想不通之後才去找自己的母親解惑。

當然,從後來女孩的舉動來看,其實我覺得她在找母親解惑的時候,内心早已經有了一個答案,隻是她暫時不确定,需要母親幫助自己确定一下而已,畢竟在春秋戰國時期,寡婦再嫁或者是女子再嫁的事情都很普遍,并沒有什麼奇怪的,正如女子母親所言,父親隻有一個,但丈夫誰都可以。

有了母親的肯定之後,女子終于做出了最終選擇,事實上按照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 女子内心應該明白,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父親給予的,有父親在,雍糾才不敢輕舉妄動或者欺負自己,要是父親被雍糾所殺,以後自己的日子顯然也不會好過,再說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根本不值得自己托付終身。

總以為“人盡可夫”是用來貶低女人的,看了故事來源,才恍然大悟

結語

“人盡可夫”的典故原本是充滿了腥風血雨的,可是随着曆史的變遷以及人們對這個詞語了解的變化,後來這個詞語也就成了用來貶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子首選之詞了,也許這個成語和典故沒有任何問題,出問題的是人們的了解和封建社會對女人的束縛!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