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民國時代,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林立的軍閥勢力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征。而在所有這些軍閥之中,閻錫山是當時掌權時間最長的一個,其從1911年到1949年,共在山西地區主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在國民黨内部,即便是地位最高的蔣介石,資曆都遠不如閻錫山。

而正因為如此,在蔣介石看來,一個有資曆、有能力、有勢力的地方軍閥,是他樹立至高無上的權威的絆腳石,二者之間因政治博弈在較長的時間裡都是冤家對頭。

蔣介石與閻錫山沖突的總爆發點,就是中原大戰,因為裁軍問題,蔣介石與閻錫山等人反目,以緻于釀成這場大戰的爆發。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閻錫山

自個給自個挖坑

閻錫山是山西人,其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但因為金融投機而導緻負債累累,以緻于要在太原的一個鋪面中當店員。隻不過,閻錫山在此期間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一年之後,又被公費保送日本,留學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此期間,受到新思潮的影響,閻錫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太原的同盟會成員紛紛響應,并在成功占領太原城,成立軍政府之後,公推閻錫山成為山西都督。在此之後,閻錫山繼續響應起義軍的行動,一邊北上歸綏,一邊南下臨汾,進一步威脅清政府在北方的統治,為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在袁世凱掌權之後,由于看到這一形勢已經不可扭轉,閻錫山也開始積極向袁世凱表示自己的誠意,是以被袁世凱正式任命為山西都督,成為一方大員。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辛亥革命形勢

之後的閻錫山積極整軍,大力發展軍工事業,為軍事擴張做準備。在北伐的籌備階段,廣州革命政府因為看到了閻錫山的重要地位,是以極力拉攏他加入到己方陣營。但同時注意到這一點的還有張作霖,他也在拉攏甚至威脅閻錫山,夾在兩個勢力之間的閻錫山最終選擇"坐山觀虎鬥"。

直到1926年,此時的北伐形勢一片大好,北伐軍勢如破竹,已經開始威脅奉張的勢力。此時,閻錫山才公開支援北伐,被就任為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指揮軍隊加入到北伐的序列之中。

也就是在此時,閻錫山第一次接觸到了蔣介石,雙方還達成了同盟共識。閻錫山之是以要與蔣介石結盟,是因為雙方在"反共"這一問題上有着共同的訴求。在結盟之後,閻錫山就任北方軍總司令,并接受蔣介石的統一上司,就此出兵石家莊,加入了北伐。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晉綏軍

但就在雙方結盟兩個月後,蔣介石被新桂系将領威逼下台,開始了他的第一次下野。在蔣介石下野之後,新桂系勢力不斷膨脹,引起了其他軍閥勢力的芥蒂之心,閻錫山希望能夠借助蔣介石的力量來重新平衡局面。

是以,在閻錫山和馮玉祥兩人的支援之下,蔣介石于1928年初成功複出,并完全掌握了國民黨黨政軍大權。如果就此來看,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在此時的關系應該是和睦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被戲耍的"閻老西"

閻錫山支援蔣介石複出,是考慮到以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将領勢力過度膨脹,已經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閻錫山是以才支援蔣介石重新上台。但扳倒李宗仁,推舉蔣介石,不過是送走了一個野心家,迎來另一個野心家。

在這一時期,國民政府已經初步掌握了全國的局勢,國家内部沖突趨于緩和。也正因為如此,蔣介石的權利欲也在擴張,對于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軍閥勢力,蔣介石希望能夠削弱他們的力量。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蔣介石與閻錫山

早在複出之初,蔣介石就對國民革命軍進行了重組,閻錫山的晉綏軍被編為第三集團軍,閻錫山作為第三集團軍的司令。為了抗衡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蔣介石将晉察冀綏四省以及平津兩個特别是的軍政大權交給了閻錫山,使閻錫山成為與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等人齊名的大軍閥。

但僅僅過了一年,為了大權獨攬,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要求裁軍和整編。閻錫山沒有探明蔣介石的意圖,還想借此削弱馮玉祥,是以還做了編遣委員會的組長。

等到編遣方案出來才發現,蔣介石的編遣方案僅對自己有利,實際被裁掉的隻有閻、李、馮的軍隊,閻錫山這才發現自己上了蔣介石的當,各方勢力這才聯合起來抵制編遣方案。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蔣介石與李宗仁

文的行不通,蔣介石就隻能動武了,他首先選擇了對李宗仁動刀,因為李宗仁等人在此前曾逼迫自己下野,蔣介石這種睚眦必報的人必然不能容忍李宗仁。蔣桂戰争,閻錫山和馮玉祥都站到了蔣介石的一邊,桂系因之慘敗。

在桂系失勢後,蔣介石再次提出了裁軍的要求,閻錫山和馮玉祥這才回過神來,原來想靠親近蔣介石是躲不過這一刀的,閻錫山和馮玉祥支援蔣介石的立場在此時開始動搖了。恰在此時,原本在甯漢對立中失敗的唐生智又積極聯絡各路軍閥,要一起倒蔣,其與閻錫山也達成了共識,閻錫山還給唐生智提供了一筆錢。

但因為唐生智在後來釋出通電時,沒有如約推閻錫山為領袖,閻錫山是以反悔,又倒向了蔣介石,并發兵攻打唐生智。在唐生智失敗後,蔣介石也沒有如約給閻錫山河南的控制權,閻錫山這次又被耍了猴。

不僅如此,蔣介石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掌控了京津地區的稅收,使得閻錫山在經濟上失去了一大支撐。又在此次大戰之中,閻錫山差點被蔣介石誘捕,這一系列事件使得閻錫山終于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對蔣政策有大問題,必須換一種做法了。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唐生智

而此時,蔣介石與國内其他軍閥的沖突也日漸突出,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共同倒蔣。于是,在1930年4月,閻、馮、李、張等人達成了反蔣同盟,推舉閻錫山為海陸空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為副總司令,一起拉開了中原大戰的序幕。

到底還隻是一個軍閥

中原大戰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用時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場軍閥混戰,而這場戰争,笑到最後的是蔣介石。反蔣聯軍之是以失敗,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經濟。蔣介石所處的東南地區,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有着地主财團,乃至外國資本的支援,經濟實力十分雄厚。

而反觀反蔣聯軍,馮玉祥在西北,閻錫山在山西,李宗仁在廣西,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是貧瘠之地,社會經濟十分落後。更何況,陝西地區當時還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饑荒,也就是著名的"民國十八年大馑",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都被餓死,這也是馮玉祥在當時的窘迫之處。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軍閥割據形勢

在當時,蔣介石每天能拿出來的軍費超過了兩千萬,而反蔣聯軍加在一起也隻有一千萬,經濟實力的差距使得雙方的戰争能力十分懸殊。不僅如此,蔣介石不僅有充足的财力應對戰争,還有大把的資金能夠用于收買馮、閻等人的部下,二者的很多部下是以紛紛倒戈,這也是蔣介石能夠取勝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反蔣聯盟并不團結,盡管是盟友,但三大軍閥之間的配合卻很不到位,各方勢力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都不願完全出力。這一點,做的最差的恰恰是身為聯軍總司令的閻錫山,馮玉祥的西北軍浴血奮戰的時候,他不僅不幫忙,還切斷了西北軍的物資供應。

因為物資的極度缺乏,再加上部隊的瓦解,西北軍迅速崩盤。而西北軍崩盤之後,倒黴的也就輪到晉綏軍和桂軍了。影響中原大戰結局的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東北軍了。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中原大戰

在戰前,聯軍和蔣介石都曾積極拉攏張學良,張學良聲明自己要中立,閻錫山還給張學良内定了一個海陸空副司令的職位。但因為錢不到位,張學良拒絕出兵。

而蔣介石在拉攏張學良的時候就要闊綽很多了,出手就是幾百萬。在當年九月,閻錫山在北平中南海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但僅僅十天之後,随着東北軍出兵北平,閻錫山隻能退回山西,中原大戰也就此臨近尾聲。

之後,閻錫山和馮玉祥聯名下野,蔣介石還不打算放過他,要求他必須出洋,閻錫山是以去了日本。直到九一八事變前夕,閻錫山謊稱反蔣而得以飛回國内。在事變之後,由于外部沖突的突出,内部沖突是以稍顯緩和,閻錫山是以迎來複出時機,終于在1932年重掌晉綏軍。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擁有資曆、能力、勢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結語

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關系幾經波折,閻錫山多次擁蔣,也多次反蔣。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的沖突,其實質就是中央與地方的權力沖突。蔣介石想要加強集權,削弱地方軍閥的實力,而閻錫山想要維持現狀,保全自己"土皇帝"的身份。

雙方的關系變化應以1928年為一個節點,因為在此之前,由于國内形勢的需要,蔣介石對地方勢力還比較倚重,雙方的關系還是友好的。

但在此之後,由于國内形勢的緩和,蔣介石加強中央集權的欲望更為強烈,其與地方軍閥的沖突自然就凸顯出來。閻錫山在此時選擇将自身置于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蔣介石要"削藩",他就拉攏馮玉祥。

反之,他就聯合蔣介石打壓馮玉祥,以争奪地盤。閻錫山這一政策一直維持到中原大戰爆發前夕,由于多次被蔣介石算計,以至于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他才真正下定決心要反蔣。

但閻錫山始終沒能放下地方軍閥的作風,以至于在中原大戰慘遭失敗。閻蔣沖突在此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并随着抗日戰争而有所緩和,一直到解放戰争之時,閻錫山也逃亡台灣。此後的閻蔣之間,因為閻錫山已經失去了軍隊,也就不存在實質性的競争了

⊙聲明:本微信平台所釋出内容除标注“原創”外均屬于網絡轉載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贊同及其觀點,如有侵權和不妥請聯系告知,我們會立即删除。

法律顧問:山西三晉律師集團事務所 郭耀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