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歲官女子被嘉慶寵幸,生下大清公主,嘉慶:她是我最愛的女人

在人們的印象裡,嘉慶是一個非常中庸的皇帝,畢竟守成之君的稱号不是蓋的。同時,嘉慶也是一個比較仁慈的帝王,是以在去世後,才獲得仁宗的廟号。大家可以發現,嘉慶對後宮的女人,普遍不錯,幾乎沒有見到他會對某位妃嫔進行降級,但嘉慶也沒有過度寵愛的女人,這與什麼皇太極啊、順治啊、乾隆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沒有過度寵愛,并不代表沒有寵愛的,本文我們所講的華妃算是一個。

13歲官女子被嘉慶寵幸,生下大清公主,嘉慶:她是我最愛的女人

1、辛者庫女子

華妃侯佳氏,生年不詳,鑲黃旗管領下人,上驷院卿讨住之女。

關于華妃的出身,已經很明确了,她是一個來自内務府鑲黃旗的包衣女子,還屬于包衣管領,包衣管領就是我們所說的辛者庫。

華妃本姓侯,名六妞(一個典型的宮女名字),入旗的先祖是明朝末年的沈陽人氏侯優才。話說,嘉慶的生母孝儀純皇後(令妃)也是來自沈陽的漢人,後入内務府正黃旗包衣管領。

就是說:華妃與孝儀純皇後出身相同,都是辛者庫人,且是來自沈陽的老鄉。或許因這層原因,華妃對于嘉慶來說,顯得格外親近。

話說,這侯優才入旗後,與兒子侯世傑都是内務府的閑散人丁,沒有任何官位,一直到侯優才的孫輩,才開始出來做官。

華妃的父親,名叫讨住,是侯優才的曾孫,做到了上驷院卿。所謂的上驷院卿,就是掌管宮廷用馬的官職,有點類似于《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做的“弼馬溫”,但這個官職級别不低,屬于正三品,這也是華妃家族所出的最大的官了。

既然是掌管宮廷禦馬,也就是說,這個讨住應該有與皇帝接觸的機會,而且還比較多,一回生,兩回熟,或許這為後來讨住之女華妃,能夠來到永琰(嘉慶)身邊伺候,提供了契機。

據乾隆四十三年《為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并添給吃食事》可知,這一年,鑲黃旗全保管領下讨住之女六妞,成為皇十五子永琰身邊新添的官女子,也就是說,華妃侯氏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來到嘉慶身邊的,當時的她應該也就十三歲左右。

13歲官女子被嘉慶寵幸,生下大清公主,嘉慶:她是我最愛的女人

2、生皇六女

雖然侯氏是來自内務府的辛者庫女子,身份低微,但從後來“華妃”的封号來看,侯氏應該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而且,在後來封妃冊文中,也有“分繭克勤于婦職”的相關描述,也就是說,侯氏應該還有一手好針線活,刺繡、紡織的水準比較高。

一般來講,宮女如果針線活比較好,那她在後宮肯定吃香,畢竟縫縫補補是女人的事情,皇帝經常讓這個妃子,或那個宮女的,縫補衣服。

乾隆四十三年年初,13歲的侯氏參加了内務府舉辦的宮女選秀,各方面條件都很突出的她,順利脫穎而出,随即被選入宮中。不過,乾隆并沒有将侯氏納入自己的後宮,也沒有将其留在身邊做宮女,而是令其以官女子的身份服侍皇十五子永琰。

面對這個年僅13歲的宮女(官女子),如花似玉,長得還漂亮,永琰怎麼會不心動,于是乎,便寵幸了侯氏。從此,侯氏便成了永琰的侍妾(稱格格)。

乾隆五十四年,永琰雙喜臨門,他被父親乾隆封為嘉親王,同時,在這一年的六月十二日,格格侯氏(六妞)給他生下第六個女兒,即皇六女。但是,這個小皇女的命不太好,在即将滿一周歲的時候,因得天花而夭折。

這次生育對侯氏的影響也很大,後來根據宮廷脈案發現,侯氏有血氣不足之症,應該就是這次生育所落下的病根,這也成為她早逝的根源所在。

13歲官女子被嘉慶寵幸,生下大清公主,嘉慶:她是我最愛的女人

3、紅顔薄命的嘉慶寵妃

嘉慶元年正月,剛繼位沒幾天的嘉慶對後宮妃嫔進行冊封,同時也追封了已經不在人世的三個妻妾,被追封的是恕妃(嘉慶原側福晉)、簡嫔、遜嫔。進行冊封的有皇後喜塔拉氏、貴妃鈕祜祿氏、諴妃劉氏、瑩嫔侯氏、春常在王佳氏(莊妃)、榮常在(榮嫔)梁氏。

其實,春常在王佳氏與榮常在梁氏,都是在嘉慶繼位後被寵幸的宮女。

嘉慶繼位前,身邊的官女子隻有兩位,一個是皇長子穆郡王的生母,即被冊封為諴妃的劉氏,另一個便是皇六女的生母,被冊封為瑩嫔的侯氏。

可知,侯氏在嘉慶初年的後宮,屬于第四主位,而且,僅過了一年,中宮的孝淑皇後去世,侯氏成了第三主位,僅次于皇貴妃鈕祜祿氏(孝和皇後)與諴妃。

瑩嫔冊文:

“椒掖承華。進崇班于月禦。芝函錫命。昭令範于星闱。爰沛新綸。用光懋典。爾侯佳氏。夙秉小心。克娴内教。佐袆衣而協吉。禮贊三宮。習瓊佩以迎祥。職參九室。茲以皇帝嗣位初元。冊立皇後。用以金冊封爾為瑩嫔。爾其徽章祗荷。新恩均拜于蘭宮。阃訓虔遵。蕃祉同承于桂戺。欽此。茲朕遵奉。太上皇帝敕旨。舉行冊封典禮。尚其敬膺無斁。”

據資料顯示,嘉慶對後妃冊封算是比較少的,沒有他父親乾隆出手那麼大方,嘉慶十三年的集中冊封,還是因為新添了皇長孫奕緯。不過,侯氏在嘉慶繼位沒幾年便得到了晉升機會。

嘉慶六年正月,嘉慶先是釋出上谕将侯氏诏封為靜妃,但随後可能覺得這個封号不太好,便改為華妃,“華”的意思是華麗的、俊美的,可以說與侯氏的相貌相比對。(注:嘉慶經常為妃嫔改動封号)

當時,穩坐中宮的是皇後鈕祜祿氏(孝和皇後),接下來便是諴妃與華妃,也就是說,此時的的侯氏已經與諴妃平級,屬于第二梯隊。

華妃冊文:

“朕惟椒掖佐肅雝之化。必賴芳型。蘭閨彰柔順之聲。宜襄中壸。彜章允洽。懿典式頒。咨爾瑩嫔侯氏、賦性靜專。秉心恪慎。寅承夙夜。鳴環悉協于禮儀。祗助宮庭。分繭克勤于婦職。是用晉封爾為華妃。錫之冊命。爾其益懷恭謹。答庥命之寵膺。彌勵謙沖。迓繁厘之懋集。欽哉。”

不過,連續冊封,并沒有讓侯氏的身體好太多,此後,她的身體狀況愈演愈烈,逐漸進入積重難返的狀态。嘉慶九年六月二十八日,華妃侯氏病逝于宮中,估計年齡應該在四十歲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華妃去世後,嘉慶曾親自來到吉安所,為她祭奠,很明顯,這說明華妃在嘉慶心裡有特殊的位置。

13歲官女子被嘉慶寵幸,生下大清公主,嘉慶:她是我最愛的女人

嘉慶十年二月初七日,華妃侯氏被葬入昌陵妃園寝。

為何筆者認為華妃是嘉慶非常寵愛的一個女人呢?

首先,辛者庫出身的她,竟然在嘉慶繼位後,連續獲得冊封,封至妃位,在大清後宮排到第三位,這已經非常難得了。

其次,雖然華妃隻給嘉慶生下一個女兒,此後未能再次生育,但這很明顯是因為身子虛弱,已經不具備懷孕的條件了。

最後,華妃去世後,嘉慶親自祭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她在嘉慶心中的地位。

子辰說:

雖然華妃侯氏的出身不好,是辛者庫出身,但卻有幸來到嘉慶身邊伺候,這是她的福氣。更幸運的是,華妃為嘉慶生下一個女兒,即便這個女兒早年夭折,但對鞏固在後宮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畢竟嘉慶的兒子,除了早逝的皇長子,也就才那麼四個。

不幸的是,華妃因生育落下病根,并最終早逝,如若不然,相信在嘉慶十三年的冊封中,她的名字還會出現,那樣的話,她應該就是華貴妃了。但人生總是會有缺憾的,畢竟,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仁宗實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