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現在的伊朗,曾經的波斯帝國,自古就一直是屬于中東地區的強國。在強盛時期的波斯帝國一手主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波希戰争。雖然最後波斯帝國以失敗結束。但是卻使得東西方曆史文化的大融合。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空擁有幾十萬軍隊,但是,這些軍隊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卻顯得十分的“任性”,他們坐看着國家滅亡而沒有參與其中保衛家國。

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伊朗拒不驅逐德國人,英蘇幹涉

禮薩汗通過一次策劃的政變推翻了原來的卡紮爾王朝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在政變中他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國家最有權勢人物的形象。也是在這一時期波斯的稱呼被伊朗取代。然而,他所處的時代是西方勢力崛起的年代。

此時的伊朗也毫無例外的成為了擴張性極強的英國和俄國的粘闆上的肉。

為了擺脫英國和俄國的控制,禮薩汗決定利用歐洲列強之間的沖突來擺脫英俄的控制,為此他選擇了德國。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而此時的伊朗由于擁有石油資源。是以德國覺得幫助伊朗會獲得巨大的好處。為此,德國為伊朗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伊朗由于長期處于德國的幫助之下。為此,即使伊朗宣布自己作為中立國兩不相幫。但是,畢竟國内遺留了大量德國的技術人員。

英國就借此機會要求禮薩汗驅逐德國人。

長期與德國合租的禮薩汗怎麼可能因為英國的一句話就去犧牲自己國家的利益。為此,禮薩汗果斷拒絕了英國。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對于禮薩汗的拒絕英國人心裡早就有數。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入侵伊朗的借口。就這樣英國聯合蘇聯向伊朗入侵。然而,

面對英蘇的入侵,伊朗的軍隊展現出了“任性”的一面,沒有參加保衛祖國的戰争。就這樣禮薩汗輕易的就被逮捕流放了。而他建立的政權也随之土崩瓦解。

國内遭到了英國、蘇聯以及美國的控制。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二戰結束,禮薩汗的兒子即為,巴列維王朝建立

随着二戰的結束。英國、蘇聯以及美國已經沒有理由繼續占領伊朗。為此在征得三國同意以後禮薩汗的兒子默罕默德 禮薩 巴列維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并且繼承了父親的位置成為了伊朗的王。巴列維王朝就此開始。在建立王朝後巴列維對伊朗進行了一攬子的改革。

他緻力于恢複軍隊,他想要避免二戰時軍隊漠視國家滅亡不理的狀況,把國家軍隊置于王室的控制之下

。同時,還進行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改革。在他治理下的伊朗基礎設施完善,國内百姓生活富足。在短短二十年間使得國家重新成為了中東地區的一個強國。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然而,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之下,使得原本獨斷專行的教士階層的權利開始失去。由于世俗的力量開始擡頭,擔心失去地位的教士階層開始暗流湧動。害怕失去至高地位的他們串聯起來。同時,國内的知識分子們也開始謀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不僅如此,國内人民也受到了西方國家思想的影響也開始不滿巴列維專制的統治,一時之間國内風起雲湧。社會沖突日漸尖銳。雖然,國内經濟依舊十分繁榮。但是,在歌舞升平之下王朝危機已經是明擺的事情。然而,

巴列維國王卻認為隻要經濟能夠越來越好,人民生活更加的富足,再加上他還有70萬接受過西方軍事訓練的精銳部隊團結在王室周邊。

為此,他始終認為他的王位是穩如泰山的。

中東的這一強大王朝,擁有幾十萬“任性”軍隊,兩次坐看國家滅亡

但是,此時巴列維王朝繁榮的經濟依靠的是石油,而不是國内工業産能。為此當石油暴跌之時就是他王朝衰亡的時候。果然,石油不會一直都處在上升期的。1

975年,石油價格迎來了隆冬。一時之間國際油價暴跌,這使得巴列維王朝國内經濟開始惡化。

經濟的惡化使得原本處于地下的國内沖突全部爆發出來。在教士階層的帶領下伊朗各地起義頻繁。而此時,巴列維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那一支團結在王室周邊的人數擁有70萬的雄獅。隻要他們忠臣與君主就還能翻盤。然而,

這支重金打造的原本應該團結在王室周圍的軍隊再次顯示出了他們“任性”的一面。他們不僅沒有去鎮壓起義的人民,甚至于還有一些軍人加入其中。

就這樣,強大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