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按照小說中說描述諸葛亮有着堪比鬼神的才智,号為卧龍先生,在蜀國立下了赫赫功績,不過諸葛亮所選的接班人馬谡卻有些不争氣,因為在戰時不聽指揮,最終戰敗導緻街亭丢失,最後也被諸葛亮按照軍法揮淚斬殺。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馬谡是馬良的弟弟,有着不錯的才能,軍事理論知識掌握的非常透徹,諸葛亮也非常信任他,并且有意栽培馬谡,兩人經常在一起深談軍政,諸葛亮對于馬谡而言可以說是如父亦如師,但在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途中,馬谡卻擅自違抗軍令,不聽勸阻,最後導緻了戰役的失敗。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其實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按照尋常用兵之法來說并無差錯,是以他才會認為是諸葛亮沒有親臨戰場不知細況是以指揮失誤,那麼馬谡為何最終戰敗呢?首先我們知道馬谡所率軍隊是一直先鋒軍,是以馬谡急于奮進,想要挫傷張郃軍的銳氣,為後面的軍隊打開局面,算是一種搶占先機的做法。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其次馬谡意識到了地形的重要性,選擇了在山上安營紮寨,居高臨下,可以借助地勢增加軍隊的戰鬥力,在兩軍對陣的時候,不論是近戰沖鋒還是遠端放箭,也都是高處也更加有利。最後一點馬谡想要打赢這場戰役,于是把自己軍隊陷于困境,置之死地而後生,增強了己軍的士氣。

雖然理論上馬谡的做法有理可循,但現實中他沒有意識到蜀國軍隊的弱勢,這支新軍并沒有參加過太多的大型戰役,無法發揮出馬谡所預期的戰鬥能力,陷于困境之後隻會自亂陣腳,其次馬谡的威望不足,部隊中願意義無反顧支援他的人并不多,諸葛亮多次書信要求下山城中布防,部将王平也多次勸阻馬谡,可見馬谡的作戰方式并沒有得到部下将士的認可。

馬谡在街亭的布陣有理可循,他認為諸葛亮指揮失誤,為何最終戰敗

馬谡把蜀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做法其實也是非常欠考慮的,他隻是利用“死地”激勵了将士的士氣,但卻沒有安排後續的配合行動,以至于戰場失利之後,沒有任何一支友軍有機會敢來救援,這個“死地”也就真的變成了這支部隊衆多将士的埋骨之地。諸葛亮雖然滿腹才智,但錯看了馬谡,才造成了重大的失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