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久聞懷德著名鄉賢趙鑒清(字聲遠)著有《耕禮堂家訓》傳世,惜一直未能得見真容。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耕禮堂家訓》封面

一日,于“孔夫子舊書網”淘寶,無意中查到其2020年一條關于古舊書“《耕禮堂家訓》(原名《趁早言》)卷下”拍賣成交記錄,并挂留拍賣實物圖檔五幅。細閱之,竟是久覓不得之物。以圖複制,釋錄成文。今日閑暇,發出以飨同知同好。

首幅圖檔為書籍封面原貌。白綿紙線訂,豎排書名。“耕禮堂家訓”五個大字,凝神注力,遒勁舒張,應為聲遠先生親筆。下邊“卷下”兩字宋體木刻,明白标示該書分體裝訂為卷上卷下兩部分,此乃下半卷。

該半卷的首篇文章為《戒賭》。恭錄如下: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戒賭》内文

《戒賭》

“世之有損之無益者,莫賭若也。人雖至惡,亦或有天良發現時,惟入賭場,純是一片損人利己之心,甚而插圈弄套,行同鬼蜮。見人之有,恨不攫而取之,此壞心術也!人之品類,良賤攸分,惟入賭場,但問錢之有無,不論人之高下,奴仆厮役并肩列坐,此壞人品也!賭博之禁,律令綦嚴,輕則杖枷,重則遣徙,以無辜之人,受囹圄之災,此乃以身試法也!賭博場中鮮有善類,一铢半文,橫眉努目,甚而肆其狂悖,任意淩人。忍之則情所難甘,較之則兇危立至。此乃無故取禍也!人莫不樂有……”

因該卷隻顯示一張照片,背頁不得見。餘下文字内容亦不得知。(原文無标,筆者不惴,鼓勇識斷。下同。)

照片顯示第二篇文章為《不作昧心生涯》。恭錄如下: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不作昧心生涯》内文

《不作昧心生涯》

“自黃帝日中為市,懋遷有無是商賈,乃世之不可一日無者,故列四民之中。陶朱端木,亦嘗為之治。戰國而後,人尚誇詐,惟利是圖。呂不韋以陽翟大賈,見奇貨可居,竟詭計以盜人家國,其他可不論矣!炎漢初興,賈人子不登仕籍,豈非以其見利忘義乎?降至近世,愈不可問矣!大鬥小稱,假貨低銀,詭詐百出,欺哄愚蠢,名為生涯,實同攫竊!以至俗有雲:買賣錢六十年。況有不逮六十年者乎?兒作生意可與執事言明:以有易無,俟時待價,公平交易,和氣生财,苟不顧義理,則世之昧心取财者多術,何必出資本以作此孽耶!至于藥行所關……”

此幅照片雖然跑焦不清,但經細辨,仍得其文。遺憾之處如首篇,不得篇尾,餘義失知。

第四幅照片為首跋,撰者袁金凱。實錄如下:

“壬戌十月,餘以奉直言歸于好,由京師返沈。一日過商會,晤張君牧原,出《耕禮堂家訓》,謂此懷德趙乃棠孝廉尊人聲遠先生之所著,請跋語以廣其傳。餘與乃棠之弟芾棠相契識,又聞吾友世學士仁甫數稱其家教。乃遂條披讀,語皆親切有味,誠布帛黍菽之常理,為談修齊者所莫能外,最後立孝田,置義産,沾溉族類,取則古人,尤裨世教。果若此,趙氏之澤庸有既欤?

十一月念八日遼陽袁金铠跋于哈爾濱秦崗”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袁金铠跋

袁金凱,(1870年-1947年),字潔珊,晚号傭廬,遼陽縣人,清末秀才。曾任清谘議局副議長、張作霖參議、僞滿洲國奉天省省長、僞滿參議府參議,被民國政府列為下令通緝的東北十大漢奸之一。著有《中庸集解》、《連灣雜著》等書。袁金凱為此書作跋時間為民國11年(1922年),其時任張作霖帥府參議。

跋文中有“吾友世學士仁甫”曾多次稱贊趙氏家教的話,這個世仁甫也是大有來頭:

世榮,字仁甫,号耀東。1860年出生于遼甯省撫順縣會元鄉金花樓村。蒙古族,姓土默特氏,後取漢字姓劉。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相繼擔任國子監司業、翰林院侍講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官,專職為光緒皇帝講解經史及編修皇帝每日言行錄,是光緒皇帝的近臣。晚年被張學良聘為《奉天通志》總纂之一。有《靜觀齋遺著》21冊傳世。

第五幅照片為趙鑒清三個兒子晉升、晉臣、晉勳合撰的尾跋。其文如下:

“豈僅訓家乎?民國二年正月,

先公棄養,亟取是編稿本,錄副請仁甫學士審定,蒙惠弁言,并勸付梓。爰試印二百,部分送親知,茲以索觀者衆,複排印若幹部。不肖等于先訓愧未力行,而猶靦為此者。廣先澤而公之世,庶己人知自好,俗盡返淳,亦稍慰。

先公著訓之微意也夫。

民國十三年三月 不肖晉升、晉臣、晉勳敬跋

尾跋中不但說明了此書刊印冊數,而且再一次提到了世仁甫翰林大學士為該書撰寫了序文,并勸趙家父子将此書印行傳世的往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該書的出版傳世,是得到世仁甫鼎力相助的。一個文名響亮的翰林大學士,甘為這樣一本平民家訓站台叫好,個中原因不外兩點:一是兩人之間私誼笃重,二是對該書内容品質推崇肯定。

剖析目前所能看到的兩篇家訓内文《戒賭》與《不作昧心生涯》,趙鑒清先生的一片勸世之心躍然紙上。“壞心術”“壞人品” “以身試法”“ 無故取禍”;“大鬥小稱,假貨低銀,詭詐百出,欺哄愚蠢,名為生涯,實同攫竊!”“以有易無,俟時待價,公平交易,和氣生财”用一系列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的親切有味之語,講述“布帛黍菽之常理”,警世勸善,發人深醒,“為談修齊者所莫若能外”。

【你不知道的公主嶺】趙鑒清與《耕禮堂家訓》

趙氏三兄弟跋

懷德趙氏,以德為本,誠信善行,其影響之大,于老縣志中觸目皆及,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通過上述兩篇家訓正文及兩篇尾跋,我們又進一步加深了對趙鑒清先生“最後立孝田,置義産,沾溉族類,取則古人,尤裨世教。”慈善事迹的了解,這無論是對地方史志記載内容的補遺,還是對“中華德文化”的庚續傳承,都是沁心潤脾,大有益處的。

作者:李國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