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在盜墓活中,盜墓賊挖的都是别人家的祖墳,雖然也偶有盜挖自家祖墳的事,但比較少見,并不會成為一時的流行。到了民國年間,這少見的一幕卻成了一景,滿清王爺的後代挖祖墳成風,盜墓取随葬寶物,不少王爺墳被這般破壞掉了。

這篇文章,就來聊這内幕。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北京清王爺墳地宮,相當講究,僅次皇陵地宮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北京清王爺墳地宮,後堂棺床,上置棺椁

●北京的王爺墳

據王爺墳研究專家馮其利先生的考證,在清代,算上追封的革退的加銜的在内,清代先後出現了240多位王爺。這些王爺死後,幾乎都葬在北京郊外、縣鄉。

王爺墳的說法不少,過去一般并不叫“墳”,多稱圓寝。為了吉利,避開“墳”、“墓”、“葬”這類兇字,都會套用陽宅的名稱。或稱之為“屋”,如北京西郊白石橋有一處鄭王家族墳地上的“老屋”、“新屋”;或稱之為“府”,如玉泉山北的金山往西至山間寨口一帶有“七十二府”、“一溜邊山府”;或稱之為“宮”,如位于明十三陵區内仙人洞前蘭旗王墳地上的“東宮”、“西宮”。有的甚至還稱之為“衙門”,過去前建國門八王爺墳地上,有東西兩座大墳墓,便叫東“衙門”、西“衙門”。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王爺墳亦置碑亭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王爺墳碑細處,做工精美,也有雕龍,顯示是龍種龍孫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王爺墳碑細處,做工精美

這些“屋”、“府”、“宮”、“衙門”,當年曾是京郊一景。其占地面積相當廣大,地上地下都有建築,還有成群妻妾、子孫的附葬墓。如果不是埋着死人,真如大屋王府、皇家宮殿一般,富麗無比,氣派非凡。民國時,駐防京郊的部隊便曾把這些“府”“衙“當營房。

河北涞水縣境内有處王爺墳,叫“怡王陵”,是康熙第十三弟允祥墓地。1935年,宋哲元部在這裡住了一年多,僅亨殿内就住了一個連士兵。日僞軍也曾利用怡王陵建築與八路軍作戰,1944年八路軍為了更好地打擊日軍,索性将怡王陵拆除了。後來,怡王陵被九縣專員王作舟盜掘了。盜掘時看到,寶頂(墳頭)有七尺多高,磚砌抹灰紅色。地宮門框是風磨銅滲金,石券中間有一口大的懸棺,四角還有四口棺。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墓室

在末帝被逐,滿清朝廷滅亡後,這些“屋”、“府”、“宮”、“衙門”輝煌不再了,反倒成了盜墓賊的目标。王爺在世時絕不可能想到的是,自己的墳不隻讓盜墓賊給盯上了,也成了王爺後代的挖掘對象,遭“起靈”取寶。

●賣樹賣地挖祖墳

起靈,本是過去民間二次葬風俗,即是将棺材,或是屍骨從老墳裡挖出來,另地安葬。其原因,要麼是後人移民一起遷走祖墳,圖個心安;要麼是原葬地不吉,重新擇地,圖個平安;或是原地被占用,不得不遷走……滿清王爺的後代紛紛将自己祖墳“起靈”,原因卻多與此無關,主要動機是圖财。

這些王爺的後代在大清江山未倒時,還是人模狗樣的,威風十足,辛亥革命之後,這些人成了真正的“孫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王爺生活過慣了,沒了财路後,又沒有生活本事,這些王爺的後代便開始變賣祖産家藏。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北京海澱區北安河附近“七王墳“墓園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什麼也沒有賣的,有的幹脆去拖三輪車。如慈禧太後娘家那一族——克勤郡王家族,最後一代郡王宴森,日子沒法過了,隻好去當人力車夫,被戲稱為“車王”,其位于門頭溝馮村一帶的墳地也是以而得名“車王墳”。

像宴森這樣的王爺能自食其力的,不是不錯的。但大多數的人,在賣光祖産後,便盯上了祖墳,先賣樹,再賣地,最後便“起靈”,挖出随葬品換錢。

京西田村北邊的克王墳,19l3年,後人将墳地上樹木放倒,接着賣掉了大部分墳地。一、二年後,墳地被盜墓賊光顧了。後來,賣光了這裡的磚瓦石片,于1924年來了次“起靈”。

位于十三陵區内仙人洞前的“蘭旗王”墳地,是鄭親王府輔國公奇通阿次子經納亨、及其後人墳地,有“東宮”、“西宮”兩處。1930年,昌平發生旱災,鬧起了蝗蟲,王府的一位六哥子便将墳地上的樹賣掉後,又拆牆賣磚瓦石片,最後“起靈”。

昌平縣半壁店的儀親王墳,系乾隆第八子、親王中的老壽星儀親王永璇的墓地,此王爺活了87歲。1925年,後人賣了他墳地上的樹、磚、石後,又搞起了“起靈”。據說打開地宮時,看到了兩口棺材,屍體儲存很好,有許多随葬品。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清醇親王墓園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清孚郡王墓園

北京東直門外“十二陵”,系康熙皇帝第十二子允祹墳地。1929年,鎮國公溥植等後人将十二陵地上建築全部拆除,磚瓦和木料賣給了東直門裡“窩頭劉”。接着“起靈”,挖開地宮後發現石床上放置了三口棺材,起出後埋到了小望京村,随葬品自然留下了。

這類賣樹賣地挖祖墳的事件,民國年間大多王爺的後人都幹過。特别是賣樹現象,最為嚴重。而墳地上的樹木,在以前是絕對賣不得的,樹能護風水,砍伐便破壞風水了。不過,想想也是,滿清都倒掉了,還講什麼風水。

●本家盜“老屋”起出骨灰罐

在北京西郊白石橋有一處鄭王墳是清代鄭親王府在北京的第一塊墳。這裡最早葬入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三弟舒爾哈齊第六子鄭獻親王濟爾哈郎,濟爾哈郎的墳俗稱“老屋”,後來的世子墳為“二屋”、再後來的敏郡王墳為“新屋”。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幽暗的墓室

鄭王墳地上古樹參天,有的大樹四三個人都抱不過來。後代們生活不濟時,先開始賣樹。1926年,鄭親王昭煦把這裡的樹賣給了木廠,他叔父樂泰不願意要錢,放樹時每個王爺墳内象征性地留了四棵樹給樂泰,有兩棵上了“古樹名木”目錄的大白果樹,是以得以儲存下來。

賣樹後又拆建築材料賣。1927年,昭煦将馱龍碑和磚瓦石片賣給了張學良,東北軍拆除王爺墳時,還布置了崗哨。

1931年,鄭王墳地上發現有人盜墓,将葬在濟爾哈郎“老屋”附近的側福晉、庶福晉墓挖了好幾座。有人覺得不對勁便報官,警方将正在挖“老屋”時抓住。一審問發現,原來盜墓的竟然是窮窘的鄭王府本家。

大清朝滅亡後,王爺後代挖祖墳盜取随葬寶物,是為何

圖:墳丘,礎座的精裝雕刻,顯示墓主前顯貴

“老屋”後來并沒有保住。1945年日本投降前,一夥便衣隊把“老屋”盜挖了。日本投降以後,國軍一名大官派人又前來盜墓,盜走了裡面的許多殉葬品。看墳戶修補墳頭時發現,“老屋”是被炸藥炸開的,從頂上打盜洞,然後鑽進了地宮。

在共和國成立之初,鄭王的後人幹脆什麼也不留了,來一次“起靈”。起出的骨灰罐青花瓷,後被文物部門作價收購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