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畢業于美國匹茲堡大學的采礦專業,學成歸國後,躊躇滿志的他一心要為中國的采礦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卻不料收到了他的哥哥代為轉交的兩封蔣介石的電報。原來陳立夫的二叔陳其美将他們倆兄弟托孤給蔣介石。自此,陳立夫的人生軌迹發生了大幅度的轉向。

相比一般國民黨官員的忠誠,陳立夫的忠心,帶着“孝”的含義。蔣介石經常邀請一些公衆人物或重要官員到家裡做客,但陳立夫幾乎都立于幕後,待無人時,才與蔣介石促膝長談,而他的主張往往都能說到蔣介石心坎裡,于是愈發得到蔣介石的賞識。
而陳立夫心中扭曲的孝道指使着他以一種嚴苛的方式維護蔣介石的權威。于是乎,陳立夫和哥哥奉命秘密建立國民黨的特務機關,這些由他親自挑選培養的親信和死士,将如一把利刃,紮入共産黨的内部。陳立夫秘密遊走于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考察他所安插的匕首是否松動或者生鏽。對他不忠者的懲罰,亦是殘酷的。陳立夫的種種行徑,堪稱是當時老蔣身邊的蓋世太保。
至此,陳立夫牢牢掌控着國民黨的特務機器,一旦發現有人反對蔣介石,亦或是反對他所組建的CC系,都會成為即将被拔除的釘子,而且拔除的方式将異常殘忍。所謂“蔣家天下陳家黨”十分貼合國民黨的實際狀況。
解放戰争前夕,陳立夫對蔣介石的狂熱讓他不允許其他政黨與蔣介石平分天下,他甚至公開拒絕美國的軍事調解。隻可惜,蔣介石迫于美國的壓力,最後還是接見了來訪使者馬歇爾,但這并沒有阻止内戰的爆發。
而當時亦如風中殘燭的國民黨也不是陳立夫和他的秘密警察就能拯救的,但直至兵敗,陳立夫的忠誠也不容置疑。隻不過到了台灣之後,陳立夫因為與蔣介石政見不合,兩人之間産生了嫌隙。
陳立夫雖然堅決擁護國民黨,但他所做之事有一些還是極其有利于中國的發展的。或許是因為自己曾受高等教育的原因,陳立夫在戰亂期間對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縱然知道高校内遷勞神傷财,他還是義無反顧的主持了大規模的高校内遷,為大學教育資源保留了火種。而後他又創立“貸金”制度,此舉惠及無數優秀學生,培養出了諸如楊振甯李政道這樣的棟梁之材。
遺憾的是,陳立夫沒能看到兩岸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就因病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