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人物
1
二手車貴過新車
28歲的周衍急需一輛車。
去年,他求婚成功,置辦婚房和買車,成了他同女友的頭等大事。在天津,他隻能算普通家境,有了買房壓力,買車要退居其次,父母是以建議他,預算要控制在15萬,最好是買中端品牌的新車,但年輕人的想法不同,比起成本效益,更想“有個漂亮面子”。
周衍覺得,才開了兩三年、保養得當的次新車,如果不主動坦白,别人根本看不出來是二手。更何況,苦苦搖了兩年的号,他才拿到“車的号碼牌”,自然要慎重。浏覽汽車網站時,他越看越心動,心儀品牌不斷更新,最後,陷入了開着奔馳上下班的暢想中。
周衍最終看中了一輛奔馳CLA200的二手車。這款車的新車指導價是28.28萬,他打聽到,朋友2019年買的一輛3年車齡的二手車,隻花了18萬。但最近二手車漲得兇,他在心中将預估價位提升了1萬元。沒想到談價時,車商告訴他,“這個數連進車價都夠不上”。
最終,周衍比預算多掏了1.8萬,花20.8萬才成功提車。

圖 /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截圖
35歲的鄒雲飛此前一直認為買車沒必要,在北京,公共交通發達,堵車和停車卻是問題。他一直和妻子坐地鐵上下班,比開車便利,還能剩下一筆買車錢、油錢和停車費。
對這個家庭來說,省錢是必須的,還房貸,還要給女兒攢教育資金。但轉眼間,女兒要上國小了,早晚接送、興趣班輾轉……他感覺到,不能讓孩子天天折騰,尤其是北京的冬天,北風呼嘯時,一輛車帶來的幸福感是立竿見影的。
就在去年,鄒雲飛居然成了搖中燃油車的幸運兒。北京2021年的燃油車中簽率,是差不多2897人搶一個名額,以無車家庭為機關搖号的中簽率,要比個人高一些。鄒雲飛是以無車家庭來搖号的,但這也是極其幸運的,搖中的号也有有效期,買車,成了這個家庭不得不做的決定。
本田雅閣2022款旗艦版,是鄒雲飛的理想車型。新車的官方指導21.58萬,但4S店的銷售告訴他,加價1萬元,15天内提車;不然,要等至少兩個月。
鄒雲飛算了一筆賬,車費、加價費、保險和交稅,加在一起“24萬擋不住”,超出預算。“我托關系、找管道,但是找了很多人都發現沒有辦法,甚至新車還得等從外地調過來。”無奈之下,急需用車的他轉頭考慮二手車。
朋友為他找到了一輛出售的次新車,是他想要的雅閣同款的2018款,裡程2萬公裡,保養得很好。鄒雲飛提前做了功課,這款車當年新車指導價22.98萬,疫情之前二手車價格在16萬到18萬元之間浮動,大緻符合2年折舊30%的行業規律。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車主竟然叫價20萬。盡管鄒雲飛磨破嘴皮子,對方也隻願意便宜1萬元,還說自己足夠厚道,二手車平台上甚至有人給1年新的二手車報價22萬。
幾個回合之後,鄒雲飛用盡各種辦法,才最終将價格敲定為18.58萬。交定金時,車主一直強調自己虧了,應該再等等。而提車的鄒雲飛,也完全沒有占便宜的快感,感到心情沉重。
周衍和鄒雲飛的遭遇,不是個例,國内二手車價格上漲的現象,已經持續一段時日。二手車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羅磊介紹,從去年6月份開始,國内二手車的平均成交價格已攀升20%左右。其中,緊俏車型尤為突出,中高端車型的次新車,甚至出現“倒挂”現象。
有二手車商表示,像比較搶手的坦克300,1000多公裡的征服者版本準新車,新車價格21.38萬,收回來差不多23萬,然後加一點24萬多賣出去。也就是說,一輛1000多公裡的二手車,相當于新車落地的價格。而像一些國内已停産的經典車型,比如豐田普拉多的2018、2019款,如今二手車一直比新車高出1.5萬至3萬元,有的甚至高出八九萬元。
2
搭上飛梯
沈文軍最近也有些郁悶。他是一位新能源車經銷商,最近困擾他的是,除了燃油二手車價格上漲,此前保值率一直堪憂的新能源二手車,價格居然也搭上了飛梯。
他的公司在河北、山東、河南、浙江和四川都有分店,主要面向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這些城市出行半徑小,不存在大城市的裡程焦慮,“續航100到300公裡完全夠用”。加上新能源車使用成本低、整體口碑也越來越好,是以,許多人會選擇新能源車,“常常一個叫一個,有人先換了車,就推薦親戚朋友來”。
前年,沈文軍的公司從廠家直接進了2000輛長城黑貓二手車,進貨價35000元,然後加價1萬元轉賣。但去年再收車時,廠家直接把價格提到了45000元,短短一年時間,同款二手車進貨價直接漲了近30%。這讓不少準備出手的消費者,開始變得猶豫。
不光是準車主叫苦,車商們也并不痛快,為了争搶車源,很多經銷商打出“開票價”招牌。
一些奔馳4S店,宣布以開票價收購E級和GLC等熱門車型。寶馬二手車平台也貼出海報,3系、4系、5系以及X3全系車型,隻要“在2020年1月至7月内上牌,公裡數小于1.5萬公裡”均以原價收購,“相當于車主白開1年”。
廣東惠州一家奔馳店舉辦官方認證二手車活動
圖 / 視覺中國
在車商們的印象中,僅僅3年前,二手車市場還不是如此喧嚣鼎沸的場景。那時進車管道很多,也遠沒有這麼難,他們可以選擇直接與個體車主對接,也可以與品牌4S店建立合作關系,還可以參加拍賣活動以及跟同行互相“串貨”。
但如今變化巨大,池子裡的車越來越少,但搶車的人日漸增多。曾經的“車等人”變成“人等車”,甚至是“人搶車”,熱門車型一車難求,二手車價扶搖直上。
當然,并非所有車型都在漲價。一位瓜子二手車員工表示,從我們自己的資料看,(加價)沒有像外界炒的那麼嚴重,可能是比較緊缺的車型,都是特别準新車的才會價格比較高。一些一兩個月的車,在二手車的平台上可能會比新車的價格高。
高價買二手車,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在加拿大做二手車生意的Bruce表示,由于北美油價的上漲,很多家庭開始選擇使用成本更低的電動車——他們大都住在house裡,充電非常友善。但市面上基本沒有暢銷電動車的庫存,一些次新車價格,甚至遠超新車的價格。
“因為在北美買新車等待的時間要超過半年以上,又沒有4S店體系,現在就要的話,隻能去二手市場上買。如果想買比較新的車,像一年新的Model Y,價錢可能要超過官方零售價大概5萬人民币。”Bruce表示。
走出加拿大,情況大緻相似。在美國,二手車平均價格漲幅高達50%;在西班牙,據二手車銷售協會披露,車齡不到5年的二手車成交價格上漲15%;在英國,汽車線上銷售市場Auto Trader資料顯示,車齡不足1年的二手車,有17%的價格比新車更貴。
3
漲價推手
二手車價格飛漲,疫情恐怕是最大“推手”。全球多地的工廠被迫停産,其中,就包括汽車晶片生産廠商。
去年,很多奧迪新車主都會經曆的一件事是:買車隻給一把遙控鑰匙。車商承諾産能恢複後,再補發第二把。這背後的緣故,便是晶片短缺,少給一把遙控鑰匙,就節省了一枚晶片。
但這其實遠遠不夠。目前一台十萬元左右的車型,大概需要800到900枚晶片,包括自動大燈、感應雨刷、HUD、人工智能等各個功能,都需要相應晶片。而中高端車因為搭載的晶片更多,與普通車型不是一個數量等級,供貨就變得更緊缺了。
“物以稀為貴”,市場再次得到驗證,據公開資料顯示,進入2021年,晶片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0%至15%,個别晶片上漲了50%。
“缺芯”潮湧來,造成了無數新車的被動減産。大衆汽車曾經因為晶片短缺,緊鑼密鼓的生産線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有超過15家車企的30多家工廠曾出現“缺芯”停産事件,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汽車因缺芯問題已減産934.5萬輛汽車。
晶片減産情況下,車企紛紛将重心移向新能源汽車
圖 / 央視财經微網誌截圖
疫情還帶來了産業供應鍊的斷裂。一輛整車大約有3萬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就位,汽車才能開出工廠中的房間。湖北是汽車重鎮,有東風本田、神龍汽車等整車廠10餘家,還有汽車制造相關企業1400多家,其中不乏博世、采埃孚等零部件巨頭。從這裡,每天會有無數的零部件被運往世界各地,送至各個生産線上。但因疫情影響,湖北全省的生産節奏曾一度停擺。
蝴蝶震顫,會帶來全球汽車産業的大地震。第一波是南韓,日本緊随其後,都出現過停産風波。歐美汽車業同樣如此,因采購自中國的音響系統無法及時供應,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曾宣布其塞爾維亞工廠暫時停産。捷豹路虎也曾嘗試将配件裝載在行李箱中,從中國空運到英國,但這些零部件隻能滿足2周的生産用量。
時至今日,這種影響也沒有真正消退。走進4S店裡,停車場裡的車堪堪填滿一半,不僅促銷活動大大減少,還紛紛出現了加價售賣,高端車型加價尤其嚴重。
像目前賣得比較火爆的寶馬3系、雷克薩斯ES等車型,均需加價購買,加價幅度1萬到3萬元不等。北京奧迪4S店内,想要訂購RS車型,大都需要加價5萬到10萬元,RS6、RS7、RS Q8三種型号甚至需要加價30萬。奔馳4S店同樣不遑多讓,一台指導價為150萬的大G,實際銷售價卻要180萬起,還需要排隊。
新車不僅價格上漲,提車周期也變得漫長。過去現貨充足的車型,現在可能短則等待一兩個月,長則等待半年以上。對于很多剛需車主來說,是沒有這個時間去等待的,于是,他們将眼光轉向二手車市場。
突然湧來的二手車需求,将二手車價格一步步推向高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2021 年全年,我國二手車共交易 1758.51 萬輛,同比增長 22.62%,交易金額為11316.92 億元,同比增長 27.32%。
愁晶片、愁價格的日子何時才會過去?羅磊認為,大概還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恢複。但汽車市場價格何時能夠回歸正常,卻有待時日。
二手車交易火爆,沈陽一個二手車存放點的車輛擺放密密麻麻
4
買車焦慮
新車與二手車價格同步上漲,加上新車提車周期變長,讓很多需要買車的人,變得頭疼。
但不論是買二手車還是新車,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都成了一件越來越難的事。
除了價格上漲,到了今天,用車的各種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在北上廣,花大量時間找停車位,成為很多車主的心頭之痛。停車費用的高昂,也讓人咂舌。據高德地圖統計,廣州以每小時26元的停車價格,位居全國首位,随後分别為上海20元、深圳20元、南京20元、杭州12元、北京10元、蘇州10元、成都10元、重慶8元、天津8元。
而數量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使用成本也在不斷攀升。最近新能源行業吹的幾陣風,讓新能源車連使用成本低這項優點,也打了折扣。
第一陣風是2021年12月釋出的《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有了專屬保險産品後,多款新能源車的保費上漲。一位蔚來ES8車主抱怨,自己的年保費上漲了1200元;另一位特斯拉車主表示,自己的Model Y保費前後差異巨大,短短4天時間,從8278元暴漲至1.49萬元,漲幅高達80%。
舊愁未解,新愁又來。2021年的最後一天,國家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将退坡30%,同時這也是提供新能源補貼的最後一年。
這意味着車企可領取的補貼減少了,很快,價格調整的動作便此起彼伏。特斯拉反應最快,各車型平均漲價了3萬元;小鵬緊接着對3款30萬以下的車型進行調價,漲幅在4300-5900元不等。
這一切,讓準車主們平添焦慮。
吳青青畢業5年,但拿駕照不久。身邊的朋友同僚接連買車,讓她有了幾分坐立不安。即使手頭并不寬裕,她也打算先買一輛二手車“練練手”。但如何選擇,卻難住了她。
新能源車省錢無疑,她算了一筆賬,1公裡隻需要1.5毛,如果每月行駛1000公裡,才150元,遠遠低于燃油車的700元。但充電、續航,卻是硬傷,她幾乎能夠想象自己入手新能源二手車後,三天兩頭趕着充電,深深陷入裡程焦慮的疲憊生活。同時,新能源車上漲的保費,也成為新的煩惱。
新能源車的分數逐漸降低,但燃油二手車也讓吳青青顧慮多多。維修問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前一天提車,第二天發動機故障;前後半年,大大出現13處小問題……社交平台上無數“修車修到崩潰”的血淚例子,沖擊着吳青青的認知與信心。
同時,新車一路看漲的消息,也不斷催促她盡快決定。論壇中随處可見“今年不是買車好時機”的論調,但身邊的朋友卻告誡吳青青,越早入手越好,之後隻會更貴。
吳青青逐漸被買車焦慮籠罩,一個疑慮開始浮現:擁有汽車,生活真的會更好麼?
在社交平台中,一位新車主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原本沒有買車打算,但禁不住同僚、鄰居的接連刺激,貸款買了一輛15萬的車,從此過着“被套住”的生活。
保險費、維修費、油費、停車費加上亂七八糟的費用,每年至少3萬元。生活品質并無多少提升,反而日日勞心費神。他曾因被車強行插隊,導緻出事故,再不敢在高峰時去繁華路段;每天出行先堵車、再瘋狂尋找停車位,白白浪費不少時間;單雙号限行、處處查違章……後來,每次手握方向盤,他總是心神不安。
如今,買車似乎成了圍城,沒車的人,拼命想搶一個号碼牌,跻身成為有車一族。但對許多有車的普通人而言,一把車鑰匙,似乎沒有緩解他們的焦慮,相反或許會帶來更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