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河南臨颍縣繁城鎮“受禅台遺址”,發現過兩件無比珍貴的三國文物,一件是《受禅碑》,一件是《上尊号碑》。這兩塊石碑是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所立,是為數不多的儲存至今的三國文物,已經被有關部門定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這兩塊飽經滄桑的石碑,之是以受到後世如此重視,是因為它們是三國時期一件重大曆史事件“曹丕篡漢”的見證。曹操在世期間,曆經數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和中原,所掌控的疆域面積和人口數量、兵力數量、經濟實力,穩居三國之首,強大的魏國已經初具雛形。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但曹操做事力求完美,他一生不僅重權重利,也非常看重自己的名節和千百年後的曆史評價。雖然漢獻帝不過是他手中一個任人宰割的傀儡,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取而代之,自立為帝。但曹操卻最終硬是頂住了皇權誘惑,猶豫再三,到死也沒有黃袍加身。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曹丕當時才33歲,意氣風發,銳意進取,不願一輩子躲在父親的陰影裡,很想幹一番大事業。彼時天下大局已定,漢王朝的衰落與覆滅已經是大勢所趨,再繼續讓漢獻帝維持有名無實的而空架子已經毫無必要,于是曹丕經過一番權衡考量,最終決定廢掉漢獻帝,開創全新的大魏國,他也是以成為魏國首任皇帝魏文帝。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曹丕篡漢,在當時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消息很快傳遍天下。遠在益州的漢中王劉備,受到的震動最大。劉備身為當時碩果僅存的漢朝皇室後裔,一生以複興漢室、還于舊都為己任,夢想重塑大漢朝往日榮光,但曹丕悍然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标志着漢朝已經正式宣告結束,劉備的夢想也就此成為永難實作的泡影。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漢獻帝的被廢黜,也意外地給劉備帶來一個發展契機。劉備在三國亂世中辛苦打拼數十年,内心深處的終極目标和曹孫兩家别無二緻:“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說穿了無非也是想混個皇帝幹幹,想成為下一任天下之主。

但過去一直有漢獻帝這尊牌位壓在頭上,漢獻帝一天不退位,口口聲聲複興漢室的劉備,自然也就無法公開稱帝。如今曹丕卻比他更着急,廢掉了漢獻帝,劉備某種程度上也成了受益者,也可以放心大膽地稱帝了。

曹丕稱帝幾個月後的公元221年,劉備也在成都舉行登基儀式,仍舊以大漢為國号,他也被後世稱為“漢昭烈帝”。真正意義上的蜀漢此時才算正式成立。

不過,劉備的登基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蜀漢文臣武将中,對此事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大部分人所持的态度,全力支援劉備稱帝,畢竟大家跟着劉備出生入死這麼多年所為何來,劉備當了皇帝,大家也可以封侯拜将,坐享富貴。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但也有一部分人對此持反對态度。蜀漢大臣中,有一些人泥古不化,總認為劉備的身份已經被定位為大漢忠臣,如果也自行稱帝,那麼他和野心勃勃的曹丕有何差別,是以這些人極力反對劉備稱帝。

蜀漢大臣雍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雍茂飽讀聖賢之書,恪守忠君之道,腦子死活轉不過這道彎,總覺得誰當皇帝都行,就劉備不合适,先後幾次上書劉備,提出種種理由谏阻。劉備一開始置之不理,怎奈雍茂是個一根筋,無休無止上書勸阻,劉備一怒之下,殺了雍茂。他做夢也沒料到,此舉鑄成大錯。

劉備殺了大臣雍茂,鑄成大錯,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劉備一向有敬重人才之名,加之他又是大漢皇叔的正統身份,是以雖然僻處益州,天下人才仰慕他的聲望,紛紛前來投奔。但他怒殺雍茂,卻改變了很多人對他的看法。因為雍茂雖然是個死讀書的書呆子,但他所依據的卻是忠君之道的大道理,擁有無可辯駁的道義正确性,劉備處理不善,給蜀國埋下滅亡的禍根。

雍茂被殺後,天下賢才都對劉備很失望,“由是遠人不複至矣”。各地的人才英賢,也對劉備有了戒心,加之對劉備自立為帝之事難以認可,不肯再來歸附蜀國投奔劉備。蜀國的精英人才老成凋謝,後繼無人,終于出現了青黃不接的人才斷層。到蜀漢後期,隻剩下姜維、費祎寥寥數人獨撐危局,最終第一個覆滅。

參考資料:《三國志》《零陵先賢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