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去年8月,北美上映的電影《失控玩家》,打開了AR世界的大門。主人公戴上一副AR眼鏡後,眼前的許多事物都疊加了電子标簽和訓示,如同給大腦植入了一本百科全書。

這是普通人第一次直覺感受到AR(Augmented Reality)這個行業流行詞背後的技術本質——增強現實,把虛拟場景疊加在現實場景上。

而在我國的工業領域,許多一線勞工已早早當上了AR“玩家”。遠端運維核電裝置、跨國裝配鋼鐵産線……在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總有人率先搭上技術快車,獲得通往未來時代的“金鑰匙”。

而這些工業企業轉型背後的“謀士”,是一家來自上海張江的“獨角獸”企業——亮風台。它的成長中,藏着一個上海新生代科技企業與傳統産業互相支撐、賦能的故事。

為制造業彎道超車添一把燃料

這兩年,上海一家核電工程公司的運維人員手裡,突然多了一樣生産工具。這玩意兒酷似墨鏡,可一旦戴上,卻能看見别人看不到的東西。

走到核電裝置機櫃前,别人看到的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卡件,可從眼鏡裡看出去的,卻是每個卡件及其全套資料資訊:工作溫度是多少,相對濕度是多少,電磁幹擾、靜電放電符不符合标準……相當于在每個卡件旁邊貼了一個虛拟便利貼。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勞工戴上AR眼鏡後看到的情景。

這是亮風台此前研發的AR智能眼鏡HiARG200,有了它,不僅裝置運維全程,像“打遊戲”一樣操作簡便,甚至還可以随時“開外挂”,通過AR眼鏡背後的AR遠端運維平台,向場外專家尋求協助。專家則隻要坐在電腦前,就如同和現場運維人員共用一雙眼睛,得以準确提供指導和幫助。

多了一副“眼鏡”,減少的卻是用于記錄資料的紙筆和運維人員的數量。原先一次維護巡查,總要動用多個人手;現在,一個運維人員就可以把裝置的狀态資料、運維記錄用手勢存儲在背景,友善下一步的資料分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VR和AR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總是同時出現在大衆視野中。而VR技術因在遊戲等娛樂領域的充分應用,甚至更為人熟知。

但不同于被定位為“下一代遊戲機”的VR,AR技術則是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計算平台”。特别在傳統制造業轉型過程中,AR堪稱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變量”之一,可助力企業甚至行業“跳變”,躍升至發展的“第二曲線”。

亮風台市場品牌經理陳西瑞告訴記者,目前,國内不少制造業企業都面臨着生産方式轉型的難題。舊的生産方式已經進入瓶頸,如果找到并用好新技術,有可能就是生産力的倍增,就是保住行業霸主地位或是走上更高品質發展的關鍵。

而AR技術公司的本分,正是用AR幫助企業解決它們面臨的個性化生産問題。這無疑是用科技給傳統産業彎道超車添一把燃料。

上海這家核電企業嘗試搭載AR技術後,核電裝置巡檢運維的效率和準确率雙升。企業進一步作出決策,将盡快實作AR技術在整個工廠的全面拓展,通過AR+作業指導、巡檢維護、遠端協作,助力轉型發展。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遠端協作成為現實。

盤活全球資源,黏合虛實世界

近兩年因疫情緣故,“人員流動難”成了擺在制造業面前最大的發展痛點之一。

有的企業總部在一個城市,分工廠卻在另一個城市。有的企業生産環節在國内,人才、技術卻在海外。流通效率的大幅降低,導緻許多原本的好生意,硬生生被拖垮了。

在2020年,位于湖南的華菱湘潭鋼鐵公司(以下簡稱“湘鋼”),也遭遇了此類困境,依靠AR技術,化危為機。

公司進口了一批德國、奧地利的裝置,急需投入生産,但必須要海外專家現場進行調試。依靠AR+5G技術加持,湘鋼現場的工程師得以把第一視角畫面,實時推送給遠在德國、奧地利的專家。工程師們雖跨越三地,卻如臨現場,精準實作了遠端協作。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三地工程師跨國裝配産線。

在那段疫情最艱難的日子裡,湘鋼的新項目不僅按期投産,甚至還創下了國内同類工程的“周期最短”紀錄。

AR不僅輔助盤活了全球的人才、技術資源要素,更實作了世界各個角落的“天涯共此時”,溝通效率大幅提高。

國内知名電器品牌海爾把AR技術運用在俄羅斯的新工廠後,從此勞工遇到裝置調試技術難題,隻需要戴上AR眼鏡連線中國總部就可以了;海爾黃島滾筒互聯工廠一度遇到技術問題,供應商因疫情原因無法出差。結果,雙方通過AR平台連線後,20分鐘内問題就解決了。

上海這家獨角獸企業,把工廠勞工變成“超人”

俄羅斯新工廠利用AR技術連線中國總部。

2021年9月,亮風台最新的終端新品5G AR智能眼鏡HiAR H100以及AR“便利貼”PinNotes同步上線,進一步為制造業企業帶來福音。HiAR H100形似安全帽,不僅佩戴更加舒适,全局語音互動也讓勞工徹底解放雙手。

此外,依托PinNotes,未來勞工所有在實體空間留下的電子标記,都會被存儲下來。例如,一位勞工在一台裝置面前留下一份語音記錄,下一位勞工來操作時,可以直接在AR世界裡擷取這份語音記錄,這就讓虛實世界兩個空間也黏合在一起。

發展中的新行業,免不了經曆挫折與挑戰。幾年前,因技術不夠成熟、商業模式不夠清晰,國内外許多AR企業也曾一度走入低谷。不過,所有彎路都是必經之路。今天,以亮風台為代表的一批上海AR企業,攜手傳統産業,正逐漸走向場景越來越聚焦、賽道方向越來越清晰的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