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引言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無常往往是我們所不能預料和控制的,我們隻能選擇适應,以及努力讓他好轉起來。這種觀念上升到曆史層面也是同樣的,有些曆史發展的大勢是我們無能為力的,隻有積極面對,認真對待将來的生活才是讓一切安好的不二法寶。

他,在還是個三歲幼童時便登上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皇位,江山在他心中的形象并沒有具體的概念,隻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存在。長大後,他以為可以力主改革推行君主立憲,不料卻被軍閥趕出家門。他以為自己是大清國的主人,但最後卻成了日本人的傀儡。他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雖然經曆了從九五之尊的皇帝到平平無奇的普通老百姓,但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溥儀處理政務蠟像還原

01

1959年,被赦免的溥儀從撫順回到北京。面對當時的新中國,溥儀内心百感交集。當時新中國的公民都需要申請戶口,溥儀也不例外。從戶籍上看,溥儀的教育水準顯示的僅為國中,這令人十分吃驚。作為曾經一國上司者,清王朝的皇帝,出身于皇族,溥儀的教育程度到底有多高呢?衆所周知,封建王朝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把培養接班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并由此建立了不同的皇家教育制度。清王朝建立後,皇室為了培養自己的子孫後代成為合格的接班人,專門設立了上書房。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牛津大學近照

清朝的皇子們于文,學習滿、蒙、漢等多種語言文字,也學習儒家經典;于武,他們還發揚滿清的傳統精神—學騎射。據史書記載,溥儀曾有滿、中、英三種語言的八位教師,這些教師也都是各領域的精英。朱一凡、陳寶晨、梁定芬、徐世昌等為溥儀的漢語教師,溥儀的英語老師則是畢業于牛津大學的高材生,他負責教溥儀英語和西方曆史以及數學和地理。其中,衆多老師中,就是他對溥儀的知識啟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溥儀能夠更快接受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顯然,在當時教導溥儀的老師都是最好的老師,是以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肯定不是一般人物。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溥儀辦戶口劇照

02

溥儀自幼在紫禁城長大,家裡儲存着各種各樣的文物,他也在那裡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使。雖然後來清王朝覆滅後,溥儀被驅逐出宮,但他從下生活在紫禁城裡,又曾是一國之君,肯定見過世面,視野也肯定比一般人高。衆所周知,在當今社會,文憑是衡量一個人最直接最基礎的重要标準,也是我們找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無論你知識多麼淵博,讀過多少書,如果沒有沒有國家頒發的官方文憑,大家都不能一眼就直接知曉你的知識水準在哪個層面,是以對于溥儀的文化水準程度我們很難去準确的判斷。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清末紫禁城舊照

我國的學曆劃分是以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為基礎的。在舊中國,大多數的公民都是文盲,會讀書寫字的基本上都是貴族子弟,而溥儀畢竟是受過教育的皇帝,知識水準自然會比一般公民高上很多。由于沒有文憑這個最直覺的證據證明溥儀的文化水準,是以通過對史料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測,溥儀的教育水準絕不僅僅是國中水準。首先,溥儀用有很高的鑒賞水準,他通過日常接觸,見過無數次奇珍異寶,依靠經驗進行鑒定,十有八九都是準确的。不過,溥儀的專業鑒賞知識僅限于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如果不是紫禁城的,那麼溥儀的鑒賞力就會有所下降了。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溥儀劇照

此外,溥儀還曾寫了自己的傳記《我的前半生》。這本書他檢討自我,從溥儀的青年到晚年回到北京,描述得非常詳細,反反複複被修改了很多次。如果隻是一個低教育水準的人,是寫不出來這樣一本書的。雖然清王朝覆滅後,溥儀不再是清朝的皇帝,隻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但溥儀的文字功底也是許多高校大學生望塵莫及的。最後,溥儀的英語水準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自幼在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老師指導下,溥儀的英語水準在當時看來,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準,聽說讀寫他樣樣精通。

溥儀教育程度有多高?戶籍登記國中,真實水準讓部分專家望塵莫及

▲溥儀在植物園工作舊照

雖然這在現在看來并不奇怪,但據資料顯示,清末民初的識字率還不到10%,這也表明溥儀确實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溥儀退位後,依舊繼續享受着皇室的特權,這也代表着清朝皇室的面孔,一個皇帝永遠不能愚昧無知。那麼,當時享受着國家頂級教育資源的溥儀,戶籍上怎麼會顯示隻有一個國中文憑呢?事實上,從前文的贅述,我們知道溥儀的真實學曆按照現在的标準來評判足以讓部分專家自愧不如且望塵莫及。

結語

隻是溥儀統治下的清王朝危在旦夕,清廷的生存岌岌可危,溥儀即使身為一國之君,但面對滾滾向前的曆史洪流,他也是一個不能控制自己命運的小人物,注定會成為曆史潮流的犧牲者。而所謂的國中文憑,隻不過是成為平民後的溥儀,為履行一個公民的義務,随意填寫的而已。

參考資料:

《我的前半生》《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紀二十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