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不僅精通詩詞歌賦,而且喜歡結交朋友。比如詩聖就非常欽佩詩仙,雖然這兩位大詩人平生隻有幾次會面,但都給對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中唐的劉禹錫和白居易也經常詩書往來,也讓同處貶谪生涯的孤寂心靈得到了慰藉。
晚唐的皮日休與陸龜蒙也是如此,他們生逢亂世,又仕途不順,彼此還都喜歡飲酒,于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吐真言快樂多。下面介紹晚唐兩首絕句,皮日休的詩作樸實易懂,陸龜蒙的作品親切感人。

釣侶
唐代:皮日休
嚴陵灘勢似雲崩,釣具歸來放石層。
煙浪濺篷寒不睡,更将枯蚌點漁燈。
皮日休,字襲美,曾居住在鹿門山,道号鹿門子。他30歲進士及第,曆任蘇州從事、毗陵副使。詩文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并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與深沉的思考。皮日休有一段時間生活在蘇州,這裡水網交錯、池塘成群,而且又處在太湖之濱,是以水産非常豐富。
皮日休的這首七絕,就反映了蘇州一帶漁民的生活習慣。詩的大意是:翻滾的波浪,拍打着嚴陵灘;水花四濺,好像玉碎雲崩。釣罷歸來,将漁具放在重疊的石台上。浪濕船篷,夜寒難眠,隻好點亮蚌殼,充當漁燈。
嚴陵灘在浙江富春江上,相傳東漢初年,漢光武帝的好友嚴光曾在附近隐居,常來江畔垂釣。作者以嚴光自比,江邊垂釣、樂而忘憂,生活清苦卻非常恬淡。
嚴陵灘水勢湍急,好似亂雲橫飛。晚上浪花濺上船篷,寒氣襲人無法安睡,隻好找一片幹蚌殼當作燈盞,點亮了燈,度過漫漫長夜。
全詩反映了晚唐時百姓們生活處境極其窘迫,吳地的漁民也生活艱苦,而且非常貧困。辛苦一天了,晚間由于江上太冷,還沒法安睡。詩人抒寫此詩,充分地表達出對漁民們的同情。
和襲美釣侶
唐代:陸龜蒙
雨後沙虛古岸崩,魚梁移入亂雲層。
歸時月堕汀洲暗,認得妻兒結網燈。
陸龜蒙,字魯望,自号江湖散人,唐代著名詩人和農學家。陸龜蒙舉進士不第,曾作過一段時期的幕僚,後隐居在江蘇吳縣。陸龜蒙的詩歌追求博奧險怪,亦有憤慨世事、憂念生民之作。
詩的大意是:大雨過後,河沙松軟、河岸崩塌,攔截魚兒的魚梁隻好移到急流險灘上。漁船歸來、月亮落山,江洲逐漸變暗,岸邊的妻兒點亮織網的燈火,指引着夫君歸來。
詩的前兩句描述暴雨之後的場景,河水急速上漲,下遊的河岸都快要崩塌了,漁民們隻好将竹制的魚簖拿到上遊,但高處也是水勢湍急。
作者用“古岸崩、亂雲層”,就生動地描繪出漁民勞動時的艱辛與危險。可是他們為了生計,又不得不日複一日地冒險出航。
後兩句更顯溫馨,為了收獲更多的魚兒,漁民們經常到很遠的地方捕魚。漁船歸來、月落洲暗,但他們從妻兒結網的燈光中,可以辨認出自家屋舍所在。作者以景傳情,十分逼真,韻緻獨具,反映了漁家勞動的辛勤。
比較這兩首絕句,樸實易懂,又充滿深情。皮日休的作品仿佛一個短小說,講述了一位江上漂流的漁民故事。他白天辛苦勞作,晚上也隻能在船艙裡休息。可是天寒風冷,經常整夜不眠。詩人雖然不說同情,卻充滿了憐惜之情。
陸龜蒙的作品也好像兩個獨立的畫面,一幅描繪漁民在江上與暴風雨搏鬥的場景,另一幅展現漁歸後的溫馨畫面。作者精心挑選出這樣兩個典型意境,令人感受到他們的辛苦勞動和樸素生活,更容易激起讀者的聯想與感懷!朋友們,您也可以挑戰一下,依韻和一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