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不僅各地的名山大川,都有文人墨客即興題寫的對聯;而且每逢佳節,或者婚喪嫁娶,也會有佳對妙聯産生。比如南京燕子矶就有一副無名氏題寫的對聯: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這副巧對的上聯連用五個“聲”字,下聯連用五個“色”字,表現了燕子矶的幽靜與遼闊。“聲聲自在”,寫出了自然界的和諧與完美;“色色皆空”,則反映出作者的超脫塵世的遐想,令人贊賞。

有一位作家閱曆豐富,見多識廣,也遊訪過很多名寺古刹。每到一處,他都會抒寫遊記和詩歌作品,偶爾還會即興題寫對聯。下面介紹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01

郁達夫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就連詩詞造詣極高的郭沫若先生,也對他的古文功底非常佩服。郁達夫一生創作了無數詩詞、散文和小說等文學作品,深受讀者們的喜愛。

他也為後世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對聯,細細咀嚼,這些藝術瑰寶也令人感受深刻。先生曾經在新加坡居住,他在挹翠樓題寫過一副長聯,内容如下:

爽氣自西來,放眼得十三灣煙景;

中原勞北望,從頭溯九萬裡鵬程。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詩人身在異鄉,卻心系祖國,他念念不忘故園的親人,也時刻牽挂着多災多難的平民百姓。作者積極投身宣傳抗戰,不畏艱難和風險,并積極呼籲南陽的華僑踴躍參加抗日活動。

詩人北望中原,又盼望勞苦大衆盡早脫離苦海。但是他又知道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也非常贊同持久戰的論點。是以作者在文中慷慨激昂地說,“從頭溯,九萬裡鵬程”,充滿了豪邁氣概。全文寫景抒情,一氣呵成,不愧為民國才子。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02

郁達夫的故居在富陽縣城關下街,名為“達夫弄”的石闆路小巷裡。現在的三樓三底的新式磚房,是解放後在原址重新修建的,稱為“達夫烈士故居”。

院内花草繁茂,有達夫生前栽種的藿香。庭前尚留有幾塊大石闆,依稀可見當年老屋的痕迹。他曾親自題寫了一副對聯:

絕交流俗因躭懶,

出賣文章為買書。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這副對聯是郁達夫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為避開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字審查,由上海移家杭州後寫的,也是他政治上處于消極時期的産物。

對于郁達夫的這段生活,魯迅先生曾贈詩作過批評和勸阻,但當時郁達夫并未接受。這副對聯反映出作者當時沖突的心情,他一方面把不參加政治活動說成是“絕交流俗”,但是另一方面又盡量解釋是“因躭懶”和“為買書”。

郁達夫的兩副對聯,寫景抒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複雜心境

絕交流俗,即和世俗斷絕往來。郁達夫和夫人王映霞脫離上海左聯的文藝組織之後,也不參加其他各種形式的鬥争,并移家杭州,築起“風雨茅廬”,過着隐居生活。

作者沉溺于懶散的生活,似乎非常悠閑。一個“懶”字,是郁達夫對自己隐居行為的内遣。“出賣文章”,指郁達夫在杭州時盡力寫作之事。

其實作者當時還是非常辛苦,據達夫日記描述,他統計自己曾在一個月内不得不多次投稿,有《文學》、《譯文》、《現代》、《時事新報》共五家雜志,要有十萬字才能應付得了。從這副對聯中,人們可以真實地看到這位新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在風雲變幻的年代,其思想道路的坎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