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劍橋中國隋唐史》中載:“對于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盡管儒家曆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态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并且非常善于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她之是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于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複心,這在中國曆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曆史上的唯一一個女皇帝
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了普遍承認的女皇帝。這位女皇在中國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獨樹一幟,這不僅因為她的女性身份,也因為她一生的功績是非。

衆所周知,武則天穩坐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坐了15年,她一生既有英明決斷、任人唯賢;亦是有殘酷鎮壓和殺戮統治,尤其對于李唐宗室,被害的宗室子弟更是不計其數。
武則天晚年荒誕的感情生活也是一直以來,最受人非議的一點。
據《舊唐書》中有載:較為有名的武則天的面首,或稱男寵有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沈南璆等。
神龍元年,即是公元705年的正月,正值武則天82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之時。此時的女皇身邊隻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而宰相張柬之、崔玄暐二人與大臣敬晖、桓彥範、袁恕己等人,發動了兵變。
他們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了宮中,殺死二張,并包圍了武則天寝宮,迫使其退位,稱為“神龍革命”。
退位後的武則天,為何依舊受人尊崇
有許多人也許認為武則天退位後就已經死去,但其實,武則天是還活了一段時間的。
史書中記載,神龍政變後,新君立,武則天退位稱太上皇,不久後去世,去帝号,立無字碑,并與高宗合葬。
對比後人還有一個誤解,有人認為武則天是被奪權,是以在剩下的日子不并好過。但實際上,武則天雖然被逼宮退位,而退位後的她卻依然備受尊崇,每逢節日時,中宗更是必率群臣于宮門前跪拜。
之是以能夠有如此待遇其實也不難猜想。縱武則天有錯,然為人子,如李顯、李旦等,弑母是不孝之舉;而為臣子,弑君則是不忠。
當時在武則天退位後,是她的第三子——李顯,繼承了皇位為唐中宗。後中宗去世後,則是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繼承皇位為唐睿宗。
要知道,古代封建社會十分注重孝義道德和尊卑等級,是以即便晚年的武則天沒有了權力,但即位的兩個皇帝都是她的親兒子,貴為皇帝母親的武則天自然安然度過晚年。中宗更是尊其為“則天大聖皇帝”,直到她病逝後才去除了帝号,稱為“則天大聖皇後”。
關鍵在于武則天的“功績”
身為武則天的親子,皇帝自然不會做出不孝之舉,那麼這些朝中的大臣為何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呢?
事實上,武則天能夠當上帝王雖然不符合制度,但是在位期間,她做了許多有功績的事情。是以,即便有很多大臣與武則天對着幹,但是他們亦是心知肚明,武則天這個皇帝做得是非常好的,為這個國家做了許多貢獻。
無可否認,她确實是一位有才幹,有能力,也有政治抱負和遠見的女子。大臣們隻是不希望武氏為帝,她對于李唐江山具有如此大的功勞,隻要江山回到了李家手中,他們也就不會傷害武則天了。
而且說到底,他們之間不存在着仇恨。武則天是堂堂正正坐上皇位的,且她與李家人更是親人,甚至是嫡系親屬。即便武則天在退位以後呢,她也仍然是李家的人,到底也不過都是皇帝的家常事罷了。大臣們自然是不敢口出狂言的。
而且在武則天死後,其實武家日子還相當好過,依舊掌握着大權,不不會比武則天時期差。
在唐中宗李顯執政之後,武三思等人依舊掌握大權。相反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名發動了政變的大臣,反而遭到了貶斥甚至被殺。到李旦為帝時,以武三思反叛之名,才下令清洗武氏集團。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時,在消滅了太平公主後執掌大權,武家人才被基本消滅殆盡。
小結
雖然武則天身為女子,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她做的比許多曆代男性帝王男人做的好。她善于治國、重視人才、知人善任。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唐朝百姓富裕,文化繁榮,為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參考資料:《劍橋中國隋唐史》、《舊唐書》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