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各個朝代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或是規範朝堂和社會的行為,都會針對不同的罪行判定不同的刑罰;而不管是呂太後發明的人彘之刑又或是朱元璋發明的剝皮揎草之刑,都駭人聽聞。
不過這些刑罰實在是太過殘忍和血腥,電視劇都是即便拍了也不能播的程度;清代也是刑罰十分多樣的朝代,而随着各大熱門清宮劇的播出,這其中有一種“一丈紅”的刑罰被觀衆熟知。

雖然它不如前兩種變态,但也足夠殘酷,以至于後宮的嫔妃對其聞風喪膽;還有很多嫔妃因為犯錯被賜一丈紅後要麼當場去世,要麼過後活不久就歸西了。
一、一丈紅威力無窮
那麼一丈紅究竟有何等威力能讓人避之不及呢?一丈紅的名字來源首先就很殘酷;聽起來是比較詩意的一種稱呼,但實際上是通過直接用木闆将人打的血肉模糊,外觀看起來血紅一片而得來的。
很多人将一丈紅和鶴頂紅容易弄混,但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刑罰。前者類似于杖刑,即受刑者趴在木凳上,施刑者不斷地用木杖拍打其臀部或背部,但一丈紅這種刑罰主要針對的是後宮妃嫔;打的部位為腰部以下,主要是大腿,每一棒都痛不欲生。
而鶴頂紅則是毒酒,如果犯了大罪得到的是鶴頂紅的刑罰反而值得慶幸,因為既不會遭受太多的折磨,死後也還能得到全屍。和一丈紅比起來是更為體面的刑罰。
前面提到一丈紅主要是在後宮使用,主要的施刑對象也是後宮的嫔妃;這些嫔妃或是以下犯上,欺詐诓騙等等不當的行為觸犯了後宮的規矩。但一丈紅也不是誰都能賜的,隻有皇上、皇後、太後以及高位份的妃嫔才能賜低位份的妃嫔此刑。
一旦被賜一丈紅,妃嫔也多半是失去了皇帝的寵愛,或是家族沒落沒了倚仗;那些施刑者也不會手下留情。女子的身體本就柔弱經受不住連續的重擊,是以一丈紅的“伺候”下大多數妃嫔直接下半身殘廢,更慘的是經受了一丈紅基本不會再有生育功能了。
人的腹部是很脆弱的地方,而強烈的拍打腹部疼痛感極強;再加之女性子宮也位于腹部,更嚴重的直接面臨子宮脫落的危險。沒有了孩子就徹底沒有了翻身之日,很多妃嫔想到以後的生活黑暗無比,也就沒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還有一點則是心理上的屈辱讓他們羞愧難當。一丈紅施刑時是要脫褲子的,而古代是将女性的貞潔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施刑的通常是一些大漢,在這樣的眼光注視下,妃嫔們自然難以忍受。就算熬過了一丈紅的折磨,也熬不過心理上的折磨,漸漸地就會抑郁或者自殺。
二、清朝多樣的刑罰
清朝的刑罰遠遠不止這一種,前面也說了這隻是針對後宮嫔妃犯錯後最嚴酷的刑罰。對待平民百姓和A錢腐敗的官吏,清朝有一套更恐怖的刑罰,根據所犯下的罪行程度不一,刑罰的嚴苛程度也不一。
影視劇裡面的很多貪官大臣被懲治後會收到流放的懲罰,其實這算得上最輕的刑罰之一了,因為既沒有遭受肌膚之苦,也還能保住性命。慘的是失去了名利地位再沒有了出頭之日,隻能在離鄉千裡的異地孤獨終老,對于看中名譽的人來說更加痛苦。
再稍微痛苦一點的是插針刑。很多看過《還珠格格》的人在容嬷嬷對紫薇紮針那段想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想到我們日常的生活,有時候手上的倒刺扯下來都會覺得疼痛;再者十指連心,将針插進手指的感覺必然是痛徹心扉的。
再者還有斷水斷食之刑,折磨的是人的心智。很多人嘗試餓肚子減肥,但起碼還要水喝,但清朝對待一些罪犯直接把他們關起來,一個星期不聞不問,也不給食物和水源,就硬生生的餓死;很多人最後被拖出來的時候身上的肉都沒了,都是被自己餓昏了心智啃掉的。
而最為殘忍也最為熟知的當屬淩遲之刑,據說看過淩遲之刑場面的人夜不能寐,每每想到都覺得膽戰心驚。三千多刀,每一刀下去都是新的折磨,也把罪犯快要麻痹的神經再度刺激的敏感起來,知道自己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這種刑罰太過殘酷,耗時也比較久,是以很少使用。
三、設定刑罰的作用
其實不僅中國古代除了各種各樣嚴苛的刑罰,古代的世界各地都是崇尚刑罰治國的,因為設定各種各樣的刑罰确實對整個國家的治理有積極作用。這些作用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能起到震懾作用。最直覺的是墨刑,在犯人的臉上刺字或者圖案表示這個人的罪犯身份,其實就和如今的紋身是一個工作原理;墨刑對人體并不會産生危害,但是會讓他們失去尊嚴,而且古代沒有洗紋身技術,刺上圖案就是一輩子,這樣其他人看了也就不敢再犯罪。
第二,起到破案的作用。最為出名的莫過于朱元璋發明的貼加官刑罰,這種刑罰可以說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隻是用一張紙沾上水放在罪犯臉上過段時間加一張紙,很多罪犯承受不住壓力和恐懼就将罪行如實招來了。
第三,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每一個國家和朝代的建立都是十分不易的,為了維持來之不易的江山,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對付那些居心叵測之人,對别有用心之人或是斬頭大罪或是株連九族,不管哪一種都能達到統治者的專權目的。
四、總結
刑罰的出現本質上是整治犯錯之人,統治者也希望能借此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能防治更多在犯罪邊緣試探的人。一丈紅之是以被後宮妃嫔畏懼,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受了這種刑罰就意味着一輩子基本上沒希望了,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層面的。
設定刑罰也許是對A錢者的懲罰,也許是對其他人的警告,但也許是中央集權的另一種手段。畢竟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古代,君王認為你有罪,你不僅隻能認罪而且還不能為自己辯解。一旦辯解,一人的小罪可能就變成了滿門抄斬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