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預言折磨了四百年的大漢,漢亡後又流傳了幾百年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

谶語、流言和童謠是中國曆史上獨有的現象,它們往往出現在王朝或者個人即将走背運的前夕,内容也是隐晦莫測。史書中記載,最早中招是秦朝,一句“亡秦者胡也”,搞得秦始皇神經緊張,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防禦匈奴,可又誰想到秦朝滅在他的兒子胡亥手中。當然此後曆史上像這樣的具有預言性的語言經常出現,其中有一條預言折磨了四百年的大漢,漢朝滅亡後它仍不斷地出現世人眼前。

沒錯,它就是“代漢者,當塗高也”。此話出自于《太平禦覽》,記載了漢武帝出行河汾,正與群臣吟詩作辭,突然冒出一句“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雖然群臣表示大漢王朝永不滅亡以寬慰漢武帝,但此預言就流傳下來,更想到的是它給後世反複使用。那麼“當塗高”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預言折磨了四百年的大漢,漢亡後又流傳了幾百年

到了西漢末年,外戚王莽趁漢室皇帝孱弱,篡奪大漢江山,但沒多久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作為漢室後裔的劉秀擔負起重整大漢江山的重任,當時割據四川的公孫述曾寫信給他,表示自己就是“當塗高”。當然兩位皇帝就此打開了口水仗,劉秀回信反駁公孫述說,“代漢者,當塗高也”,意思是“當塗高”這個人代替漢朝劉氏,你姓“高”嗎?換句話說,你公孫述生拉硬扯,這條預言與你沒有任何關系。後來公孫述算是第一個為此預言付出生命代價的人了。

一個預言折磨了四百年的大漢,漢亡後又流傳了幾百年

東漢末年,天下再次大亂,而“代漢者,當塗高也”又一次被注滿了生命。首先是袁術盤算着家族出現過四世三公,如今自己擁兵稱雄一方,而又得到象征權力的玉玺。于是他便認為代漢的“當塗高”就是自己,終于不顧主簿的勸阻,開國稱帝,建号仲氏。熟悉《三國》的朋友也知道他的下場。

袁術失敗後,接着曹丕又粉墨登場。建安二十年,曹丕認為篡漢時機成熟,下屬官員許芝趁勢上書,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阙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于是曹丕效仿王莽,故伎重演,迫使漢獻帝禅位。誰知道幾十年後,司馬家族也效仿曹氏做法,将政權納為己有,并統一天下。

一個預言折磨了四百年的大漢,漢亡後又流傳了幾百年

按理說這句預言到此時也該退出曆史舞台了。然而等到西晉末年時,幽州都督王浚居然又拿出這句谶語說事。當然他的美夢也沒有成真。事實上,此後石勒對付匈奴劉氏政權,蕭道成篡奪劉宋政權,甚至到五代十國後周郭威篡奪後漢劉氏政權,還總是拿這句谶語作擋箭牌。至于“代漢者,當塗高也”具體是什麼意思誰也說不清,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專門坑劉氏王朝的。

每日一句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隻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