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1935年11月13日下午15點,在天津市的居士林裡佛堂裡,原北洋軍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被一個叫施劍翹的女子連打三槍,當場死亡。

當天下午18點,在《新天津報》上首先刊登了這一則消息,标題是“孫傳芳被刺死,施小姐報父仇”。

當國民政府最高法院在判決的時候,考慮到施劍翹有投案自首的情節,而且是“替父報仇”的名義,僅僅判處了她七年的有期徒刑。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施劍翹

但是,當這個判決結果傳出來之後,江甯、揚州、江都婦女會和旅京安徽學會、惠州學院等團體紛紛通電呼籲,要求國民政府最高法院特赦施劍翹。

在對施劍翹的第二次開庭審理中,面對孫傳芳的殘餘勢力對法院的施壓,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站了出來。

雖然馮玉祥與施劍翹沒有見過面,但與她的叔叔施從雲(也有傳說是她親生父親)可是老相識了。

當馮玉祥得知這件事情後,被這個替父報仇,為民除害的女子所感動,他立即聯合國民黨的元老李烈鈞、張繼等人,請求南京政府特赦施劍翹。

為了這個事情,馮玉祥還親自與蔣介石當面商量,最終蔣介石以南京政府的名義将施劍翹無罪釋放。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在施劍翹被赦免的整個過程中,馮玉祥從中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那麼,馮玉祥為什麼要幫助施劍翹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還要從馮玉祥和施從雲的關系講起。

早在1911年,當時的施從雲擔任清政府新編陸軍第二十鎮第79标2營管帶,王金銘擔任第79标1營管帶,而馮玉祥則擔任第83标3營管帶。

這一年的10月10日,清政府決定在直隸(如今的河北)舉行第三次軍事演習。軍事演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顯示“滿強漢弱”,維護專制皇權的統治。

其中,參加這次軍事演習的東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和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三人開始密謀,計劃在演習開始的時候,向同樣參加軍事演習的西軍發動攻擊,然後進攻首都。同時還秘密約定,武漢方面也同時舉兵起義,迫使清政府首尾不能相顧。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施劍翹被赦免

但是,事情并沒有朝着他們原先計劃的那樣發展。

武昌起義取得成功後,起義軍很快占領了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并在湖北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黎元洪被推選為大都督。

此時的清政府緊急指令東軍和西軍停止軍事演習,并調集各部隊前往武漢鎮壓起義軍。

就在這個時候,東軍密謀起義的計劃暴露了,王金銘、施從雲和馮玉祥極力說服了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積極響應南方的起義軍,并在灤州截獲了清政府運往南方鎮壓起義軍的軍火物資。

在截獲清軍的軍火後,張紹曾和吳祿貞立即聯合反抗清政府,他們向清政府發報說:“廢除内閣,速開國會,實行立憲,實行我們提出的改革《十二條政綱》。”

當時,在灤州的新軍還建立了中華民國北方軍政府,三位主要的上司人王金銘、施從雲和馮玉祥,分别擔任北方軍政府的大都督、總司令和總參謀長。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馮玉祥

就在發起灤州兵變的同一天,山西農民軍殺死了山西巡撫陸鐘奇,宣布正式山西獨立,這給了清政府很大的威脅。

于是,清政府隻好暫時答應了《十二條政綱》,還釋放了被關押的政治犯人,撤銷皇族内閣,實行立憲。以《十二條政綱》為藍本,起草了憲法,稱為《重大信條十九條》。

然而,清政府并不是真的要妥協,他們一邊假裝奉承起義軍,一邊秘密部署打壓起義軍的行動。

首先,清政府任命張紹曾為“宣撫大臣”,将他調離了灤州,變相削去他的兵權,将第二十鎮的兵力化整為零,最終難逃被害的命運。随後,參與策劃起義的另一位大将,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在石家莊也遭到了清政府的暗殺。

而張紹曾的部下王金銘、施從雲等人也相繼被清軍逮捕後槍斃,身為中華民國北方軍政府的參謀長馮玉祥,他當時跟袁世凱手下的一個大将陸建章的關系非常好,甚至還娶了陸建章的侄女。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就這樣,在陸建章的力保之下,馮玉祥僥幸撿回了一條命。

灤州起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或許是馮玉祥對曾經與自己并肩戰鬥過的王金銘和施從雲心存感激,是以對他們的家人都格外照顧。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戰敗而下野,之後便一直在泰山過着隐居的生活。

直到1935年11月,由于當時日本人在華北地區鬧得很厲害,蔣介石迫切需要團結國内的各個勢力,是以把馮玉祥從泰山上請了下來。

馮玉祥回到南京後,蔣介石幾乎每天都與他在一起商談問題,并任命他擔任國民政府副委員長,地位一下攀升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度。

就在馮玉祥抵達南京後不久,便發生了“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事件,施劍翹就是施從雲的侄女,她的父親施從濱曾被孫傳芳殺害。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施劍翹(後)和兄嫂

馮玉祥在1935年11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同施則凡、施中達二世兄,去見焦易堂、居覺生先生,專為大赦施劍翹女士之事。”

焦易堂當時是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長,居覺生是司法院院長,在當時的“人治大于法制”的情況下,判處了施劍翹七年的有期徒刑。

當“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二審的時候,馮玉祥再次四處遊走,替她說情,甚至直接找到了蔣介石。而蔣介石也非常給馮玉祥面子,随後就指令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對施劍翹釋出了赦免令。

就在施劍翹被無罪赦免之後,全國上下議論紛紛,許多人都說:“施劍翹能夠成功刺殺孫傳芳,以她自身的能力肯定做不到,幕後一定另有高人指使。”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孫傳芳

更有甚者,人們把“幕後的高人”直接指向了國民黨的藍衣社。

人們對藍衣社的猜測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過程中,使用的手槍是一把由比利時FN公司生産的勃朗甯M1900式自動手槍。這種槍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它的體積小、重量輕,便于藏在身上,不容易被人發現。

根據施劍翹的交待,這把手槍是她從一位退役軍人那裡買來的,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在當時的部隊中,根本沒有人使用勃朗甯M1900式自動手槍,隻有國民政府内部才擁有。

藍衣社是1930年國民黨成立的一個内部組織,又稱為“力行社”,目的是克服日本入侵危機,制止國民黨内部腐化堕落。後來,藍衣社被國民政府獨裁專制主義所利用,成為了國民黨内部黨同伐異的利器,他的頭目就是臭名昭著的軍統特務頭子戴笠。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假如真的是藍衣社在背後操縱,那麼,藍衣社為什麼要利用施劍翹殺掉孫傳芳呢?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1933年,長城抗戰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日軍的勢力不斷向華北滲透。

兩年後,南京國民政府委員何應欽與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訂了《何梅協定》,内容主要是:“取消河北境内的國民黨組織,撤出河北境内的中央軍,取締一切反日團體和反日活動等。”

随後,日本侵略者和漢奸開始大肆宣揚“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和綏遠)自治”。

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國民政府派出藍衣社在華北地區實施暗殺行動,又被稱為“北國鋤奸”行動,主要針對的就是漢奸頭目,而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暗殺行動也是極具風險的。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長城抗戰

蔣介石實施的“北國鋤奸”行動,實際上是觸動了日本人的利益。

日本人一方面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另一方面,派出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奔波于保定、太原、濟南、天津等地,企圖利用冀察平津地區的宋哲元、山西的閻錫山、山東的韓複榘、河北的商震等人來實作“華北五省自治”。

土肥原賢二動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四處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勢力,而此時正在天津隐居的孫傳芳自然也在他的拉攏範圍之内。

土肥原賢二長期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能夠講出一口流利的國語,是日本陸軍特務系統中赫赫有名的“中國通”。

土肥原賢二多次登門找到孫傳芳,勸說孫傳芳與日本人合作,但都無功而返。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孫傳芳的老熟人,時任日本

陸軍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的

岡村甯次,計劃讓岡村甯次來勸說孫傳芳。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土肥原賢二

看着日本人三番五次地不停登門拜訪孫傳芳,自然也就引起了蔣介石的猜忌。蔣介石心想,一旦孫傳芳與日本人合作了,将會對南京國民政府和華北地區非常不利,必須要想辦法除掉孫傳芳。

随着親日派漢奸天津《國權報》社長胡恩博、天津《振報》社長兼僞“滿洲國中央通訊社”社長白逾桓接連在日租界内被刺殺,時任華北駐屯軍參謀長的酒井隆放出話來:“他們兩人是被國民黨藍衣社所殺。”

一時間,這個事情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強烈抗議,甚至以戰争相威脅,要求國民政府将藍衣社、軍政機構和憲兵團全部撤出北方。

蔣介石認為,若是直接通過藍衣社将孫傳芳殺害,一旦被日軍抓住把柄,很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大麻煩,于是就産生了“借刀殺人”的想法。

蔣介石借刀殺人!女子替父報仇,成功刺殺孫傳芳,馮玉祥替她說情

據說,蔣介石之是以想要殺掉孫傳芳,不僅僅是因為他與日本人來往密切,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孫傳芳在下野之後,一直都在暗地裡從事着一些對蔣介石不利的秘密活動。

于是,蔣介石通過陳調元部隊的師長施中誠,唆使施劍翹以“替父報仇”的名義刺死孫傳芳。

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在1926年被孫傳芳在蚌埠車站南側斬首殺害。一方面,施劍翹願意替父親報仇雪恨;另一方面,蔣介石也想借助施劍翹的手除掉孫傳芳。

在藍衣社的暗中幫助下,為施劍翹提供了手槍和孫傳芳的出行時間表。并約定在刺殺成功之後,由馮玉祥為她擔保出獄,在一系列的有利條件下,施劍翹終于決定着手行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