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國的曆史長河中,第一代的創業大軍中,最終脫穎而出的是孫劉曹三個集團。其中就屬曹魏政權中,他們接力賽傳的最廣。在三國裡面,唯一一個在位時間很久的就是劉禅。不知從何時開始,劉禅就成為了懦弱的代言人。

但是真實的曆史當中,劉禅真的像我們所看到的那般無能嗎?顯然不是,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大智若愚,個人認為說的便是這個道理吧。在三國那種亂局當中,想要存活下來,必定是要有一定的能力的。否則不可能輕輕松松的活下去,畢竟人心險惡。那麼作為劉備的繼承人,劉禅在位41年的時間,為何一直沒有為劉備報仇呢?有些話是不能表露出來的,或者說隻能借助醉酒才能聽到真話。
劉備當初為了給自己的兩個結拜兄弟報仇,毅然決然的發動了對東吳的戰争。這場戰争在初期的時候打的的确十分的順利,隻不過到後來,陸遜利用驕兵必敗的道理。同樣是利用火攻的方式将劉備打的丢盔棄甲,同時劉備也因為這次戰争在白帝城去世,并且托孤給了諸葛亮。劉禅在位的時間裡面,并沒有看到他有多少太大的作為。但是有些時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并不是劉禅不想報仇,而是衆多的因為牽絆着他不能去做。
首要的便是諸葛亮統領軍政大權,劉禅隻能在旁邊幹看着。就連劉備死的時候,當着劉禅的面對諸葛亮意味深長的說:汝可取而代之。這種話都能說得出來,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的情形如何,但是一個重要的資訊誕生出來,那就是諸葛亮必然會在劉禅的頭頂上壓着。
劉禅能夠當時成為太子,除了自身的因素,其次便是他的能力。諸葛亮曾經評價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雖然不能排除有說好話的可能,但是有一點可以得出,那就是劉禅絕對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好接班人。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經過諸葛亮的同意,劉禅才能夠做出決定。蜀漢在諸葛亮執政期間,在丞相府設定了幕府制度。這顯然是在丞相府又有了一個小朝廷一樣。劉禅這個真實的皇帝,隻能在那裡幹瞪眼。這也就是為什麼劉禅總是在那裡給人的印象就是玩玩玩的結論。
其次,劉禅的老爹在夷陵之戰之後,整個蜀漢的實力被大大的削弱了。原本跟随劉備打江山的一大批老将,逐漸開始凋零。另外蜀漢所有的權利都在諸葛亮手中,連年的北伐并沒有多少成效。反而增加了蜀漢的群眾的負擔,這對于劉禅來說,既無能阻止,有沒有辦法去操盤。
為劉備報仇的這顆種子,相信在劉禅接下來的時間,肯定也會去想的。畢竟老爹劉備是死在了東吳的手中,可是當時的内部環境,并不允許劉禅去做。大量舉兵對東吳,自然是不可取的。三國當中,實力最小的莫過于蜀漢的實力。
如果對東吳用兵,休整多年且實力強盛的曹魏,自然就有機可乘,蜀漢的滅亡更加指日可待。在朝廷當中可以委任打仗的将領,沒有幾個,唯一的姜維,也隻不過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将領。能力可見一般,且并沒有突出的貢獻。
結語:
蜀漢在經過劉備和諸葛亮的折騰之後,留給劉禅的隻是一個殘破的爛攤子。孫劉聯盟才是最合理和維持長久的辦法。另外一個實際的資料可以顯示劉禅的能力,盡管蜀漢相對較弱,但是自諸葛亮死後,劉禅能夠将蜀漢打理了41年,才最終被鄧艾強迫投降。當時的劉禅完全有能力一戰,但是身邊并沒有什麼可用的大才,再加上劉禅大多實行仁愛政策,并不願意看到百姓生靈塗炭。
盡管後來蜀漢滅亡之後,劉禅被送到了曹魏的陣營關押起來。這才有了"樂不思蜀"的典故,如果不能夠通過假象騙過司馬家的人,又談何保住性命呢?在一次喝醉酒之後,劉禅才有機會向身邊人吐露真言,并不是自己不想報仇,隻是時局不允許他去那麼做。
圖檔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