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有象是漢族傳統吉祥紋樣的一種,《漢書·王莽傳》書中說"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是以太平有象就是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的意思。
大象的吉祥寓意來自西漢,“太平有象”一詞則源于南宋,其形象又脫胎于藏傳佛教七政寶中的白象寶,于明代産生、清代流行。清朝皇帝崇信藏傳佛教,加之造辦處的成立發展,使得宮廷藝術中的太平有象形象十分多樣。太平有象展現着皇室成員的統治理想,也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
▌太平有象的寓意
大象因其誠實忠厚的形象成為全世界的吉祥物,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象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大象自古便有象神、吉象送财等美稱。其體态肥碩,步伐穩健,預示着吉祥物擁有者事業根基穩固、可有序發展之意。大象之禀性馴良善于吸财,有助于吸納四面八方之财,同時對開拓事業可幫助減少阻力掃除道路上的一切阻擋,登上成功頂峰。
▌太平有象的器物形象
古代我國商朝就已經開始馴服大象,大象自然也成為商民族的吉祥物。在商代青銅器中,就出現過大象造型的象尊。

▌[商] 青銅象尊
唐宋兩朝的繪畫中七政寶之一的白象寶或是太平有象形象的源頭。白象寶是伴随轉輪王出世的寶物,它可以“一日之中,周遍天下,朝往暮返,不勞不疲”,傳入漢地後白象寶及七寶又作為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的供奉出現。
▌[7世紀]《七寶示現》 新疆克孜爾123窟後室甬道券頂
▌[大理國] 張勝溫《梵像卷》(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是漢藏藝術的圓融時期,白象寶與摩尼三寶珠相結合,如五台山顯通寺白象寶石刻,白象馱一罐,内有發光的摩尼三寶珠。
▌[明] 白象寶石刻 五台山顯通寺
明代宮廷藝術中,摩尼三寶珠被内盛犀角、海螺、珊瑚、蓮花、寶珠的切瑪所代替。切瑪也被譯作“聚寶盆”,“民間工藝因模仿宮廷工藝而間接受到來自西藏及其他藏區藏傳佛教藝術的影響”,而在民間對宮廷藝術的學習中,也必然會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創造。民間藝術中的白象寶和切瑪被融進貢象形象重新改造,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貢象圖》中一位胡人牽白象,象身上馱切瑪,切瑪内不僅有珊瑚、海螺、寶珠等寶物,還有一個高大、頂有流蘇、腹繪坐佛的白瓷瓶。在演變的最後,瓶獲得獨立而切瑪消失,大象直接馱花瓶,以形來附會民間大為流行的“太平有象”一詞,至此太平有象形象真正形成。
▌[明] 青銅三象足熏爐 首都博物館藏
▌[明] 《貢象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象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皇帝崇信藏傳佛教,與白象寶相關的太平有象在清宮風行,器物組合、樣式繁多,造型、裝飾豐富且至臻完美。
▌[清] 錾胎琺琅太平有象香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琺琅太平有象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太平有象紋蟒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翠太平有象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象 天津博物館藏
▌[清] 青玉象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碧玉太平有象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竹雕象尊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往期内容推薦
缪嘉惠,幼習書畫,天資聰穎,後來得慈禧賞識成為宮廷女畫家
康熙時期豇豆紅瓷器與款
兩件明代嘉靖青花折枝紋梅瓶
葬玉時代:法天象地,為念永生
齊白石為何畫芭蕉:寄托思鄉之情
“圓曰囷,方曰倉”:漢代陶倉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穗頨
微信營運合作請發消息至公衆号
sczz029
創刊于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志
微信ID:sczz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