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先炸黃河大橋再決黃河堤垣,“斷臂圖存”目的達到了嗎?

蔣介石先炸黃河大橋再決黃河堤垣,“斷臂圖存”目的達到了嗎?

1938年6月9日,《大公報》、《申報》等大報都刊登了這樣的消息:日軍飛機轟炸黃河堤垣,以至決口,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虐舉措,不僅吓不倒中國人,反倒增加我軍民抗日之決心。陳誠慷慨激昂地發言:“自古以來,黃河雖多次潰堤,但皆為天災,日軍依仗着武器之利,炸毀黃河大堤,緻使黃河決口,讓我黎民塗炭,家國遭殃,言日本是人類之大敵,亦一點也不為過!”

如此重大的“人禍”遭到國際社會普遍譴責。真是日軍轟炸的嗎?日軍絕對不肯背這個鍋,他們極力澄清事實:花園口黃河大堤被炸,純屬國民黨所為!

事實上,黃河花園口決堤是國民黨自編自導的一場人間悲劇。為阻擋日軍侵略的步伐,蔣介石下令先炸黃河大橋再掘開黃河花園口的堤壩。決黃河堤壩這無疑是不得民心的,蔣介石當然知道這一點,于是他将花園口決堤的責任嫁禍給日本人。

國民黨20萬軍隊人打不過2萬日軍,最後還得黃河大水來幫忙。黃河制造了一片汪洋,真的達到阻止日軍進攻的目的了嗎?客觀上确實對日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毀傷,直接損失士兵1000餘人,日軍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卻很快南下到蚌埠,過淮河,開始沿江而上進攻武漢。攻占武漢的時間僅僅推遲了4個月,武漢最後仍然失守。但我方群眾損失巨大,淹沒面積為5400平方公裡,死亡百姓89.3萬人,無家可歸1200萬人。這麼大的戰果,日軍賺大了。

蔣介石先炸黃河大橋再決黃河堤垣,“斷臂圖存”目的達到了嗎?

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在《蔣總統傳》一書中寫道: “6月上旬,日軍攻陷開封後,中國軍隊準備執行秘密的政策,就是掘開黃河堤防,以阻遏日軍進攻……”

曾參與決堤的20集團軍參謀長魏汝霖在《生平自述》中,詳細道出決堤的全部經過:時值季春,正當枯水時期,先在趙口掘堤,失敗三次,最後在花園口成功。

國民黨新八師師部上尉作戰參謀熊先煜親自勘察、指揮了炸黃河大鐵橋、花園口決堤等影響抗日戰争局勢的驚天戰事,在臨終前自述揭開這段曆史真相。

1938年2月12日,新八師奉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指令,由鄭州火速開赴黃河大鐵橋兩岸布防,在強敵逼近北岸之際,炸毀黃河大鐵橋,使敵機械化部隊不能長驅直人鄭州。熊先熠随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到達黃河南岸車站,在此設前敵指揮所。到達當日,蔣在珍命熊先熠前往黃河鐵橋了解炸毀大橋的準備情況。當時日軍以大批坦克為前鋒,正由汲縣南下,很快将駛抵黃河北岸。

15日,豫北情況緊急,令工兵于當夜十一時開始裝藥,待命炸橋。16日晚接長官部電話:拂曉時炸毀鐵橋。17日五時一刻,發出炸橋信号。

由于鐵橋建築堅固,整整炸了三天三夜,每一次爆破,隻給大橋造成局部的破壞,工兵裝填一次炸藥,引爆一次,如此反複進行,黃河上爆破聲隆隆。直至19日傍晚,黃河鐵橋遭到嚴重破壞,三五年才能修複。

新八師炸毀黃河大鐵橋後,奉命守衛西起汜水東至花園口的黃河防線。此時,日寇已抵黃河北岸,因鐵橋已毀,無法過河,隻能與國軍隔江對峙。5月23日,土肥原以精銳的快速部隊沿隴海路兩側西進。6月6日敵陷開封,鄭州危在旦夕。緊急情況下,第一戰區向蔣委員蔣介石長建議決堤,用洪水阻敵西進,以保鄭州不失。此建議立即得到蔣委員長的準許。

蔣介石先炸黃河大橋再決黃河堤垣,“斷臂圖存”目的達到了嗎?

6月6日拂曉,隴海路南之敵已突破通、許一帶防線,逼近開封,而趙口決堤尚未完成。趙口決口過于狹小,流量有限中間大堤久沖不垮。熊先熠建議另擇花園口開掘,得到準許。當晚,鄭州方向傳來劇烈的爆炸聲,一直到天明。是撤退準備的國軍在主動破壞鄭州車站及城内可能會被敵人利用的設施。這邊2000餘決堤官兵在花園口猛掘不止。

武漢統帥部每隔一小時便來電話催問決堤進度。黃河決堤,已成救命稻草。日機兩架飛臨花園口上空偵察,并投彈數枚,炸死炸傷居民十餘人。但決堤并未是以而停止片刻。苦戰兩晝夜後,終于6月9日上午八時開始放水。

熊先熠在6月9日的日記中悲痛地寫到:“當放水瞬間,情緒緊張,悲壯凄慘。起始流速甚小,至午後一時許,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決口亦因水勢之急而迅速潰大,遠望一片汪洋。京水鎮以西以北轉眼間皆成澤國。預料不數日将波及若幹縣境也,心甚痛焉。”

6月10日,突然暴雨傾盆,下了一天。這場大雨形成洪水最終沖垮兩道決口間五十公尺長河道。至此,黃河改道,滿河大水由此撲向千裡平川……

花園口決堤目的是放出黃河水造成地障,以阻止和遲滞敵寇的進攻,為我軍機動争取時間。這一軍事目的是否達到了呢?據國軍目擊者說:“洪水到處,日軍驚恐萬狀,東奔西突,人馬踐踏,車、馬、人員淹沒不計其數。”

黃河決堤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所承受的極其慘重的犧牲。也正由于這一慘重的犧牲,才改變了嚴重不利于我國的戰争态勢,粉碎了氣焰嚣張的日寇奪取鄭州後迅速南取武漢,西襲潼關的企圖。

法國急進社會黨機關報《共和國》評論中國黃河決口:中國業已決定放出兩條大龍,即黃河與長江,以制日軍于死命。縱使以中國人十人性命換取日人一人性命,亦未始非計。此蓋中國抗戰決心所由表現也。

決堤黃河讓蔣介石徹底失去民心,黃泛區又為自己埋下後患,使自己在解放戰争中步履維艱。

蔣介石先炸黃河大橋再決黃河堤垣,“斷臂圖存”目的達到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