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李清照有句詩叫做:“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為一個失敗者,項羽無疑是曆史上最為成功的失敗者,直到 1000多年後的美女李清照都還在懷念他,曆史上除了他之外也沒誰了。不過項羽也有他自身的缺點,比如他非常喜歡屠城來炫耀自己的武力,多疑而又缺少謀略,是以曆史最終還是選擇了劉邦,而沒有選擇項羽。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對比項羽和劉邦兩個人的身份 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兩者的差別很大。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一來到世上就有着與衆不同的血脈。據曆史記載,項羽年少的時候就“力能扛鼎”。然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出身貧寒,一家人都老老實實地種地,就他最不老實,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 ,還常常去寡婦家開的酒店吃白飯——賒賬。

雖然對比起來項羽非常偉光正,劉邦是個十足的流氓,但是治理國家并不是看個人的道德水準的。劉邦因為出身貧寒,雖然放蕩不羁,但是卻知道民間疾苦。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後,蕭何為他建設長安城建得非常宏偉,劉邦當時就開始罵人了:“這天下還窮得連褲衩都沒得穿,你就給我搞這麼個大工程,你想累死老百姓嗎?”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是以漢朝前期劉邦都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讓老百姓好好地過日子。但是相比而言,曾經也統一天下的項羽就沒有這個覺悟了,他再一次搞分封制,讓那些六國貴族去普遍性的壓迫和剝削老百姓,而且也是以天下再一次陷入戰亂。同時他還認為人就是要向别人誇耀自己的榮華富貴,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怪不得别人評價:“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實際上項羽在政治智慧是上一直被劉邦遠遠地甩在後面,由于他的剛愎自負,本來在他麾下的韓信、陳平都 投奔了劉邦,并且韓信最終在公元前202年設下了十面埋伏的大陣,将所向無敵的楚霸王打敗,從此楚漢之争最終以漢的勝利而告終,項羽自刎身亡。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那麼,項羽死後,劉邦是怎樣對待項羽的族人的呢?劉邦在這裡又展現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按照項羽的性格,凡是反抗他的他都要屠城,殺個幹淨。正因為如此,項羽激起了許多地方的老百姓對他激烈的反抗。是以劉邦反其道而行之,他大肆封賞項羽族人,并且将他們賜姓“劉”。

那時候楚人、魯人還非常的崇拜項羽,對劉邦非常抵制。但是得知劉邦這樣對待項羽的族人之後,他們紛紛感念劉邦的恩德,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邦,為天下的再次安定奠定基礎。而當年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命之恩的項伯,則被劉邦封了侯,在漢朝繼續享受他在楚國的待遇。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不過漢朝的主體畢竟是郡縣制,後來項伯一死,漢朝就 找個機會剝奪了項伯後人 的封地,從此淪為平民。這對于項伯肯定是不公平的,畢竟這個侯爵 的位置可是他背叛自己的親侄子才換來的。但是對于漢朝來說,項伯連親侄子都能背叛,何況是漢朝呢?對于漢朝的老百姓,能夠少一個諸侯王,他們又少了一份稅賦,可見是天下“皆大歡喜”的結果。

項羽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都改姓“劉”,48年後才發現他高明

48年後,漢朝發生七國之亂,本質都是諸侯國發生的叛亂。好在這時候像項伯這樣的 “異姓王”基本都被劉邦連坑帶騙弄沒了,天下并沒有陷入大的動亂當中,這時候 人們才知道劉邦當年舉動的高明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