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及金兩朝時期,華州曾管轄5縣

華州所轄五縣

作者 闫廣勤

民間曾流傳“一州管三縣”之說,其實并不盡然,北宋及金兩個朝代,華州就曾管過5個縣。

北宋及金兩朝時期,華州曾管轄5縣

宋金華州行政區劃示意圖

北宋初期,華州延續五代後周時的行政建置,轄鄭縣、華陰、下邽、渭南4縣,鄭縣為州治。當時的華陰還轄有今潼關縣地,下邽縣為今渭南市臨渭區渭河以北地區,渭南縣為今渭南市臨渭區渭河以南地區。天禧四年(1020),蒲城縣從同州劃歸華州,華州共轄5縣。熙甯六年(1073),渭南縣被撤銷,降為鄭縣境内的一個鎮。但5年後,渭南鎮又升格為縣,仍屬華州。

唐和五代時期,華州有軍号,設節度使,這就是有名的鎮國軍,五代後周顯德元年(954)被取消。但6年後,在趙匡胤推翻後周,建立宋朝時的建隆元年(960),又恢複了鎮國軍,任命了節度使。皇祐五年(1053),鎮國軍改名為鎮潼軍。但北宋的節度使隻是個名号,與唐、五代的節度使執掌當地軍政大權全然不同。北宋的節度使是“無職掌”的虛銜,隻是禮遇宗室外戚、功臣故老,地方上的軍、政實權都歸于本州的行政長官。管理各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不再稱“刺史”,而是“知州事”,簡稱“知州”。

北宋初,厲行中央集權政策,取消了節度使的實權,讓所有的州都直屬中央。但州多事繁,州縣二級政區制已無法适應曆史發展,是以北宋在州之上設了“路”一級。一個“路”不歸一個機構、一個長官統轄,而是分屬好幾個機構,是以“路”并沒有成為州以上的一級行政機構,州一級的行政長官“知州”遇事一般仍直達中央。華州當時屬永興軍路。

北宋及金兩朝時期,華州曾管轄5縣

北宋蘊空法師塔(在今大明鎮蘊空禅院内)

華州在金朝統治時期,行政建置基本上延續北宋舊制,仍轄鄭縣、華陰、下邽、渭南、蒲城5縣,隻是鎮潼軍改名為金安軍,上屬的永興軍路改名為京兆府路。

作者簡介:闫廣勤同志年逾古稀,曾任1992年版《華縣志》副主編,華縣郭子儀研究會副秘書長,鄭桓公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華州史話》等史料專著。為《華州古今》主編《百年鹹林》副主編。

原文來源:華州文藝~《華州史話》

原文作者:闫廣勤

整理編輯:華州文藝、華州文史荟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