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我相信作為身經百戰的中原軍區的上司,不可能不明白,但停在宣化店的中原野戰軍,很快就面臨無糧無款的狀态。

在後來開總結會議時,中原局高層也認為沒有準備足夠的糧款是一大敗筆。根源于思想上,行動上對抗日戰争結束後的形勢産生了誤判,居安思危古人誠不欺我。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中原野戰軍的核心是原新四軍的第五師,之前抗日戰争時一直是将部隊分散發展根據地,通過自籌,繳獲,下撥,再不濟可以打土豪,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給養問題。

随着日本投降,因為戰争産生了新的形勢,中央加強了五師的力量,組建了新的野戰兵團,把部隊集中起來使用。問題來了本來分散在各個根據地的部隊一調離,老根據地的防禦力量損失巨大,無力對抗蔣軍的攻擊,導緻根據地被一再壓縮。

而集中起來使用的主力因為成分複雜,無法形成合力,又缺乏強有力的指揮機構,無法很快适應新形勢下的作戰模式,作戰任務,幾次接敵都變成了消耗戰。沒有獲得足夠的繳獲,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更重的是中原解放區的經濟十分落後,大部為山區,而且曆經多年戰亂,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争,人口基數下降太多,再也無法承受大兵團所需要的糧食供給。說到底以中原解放區的條件,想要維持和堅持最重要的還是以戰養戰的模式。

1月下旬簽訂的羅山協定,可以允許我軍運輸糧食,但沒錢,為了籌款,中原局隻好委托任質斌于2月初前往延安,向中央彙報中原部隊的财政困難等問題。

劉少奇、任弼時聽取了彙報,答應要晉冀魯豫、山東等解放區幫助中原解決給養所需錢款,但要求中原複員2萬人,精兵簡政。

複原2萬人的決定,真正需要落實到實際的沒有這麼多人,但這個決定實際是中央幫助中原方面背書,中原方面從自身情況來看,必須要縮減編制,部隊主力,機關,家屬,地方幹部等等。

但縮減編制要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在困難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權衡,以中原解放區現有的條件,和被圍困的現狀,要錢沒錢,要糧無糧,縮減能給人什麼條件,要是強行縮編人心士氣,共産黨的威信都受到打擊,以怎麼樣的方式去完成,太考驗智慧了。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如果不縮減編制,這麼多人龐大的後勤機關,一旦突圍能走得脫麼,更何況現在最緊迫的就是缺糧。但這個時候這個決定中原局很難下。因為一旦中原局下這個決定,部隊可能會陷入混亂,如果能在初期逼退敵人的進攻也可以,但現在的局面讓中央不得不出面,背下這個鍋。

3月13日中原局又向中央告急:

“停戰後50天來,我主力5萬餘人駐路東羅山禮山經扶光山四縣邊境縱橫百餘華裡的狹窄地區,糧食全靠借本地富戶之餘糧和進行預征。今年上半年以一年田賦計算,得370萬斤,至2月20日已用盡。

現每保的平均負擔在2萬斤米以上。部隊有1萬6千人已全無糧吃,其他幾萬人至多隻能經一星期至9天。

我在路西之信陽南部及安陸、應山地區尚可籌得60萬斤以上,但因國民黨之封鎖,無法運至路東。這個狹小地區已處軍民交困的狀态,不能再籌借了。買米尚可能維持1個至2個月,但無錢購買。”

中原局不是沒想辦法,隻是國民黨怎麼可能放掉嘴裡的一塊肥肉,他們極力的對地方政權進行破壞,對根據地的經濟嚴密封鎖。每到一地就捕殺當地幹部,傷員,部隊家屬,革命群衆,影響極壞。

為了引起恐慌,國民黨還派特務在水源或者糧食中投毒,僅2月中旬一次,就導緻500人中毒。3月份更是安排了更大規模的投毒,導緻1500人中毒,30人死亡。

經濟上重要路口均派重兵把守,禁止一切糧食和生活物資進入中原軍區。在邊緣地區哄擡物價,搶劫,逼糧。對中原軍區派出采購糧食之人,多加阻攔,甚至殺害。雖有協定,但協定也隻是紙面協定。質問國民黨方面也隻是推脫不管。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國民黨軍的做法,讓中原軍區岌岌可危了,他們在東西不到二百裡,南北不到50裡的狹長地帶苦苦支撐,糧食,藥品,食鹽均匮乏,幾千名傷病員因為缺少藥物也得不到救治。

之前讓部隊自己去和老百姓借糧的做法,的确有借到,可如果還在此地堅持,勢必還得借,再借百姓自己都無法過下去。

王恩茂在就在日記中寫出了當時部隊征糧時的困境:

“完成任務的可能是有的,但困難是大的。可能,就是有的保隻搞1萬斤以下,而一般保出糧數目均在2萬斤以上,再這些區域未征田賦。

困難,就是搞糧的次數太多,至少五次,人民感到糧食負擔不知要負擔到哪一天。負擔的分量也重,感到負擔不了。春荒到來,人民焦慮本身糧食困難,我們說過再也不借了,現在又借,則失信譽。”

部隊一開始沒有錢的,借糧靠的是借條,但老百姓還是借了。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為了維持中原部隊的生存,周恩來在重慶與國民黨方面協商:

由晉察冀、太行、山東解放區出糧食2萬噸賣給國民黨北平、太原、新鄉、濟南等地糧食管理處,變換成現金,然後由我方在武漢購買糧食,全部運給5師,并由董必武同志專程去漢口辦理此事。

為了支援中原解放區,晉察冀、太行、山東各解放區大量籌措糧款,3月30日董必武代表中央到宣化店慰問中原幹部戰士,帶來各解放區支援的糧款法币3億元。

到4月中旬,中原解放區先後共收到來自各方面的救濟款8億元法币,可供部隊兩個月的生活費,可以說中央為了讓中原解放區能堅持下去也操碎了心。

中央最擔心的是中原軍區能不能統一思想,能不能在困境中堅持,中央從王震那裡了解到中原的現狀,先後讓董必武和周恩來去往宣化店,向鄭位三,李先念傳達中央對中原的訓示。隻有堅定信念,破釜沉舟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中央的訓示有作用,但都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整個中原局始終沒有形成強大的統一上司,實際上的核心上司是鄭位三沒有能力上司這個集體,可以從建國後發現,鄭位三被棄用了,要不是總理周旋,主席估計都忘了這位中原局書記了。

眼下為了生存,也為了最重要的突圍,需要把包括機關,家屬,傷員,老弱轉移走,精簡部隊。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工作,皮定均為此差點後悔終生。他的夫人張烽已經懷孕7個月,也在轉移之列。張烽和其他3名旅上司妻子集體化裝離開部隊。這幾個裝作難民的女人一上路就被叛徒盯住了。

由于知道事情的緊迫性,幾人連忙趕路,隻是張烽艾灸懷孕7個月了,實在走不動了幾人隻好停下來休息,誰知半夜的時候1旅政委徐子榮的夫妻孟松濤,意外聽到敵人準備明天抓捕她們,頓時吓一跳,趕緊叫醒張烽連夜又趕回白雀園。見到皮定均,張烽眼裡閃着淚花不無埋怨道:“你們把我們瞎送!差點叫人家抓了。”

5月26日,組織上再次讓張烽轉移,皮定均作為上司幹部服從了指令,但心裡特别難過,生怕夫妻在路上有三長兩短。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對問題的處理和考慮是非常的不周到不正确的,很匆忙地執行黨的決議和号召,什麼問題也不考慮,說走就叫她自己走了,表現我那點光榮!事實是把活生生的革命戰士,就這樣無敵情觀念地送走了,自己也沒有主張。從組織上說是堅決服從了,但思想上很是沖突與不安,萬一她出了事情,我将後悔一輩子!”

一度皮定均都以為張烽已經去世,直到1946年10月才恢複聯系。

而張烽拖着六七個月身孕,從白雀園步行到信陽,真是曆經磨難,然後乘火車先到鄭州,又到徐州。在徐州沒接上頭,又沒錢買車票,隻能獨自爬上火車車頂,一個懷孕7個月的孕婦怎麼做到的已經無法得知。傳回開封後,終于找到一個關系兩人假扮夫妻,通過内線的親戚開到通行證,穿過國民黨軍封鎖線,坐馬車到達太行解放區,期間果然因為勞累早産生下來女兒,但最終因為生病去世了。

像張烽這樣疏散轉移的老弱、婦女幹部和來自國統區參加革命的學生,共有2千餘人。她們命運到底如何已不得而知。

而中原部隊在開始大量複員編餘幹部和戰士時,由于時間倉促,條件有限,許多準備工作和說服沒做好。這是中央關于複原的檔案,但就中原的情況來說,根本很難做到,那麼點錢糧哪裡能多拿來用作複原。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從中原突圍可以看軍事統帥的重要性,皮旅突圍精彩絕倫(三)

在這種情況下複員是兇多吉少,複原的戰士幹部哪能不清楚,大家不願意走也不願意離開部隊。

有的人激動的說:“如果要我複員,我死也不複;如果一定要複,就送我一顆子彈把我打死,裝進棺材!”

一個年紀小的戰士,複原時僅給150元法币路費,連幾頓飯錢都不夠。他無處可去,就在鎮上流浪。

有的在宣化店街上變賣自己的東西,有的複員回家的人在半路被國民黨軍隊抓去,錢被搜光,人遭拷打,甚至殺害。

王茂恩認為這樣的複原真的值得考慮,對士氣的打擊巨大,很多部隊的同志,在突圍後對中原局的上司怨氣很大,不能說沒有道理的。

整個停戰期,還有一件重要的任務,百日練兵,整個中原軍已經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件事了,這是極其重要的事,不能不說是遺憾。

雖然處在停戰期中,國民黨軍隊仍雲集中原地區,加緊修築碉堡,包圍蠶食,将中共部隊擠壓到一個盡可能小的空間中,以便在動武時能夠盡快解決。

中原地區因而成為當時除東北之外的國内第二個可能爆發沖突的熱點地區,數量遠小于四周國民黨軍隊的中共部隊處境确實非常危險。

雖然中原的戰事迫在眉睫,但中共還在争取延遲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争取突圍的準備時間。

5月1日,周恩來會見徐永昌,建議國共美三方代表同赴宣化店,實地監督停戰的實施情形。

5日,軍事三人小組徐永昌、周恩來和馬歇爾的代表白魯德飛抵漢口。

8日,周、白和徐永昌的代表王天鳴到宣化店實地調查,次日回到漢口。

10日三方達成,關于中原停戰的漢口協定規定:

立即停止本地區之戰鬥和沖突;立即停止部隊調動,停戰令中允許之調動應通知執行小組;停止碉堡和工事的建造;确定對峙部隊之界線;同意中共部隊運出傷病兵及有關人員1160人至安陽;保證中共軍隊複員還鄉人員之安全。

由于該協定的簽訂,暫時緩解了中原的緊張局勢,但在全國局勢的影響下,這個協定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實際上周恩來不辭辛勞親赴宣化店的主要目的,是傳達中共中央關于中原部隊實行戰略轉移的決定,并就突圍的有關問題進行周密部署。而國民黨方面同樣也沒有放棄圍殲中共部隊的企圖,陳誠對俞大維說:

中共李先念部突圍,政府不能同意放一條路讓其去延安,李部逃得脫,算伊本領好,政府不能打,算政府不行。

随着國民黨各項準備工作的完成,内戰的腳步越來越近,戰争也一觸即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