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覺山東1月14日訊身着立領中山裝,對儒家文化侃侃而談,如果不看外表,眼前的這人談吐就彷佛是儒雅的中國學者,事實上,他來自加拿大,他就是山東省人民友好使者貝淡甯(Daniel A. Bell)。

貝淡甯,國際知名政治學家,獲得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文學學士、牛津大學哲學碩士、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新加坡、美國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加盟山東大學之前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倫理學與政治學等課程,其成名作《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使其跻身有世界性聲譽的政治理論家行列。現任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2017年1月,貝淡甯正式加盟山大,受聘為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作為儒家文化的研究學者,貝淡甯坦言來到山東“很有歸屬感”。貝淡甯早期的研究方向是西方的社群主義,他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就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後來貝淡甯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接觸儒家思想,發現其思想與社群主義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并且比社群主義更加深刻,資源更加豐富,于是轉而研究儒家思想以至中國哲學。山東是孔孟之鄉,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有獨特優勢,“山大學派”在儒學研究領域更是頗具影響力,這是貝淡甯選擇來山東大學任教的原因。
出生在加拿大,求學英倫,在美國做過研究員,接連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北京教書,現在又來到山東,貝淡甯體驗過多種文化影響下的生活,他認為,山東曆史感厚重,傳統與現代并存。而談到山大,在清華任教十三年的經曆使得貝淡甯習慣于将山大與清華對比,在他看來,山東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水準都很高,但山東大學的學生更刻苦。
作為一個娶了中國媳婦、在中國工作居住20多年,又是研究儒家學說的外籍學者,貝淡甯總是想将自己徹底融入中國的文化中,常常會按照儒家的理念要求自己。
一直以來,貝淡甯都緻力于向外界推廣中國儒家文化,希望更多外國人了解儒家文化。他曾在外國智庫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外國人學習中國政治哲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搭起一座橋梁。來到山東大學後,貝淡甯也緻力于給學生和老師争取更多的出國交流機會,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有所耽擱。“我還在與歐洲、印度、北美大學讨論合作協定的可能性,給我們學生和老師争取更多去國外的機會。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這是我的責任。”貝淡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