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教授貝淡甯的中國情緣:研究推廣新儒家文化20多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研究新儒家文化20多年,專心緻力于推動學院國際化發展,加拿大學者、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甯說,他想一直在中國發展下去,傳承發揚儒家文化,繼續為山東服務。

洋教授貝淡甯的中國情緣:研究推廣新儒家文化20多年

20多年前研究新儒家文化

穿着一件筆挺的中山裝、說着一口流利的漢語,言談舉止間透露着儒雅和謙虛,1月4日下午,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見到了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甯。

出生于1964年的貝淡甯是一位加拿大學者,卻與中國有着不解之緣。從1996年開始,貝淡甯任香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2004年,他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任哲學系與蘇世民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政治理論。

貝淡甯是世界著名政治哲學家,也是當代新儒家在國際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從20多年前開始,貝淡甯就開始研究新儒家學說。2017年,貝淡甯踏上齊魯大地,來到山東大學出任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我在山東工作比較順利,對山東有很強的歸屬感。”通過這幾年在山東的生活工作,貝淡甯對儒家文化的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他說,山東作為儒家發源地,山東人的性格、風俗習慣受儒家影響非常大。“比如說請客禮儀,每個人的座位都是有講究的。”貝淡甯說,他剛來山東時也是非常不适應,但是後來也慢慢習慣了這種酒桌禮儀文化,融入了本地的生活習俗。

洋教授貝淡甯的中國情緣:研究推廣新儒家文化20多年

山東曆史感非常厚重

在山東生活的4年時間裡,對貝淡甯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山東的曆史感非常厚重。“山東跟别的地方不一樣,它的曆史感強烈而深刻,這也是山東的精神核心。”貝淡甯說,這種強烈的曆史感一方面比較傳統保守,另一方面又充滿現代科學精神。貝淡甯工作的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位于美麗的青島鳌山灣畔,風景秀美。但是貝淡甯當初認為學校距離海邊太近,擔憂多年以後海平面上漲學校會被淹沒,但是得知學校選址是經過缜密的科學論證後,也對這種科學精神感到欽佩。

貝淡甯去過山東很多城市,曲阜、濟南、青島、威海、棗莊等,在他眼裡,山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曲阜強調的是儒家文化,而青島從各個角度來說是一座理想之城。”貝淡甯這樣定義每個城市的精神。但他認為,城市的精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内容也在一直變化。就像青島從最開始的現代化城市到後來的浪漫之都,城市精神也在不但變化之中。

要求學生做到“和而不同”

儒家文化深深影響着這位來自大洋彼岸的“洋教授”,貝淡甯時常告訴學生們要做到“和而不同”。他說,山大的學生不比清華的學生差,清華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但是山大的學生更加好學,作為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的院長,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孔子的教學方法。

貝淡甯作為國際知名哲學家、社會學家,緻力于研究中國和山東問題,對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對青島校區國際交流合作意義重大。貝淡甯在山大為研究所學生開設一門有關荀子政治思想的中文課程,他并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定課程,反而在開課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課程,貝淡甯感覺這樣的課程效果很好。他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緻力于追求雙向互動的師生交流體驗,寓教于樂,帶領學生親赴蘭陵荀子墓、稷下學宮等文化聖地遊學,讓學生在遊學的沉浸式體驗中能夠真正長見識。此外還為學生定期開設學術講座,積極邀請國内外頂尖學者來山大開辦講座,促進青年教師的學術交流。

另一方面,貝淡甯積極推動政管學院的國際化教學,對于國際化,貝淡甯認為這确實是學院的短闆。以他在清華執教十多年的經驗,他認為山大的大學生并不比清華的大學生差;但山大學生缺乏出國的機會,而清華的學生這樣的機會多很多。為此,貝淡甯帶領學生們積極參加國外學術交流項目,豐富學生們的學術見聞。

最喜歡的青島海鮮是蛏子

貝淡甯曾說自己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儒者”,每次出席重要場合,他都會穿上最喜歡的中山裝。作為一個娶了中國太太,在中國工作居住20多年,又是研究儒家學說的外籍學者,貝淡甯總是想将自己徹底融入中國的文化中。貝淡甯這個中文名,也是取義“淡泊明志,甯靜緻遠”。

貝淡甯說,山東人非常友善,愛交朋友,他經常會和學生們聚餐,一邊品嘗着當地美食,一邊交流着課題研究。對于貝淡甯來說,青島除了是一座浪漫的理想之城,青島海鮮也非常鮮美,尤其是青島的蛏子是他的最愛。

在貝淡甯的辦公室書架上,擺放着各種儒家學說的書籍,他認為儒家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傳統哲學的核心價值觀。2021年,貝淡甯被山東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山東省人民友好使者”稱号。“我一直希望在中國發展,為山東服務。”談及未來工作打算,貝淡甯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