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步入第13個年頭的“東方名家名劇月”端出新一季菜單——記者14日從東藝了解到,3月11日至4月30日期間,13台17場精品劇目将在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輪番上演。上海平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江蘇常州市滑稽劇團、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等涵蓋江浙滬皖蜀的8大院團,将集中獻演平劇、昆劇、評彈、黃梅戲、滑稽戲、曲藝音樂劇、越劇等劇種的優秀劇目,彙集史依弘、李軍、安平、奚中路、單雯、施夏明、高博文、孫娟、吳亞玲、蔣建國、張軍、傅希如、吳鳳花、吳素英等名家名角,為滬上觀衆打造家門口的戲劇盛宴。

開幕大戲由梅派表演藝術家史依弘領銜,李軍、安平、奚中路、楊東虎等名家共同獻演上海平劇院新版平劇《大唐貴妃》。“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隻為一人去……”一曲《梨花頌》已成享譽全國的文化符号。新版平劇《大唐貴妃》脫胎于梅蘭芳上世紀20年代的名劇《太真外傳》,融入新時代審美,顯現梅派藝術的不斷更新。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上海平劇院傳統大戲《龍鳳呈祥》與經典折子戲《失·空·斬》,由傅希如、高紅梅、高明博等多位名角帶來。《龍鳳呈祥》是一部寓意祥瑞圓滿的吉祥喜慶戲,角色多,行當全;《失·空·斬》被譽為“最立體”的三國戲,是中國平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谡》的合稱。三出戲相對獨立又緊密銜接,劇中人物個個出彩。

話劇導演為戲曲舞台帶來“現代性”氣息。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的昆曲《1699·桃花扇》由梅花獎得主單雯與白玉蘭獎得主施夏明領銜主演。《1699·桃花扇》是昆曲标志性傳承劇目,知名話劇導演田沁鑫應邀依據原本改編打造昆曲大戲《1699·桃花扇》,融入現代話劇結構,融合古典與現代元素,在場面排程上“文武兼備”。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導演胡宗琪攜手江蘇常州市滑稽劇團帶來滑稽戲《陳奂生的吃飯問題》。該劇根據常州作家高曉聲筆下的小說人物“陳奂生”進行新編,是滑稽戲表達厚重題材的嘗試。

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的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創作靈感源于唐代詩人張若虛“孤篇壓全唐”之同名詩篇,劇作家羅周用浪漫大膽的想象為這個史籍記載甚少的詩人衍生出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劇本不但發揚了昆曲才子佳人戲的傳統,更将“情”上升到對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貼合現代審美的表達讓這部劇自首演以來就受到觀衆喜愛。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在劇種選擇範圍上,每年增加一個新劇種是東方名家名劇月的“傳統”,本屆迎來“新朋友”——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帶來的大型曲藝音樂劇《成都家書》。《成都家書》以抗美援朝戰争為曆史背景,音樂劇元素與地域特色濃厚的四川曲藝結合,推動曲藝創新。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江南文化在長三角地區的特色劇種中展現魅力。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黃梅戲《女驸馬》《紅樓夢》彙集多位梅花獎得主;上海評彈團将帶來中篇評彈《林徽因》《人生若隻如初見·一曲吳音一段情——評彈名家演唱會》。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梅花獎得主吳素英搭檔“二度梅”吳鳳花,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三看禦妹》《狸貓換太子》将為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壓軸。《三看禦妹》是一出以唱做見長的文戲,《狸貓換太子》改編自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都是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保留劇目。

上海舞台持續13年的約定,13台大戲帶來滿園春色

東方名家名劇月以“推動民族戲曲在當代壯行”為宗旨,聚焦新劇目、展示新成果、培養新觀衆,是國内第一個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迄今為止,5位“梅花大獎”得主、11位“二度梅”獎得主、87位“梅花獎”得主相繼登台。據統計,去年東方名家名劇月八成以上觀衆是40歲以下的中青年——當年輕觀衆逐漸成為觀演主力軍,民族藝術正跨越時代,煥發盎然生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