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國戰場上規模最大,傷亡最為慘烈的大會戰,淞滬會戰爆發了。蔣介石為了改變日軍從北向南的進攻态勢,主動在上海尋求戰機,希望把日軍的戰略進攻方向改為由東向西,進而利用中國南方密集的山川河網擋住日軍,以空間換時間,赢得最後的勝利。

淞滬會戰時,全國軍隊不過190萬人,去掉一些連槍都沒有的雜牌軍部隊和一些吃空饷的部隊,也就100來萬人。但是在這場會戰中,蔣介石就先後從全國各個地區調集了148個師和62個旅共80萬人,中國軍隊主力幾乎全部出動。87師,88師,36師三個德械師,還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胡宗南第一軍,羅卓英18軍,财政部稅警總團等中央軍嫡系部隊全部參加了這場戰鬥,和日軍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殊死搏殺。
最先上去的就是87師和88師這兩支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這兩個師和宋希濂的36師是當時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德械樣闆師,是當時中國軍隊的頭号精銳部隊。這兩支部隊秘密開赴上海後,對駐守在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動了進攻,想要把日軍趕下海,但是由于蔣介石一味的寄希望于國聯調停,部隊打打停停,給了日軍以喘息之機,趁機向上海增加大量兵力。
羅店地處交通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當時中日兩軍争奪的重要地區。羅卓英指揮18軍不斷和日軍進行反複沖殺,18軍67師師長受重傷,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少将犧牲,最後67師由剛從德國緊急調回的黃維接替,在他的率領下,這支甲種師撤下來的時候就剩下不到一個團的兵力。吳淞的61師因為傷亡慘重,被直接縮編為一個團。夏楚中率領的98師在月浦,寶山一帶和日軍反複拼殺,還進行了多場大規模的白刃戰,損失十分慘重。駐守寶山的98師583團三營500名官兵在營長姚子青的率領下,堅守寶山七天,日軍曾派出數十架戰機和數十艘艦艇對寶山進行轟炸,最後這支除一人逃出去報信外,其餘人全部犧牲。
9月22日,日軍再次集中重兵進攻羅店,兩個師團對羅店守軍發動了三天的沖鋒,國軍159師,160師全部陣亡。除了中央軍部隊外,其餘的地方部隊打的也十分慘烈,川軍20軍損失過半,廖磊率領的桂系21集團軍還發動了對日軍的大規模反擊,但是由于日軍火力過于強大,桂軍部隊傷亡巨大,被迫後撤。東北軍67軍從軍長吳克仁到底下官兵兩萬多人,在淞滬會戰中全部犧牲。
11月8日,随着日軍主力部隊不斷向中國軍隊後方集結,為了避免中國軍隊主力全軍覆沒,蔣介石下令各參戰部隊後撤,曆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宣告結束。淞滬會戰曆時三月,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血水染紅了黃浦江。此戰雖然以中國軍隊的失敗告終,但是中國軍人向世界宣告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就算中國戰至一兵一槍,也會和侵略者抗争到底,中華民族将會以全面的犧牲來應對這次曆史危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