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生一代一雙人,争教兩處銷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這些朗朗上口的悲涼愛情詩詞,皆出自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即使身在官場,卻厭惡官場的阿谀奉承,醉心于詩詞的創作。而與之相反的是他的父親納蘭明珠,從最底層的侍衛一路升至吏部尚書,可謂權傾朝野,甚至晚年收受賄賂高達2000萬兩。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的一生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雖然晚年因各種罪狀被群臣彈劾,但終究避免了索額圖被康熙賜死的悲慘結局。

納蘭明珠為康熙建立哪些功績?為什麼康熙甯殺索額圖,卻讓納蘭明珠體面地度過晚年?

納蘭明珠靠實力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命運給你一個較低的起點,是想讓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未來”,納蘭明珠的一生完全切合了這句話。

索額圖和納蘭明珠雖然是康熙當政時期的宿敵,但是,二人早年的起點不在同一水準,成功的手段和方式更截然不同。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康熙年僅8歲就登基為帝,常年受制于鳌拜、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索額圖作為康熙的結發之妻赫舍裡氏的親伯父,一路幫助康熙除去鳌拜等權臣,扶持康熙親政,因而功績赫赫,權利及其膨脹。

反觀納蘭明珠,雖然祖上是滿清正黃旗的葉赫那拉氏,到了他這一輩,風光早已不在。

順治時期,他原本想借助與正得勢的多爾衮一族的聯姻,以獲得平步青雲的機會。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康熙)

由于自己的嶽父(英親王阿濟格)被告謀亂,家族也是以遭遇不幸,更别提對納蘭明珠的仕途有什麼幫助了。

是以,在沒有任何權貴可以依附的情況下,納蘭明珠憑借自己的政治頭腦和實力,從最底層的宮中侍衛做起。

僅僅兩年時間就升至内務府大總管,一年後又擔任弘文館學士,納蘭明珠得以參與朝政,開了他真正的政治道路。

納蘭明珠一路高升的同時,朝堂内部鳌拜一派的勢力被鏟除殆盡,康熙開始安排自己的親信參與朝政,納蘭明珠明不在其中。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鳌拜)

他真正引起康熙注意,并受到重用是在康熙十二年。

納蘭明珠早早地就打探到康熙要到自己負責的晾鷹台巡查八旗兵,為了讓康熙看到自己才能,他提前頒布了士兵訓練的教條。

康熙來檢閱軍隊的這一天,驚奇地發現這裡的“軍容肅整”,正是自己削藩的所需要的軍事力量,頓時龍顔大悅。在得知此處的負責任人是納蘭明珠後,更是将其視為與朝廷權臣博弈的重要力量。

四十不惑,納蘭明珠在40的時候,開啟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并在之後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成為康熙在朝堂的一把利刃。

明珠建三大奇功,惹人分外眼紅

雖然當時康熙僅20出頭,納蘭明若已經40有餘,但是二者在“削藩”問題上“一拍即合”,此乃納蘭明珠所建第一奇功。

康熙初年,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分别駐守雲南、廣州及福建地區,且勢力逐漸膨脹,各地藩王截留大量向國庫進貢的銀錢,還暗中勾結各方勢力,俨然有反抗中央之勢。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三藩之亂)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康熙從唐王朝的興衰中也深知割據勢力的為愛,與其繼續養虎為患處于被動,不如先發制人将他們除掉。

恰逢此時,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事已高為由,假意撤藩來試探康熙帝的态度,吳三桂和耿精忠也紛紛附和要“撤藩”。

對于此事,朝廷也形成了兩派,以索額圖為首的一派認為三藩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貿然撤恐怕會導緻南疆再起事端,是以希望皇帝能從長計議。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索額圖一派的意見令康熙火冒三丈,而主張撤藩的大臣僅有兩人。納蘭明珠早已揣摩出康熙的心思,立馬也迎合兩位大臣,力主撤藩。

後來,吳三桂等人見康熙已有撤藩之意,索性私下僞裝,聯合周邊四川、甘肅等地區群起謀反。

眼看占據了大清王朝半壁江山的反叛分子要危及統治,以索額圖為首的官員立刻将矛頭指向納蘭明珠等人,請求皇帝處死主張撤藩的大臣,已給大家一個交代。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又怎會是遇事就躲的膽怯之人,康熙帝直接一句“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回絕了他們。

在此後的平藩過程中,康熙更是将納蘭明珠作為左膀右臂,讓他參與處置三地降兵等各項事宜。

待5年後,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康熙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笑稱,“當時有請誅建議者,朕若從之,皆含冤泉壤矣”。康熙此番看似玩笑話,其實也是對索額圖等阻礙撤藩之人的譏諷。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正是平定三藩之亂這第一奇功,納蘭明珠成為堪比索額圖的朝廷重臣,成為了皇帝的心腹,也為之後“索黨”和“明黨”的明争暗鬥埋下了禍根。

南疆問題解決後,收複台灣有擺上了日程,納蘭明珠在台灣問題上依然堅持收複失地,為康熙建下第二大奇功。

當時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已經去世,其子鄭克爽并非将才,納蘭明珠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趁對方勢力衰弱,将其一舉拿下。

康熙本想讓福建總督和巡撫共同率兵攻台,但是納蘭明珠提議,兩人統率,難免會有意見不一的情況,并向康熙推薦施琅統領水師前去,必定取勝。于是,康熙命施琅獨自率軍攻克台灣。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施琅)

台灣收複後,索額圖等大臣認為此乃不毛之地,朝廷還要每年倒貼銀子,不如不要。而納蘭明珠卻主張寸土必争、寸土必守。

最終,康熙聽取納蘭明珠的意見,在台灣設府,隸屬福建省。

南部三藩和台灣問題的順利解決,納蘭明珠功不可沒,而他的第三大奇功是在處理北部沙俄侵犯的問題上所建立的。

面對沙俄的接連侵犯,康熙一直沒有合适的人選作為反抗沙俄的将領。納蘭明珠向康熙推薦了彭春和薩布素二人作為将軍和副都統。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此二人也沒有辜負衆望,連續兩次擊退沙俄,占據了雅克薩城。

面對清王朝的強大攻勢,沙俄不得不派使節前來求和,在談判中,納蘭明珠控訴沙俄侵犯大清王朝邊界,殘害大清子民的罪狀,進一步促成大清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康熙在位幾十年,有四大豐功偉績,即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抵禦沙俄,平定準格爾叛亂,其中納蘭明珠在前三項功績中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但是,皇帝眼前的紅人即使大臣讨好的對象,又是權臣排擠的頭号人物。納蘭明珠與索額圖兩黨的你争我鬥此消彼長,即便是功績赫赫的權臣,康熙會放任他們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索明黨争終是兩敗俱傷

英明的皇帝想要駕馭大臣,就是要讓他們“相愛相殺”,既能互相合作,又要互相鬥争,索明兩黨的生與亡其實都掌握在康熙的手中。

自三藩之亂以來,索額圖極力打壓的對象就成為納蘭明珠拉攏的對象,兩黨勢力早已明争暗鬥了很多回合。

兩黨就康熙十六年,黃河水泛濫的治理問題引起了沖突,也苦了百姓。當時治水的靳輔和于成龍對采取怎樣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看法。

靳輔着眼于治理上遊,下遊任其沖毀。而于成龍則更加重視下遊百姓的安危。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納蘭明珠也知道于成龍“愛民”的出發點更重要,但是由于當時索額圖也支援他時,就轉而支援靳輔的觀點。

最終,黃河治理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黃河治理的問題隻是兩黨的表面鬥争,實際上,兩黨之争的核心就皇儲之争。

因為索額圖家族是當時太子胤礽的母族,索額圖一黨大多支援太子。納蘭明珠就将不支援太子的統統攬入麾下。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但是,康熙最痛恨的就是臣子在皇儲問題上做文章,尤其是索額圖公然支援和扶持太子的勢力,這令現任的皇帝不得不為自己的皇位和性命而擔憂。

最終,康熙念及太子地位,将索額圖以謀逆之罪囚于宗人府。之後雖經曆起起落落,但再沒有之前的輝煌。康熙四十一年,被下令賜死。

一黨勢力的隕落就會導緻另一黨失去抗衡力量,權力不斷膨脹,乃至皇帝不得不親手除掉。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甯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是以,當直立巡撫于成龍将納蘭明珠的罪狀呈給康熙,康熙勃然大怒,向寵臣高士奇說,為何納蘭明珠敗壞超綱這麼久卻沒有人彈劾他。

大臣見康熙有意除掉納蘭明珠,郭琇向康熙羅列了納蘭明珠的八大罪狀: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等。

之後,平時一些不滿納蘭明珠的官員也紛紛上書彈劾。

康熙見大局已定,便借此罷免了納蘭明珠的實權官位,但念及他的種種功績,還是讓他體面地度過了晚年。

康熙作為皇帝勢必要調和大臣之間的關系,保證朝堂勢力趨于平衡,避免天平過于傾向一側。

索額圖的倒台已令天平失衡,納蘭明珠也難逃罷免。

但是,對康熙而言,納蘭明珠隻是敗壞朝綱的奸臣,而索額圖卻參與奪嫡之争,是可能危及自身皇位的逆臣。

這或許也是康熙甯殺索額圖,卻給奸臣納蘭明珠一條生路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