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車圈第一則重大消息,當屬新能源車補貼标準退坡。根據财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個部門聯合釋出《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通知還強調: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其中,2022年純電動車補貼的補貼方案為:續航裡程達到300km以上,但低于400km的車型,補貼9100元,相較2021年退坡3900元;續航裡程超過400km的車型,補貼1.26萬元,相較2021年退坡4400元;續航裡程大于50km的插混車型,補貼4800元,相較2021年退坡2000元。
補貼少了,疊加2021年積累的成本上漲,車廠也扛不住了,新年依始紛紛宣布價上漲。連鎖反應,網絡上一時炒起來終端熱,有的品牌門店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無車可賣的情況。網傳是否屬實?我們實地對當下部分新能源品牌做出調查,看看實際到底如何。
明确漲價品牌:特斯拉/埃安/零跑/小鵬
不用多說,加價這種事特斯拉都是“沖”在前面的,這次的退補漲價同樣也不例外。1月2日,國産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部分指導價上調,其中Model 3起售價上調至26.2652萬元,較原來上調1萬元;而Model Y起售價上調至30.1840萬元,上漲2.1萬元,宣布全系車型進入30萬元以上區間。換言之,在漲價後特斯拉全系将隻有Model 3後驅版一款車型享受新能源車補貼。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此前已經支付1000元訂金的使用者,将不受價格調整影響。
廣汽埃安雖然沒有明面上說車型價格上升,然而借2022款車型上市其實早已做出調整。其中,AION Y取消了原售價為10.46萬元的60 暢享版,将60 樂享版價格上調了3千元,至10.96萬元,增加了全車車窗一鍵升降和後排出風口,其他版本也有不同幅度上調。另外,2022款廣汽埃安AION S Plus,補貼後售價區間15.38萬元-17.98萬元,售價相較于2021款提升了7000~14000元。相比起一些車型沒有任何配置、年款調整,直接上調價格的動作,埃安整體給人的感覺要更厚道一些。
零跑的操作和埃安相似,實行暗地裡漲價,12月28日,零跑2022款T03上市,入門款改名為琉璃版,價格較老款入門版上調9100元,電池電量減少10度電同時NEDC續航裡程從401km改為301km,高配車型則提升了電機功率。與此同時,零跑C11也作出了變化,隻是展現在了選配包方面,原價20000元的選配包,在補貼退坡前的價格為12500元,而如今則變為15000元。
1月11日,小鵬也正式加入到了漲價的行列當中,其中P7車型漲4300—5900元不等;P5車型漲4800—5400元不等;G3i車型也是漲4800—5400元不等,而由于30萬元以下的車型才能享受補貼,是以小鵬這次漲價也是針對30萬元以下的車型。另外,此次終端價格調整完全是屬于價格調整,在配置方面沒有調整。
尚未漲價品牌:一汽-大衆/飛凡汽車/歐拉
根據官方表示,未來ID.CROZZ所享受的新能源補貼金額将從現有的1.8萬元降至1.26萬元,而為了保障使用者,在2月28日前完成ID. CROZZ購車,當中的5400元補提差價由官方承擔,可以享受與2021年相同的綜合補貼後售價。
另一方面,歐拉和飛凡汽車均表示目前價格尚未作出變動,仍然與2021補貼後的價格維持一緻,同時銷售也暫時沒有收到品牌内部給出的調價通知,這一點對于消費者來說也還是比較友好。
訂購情況相比以往更火爆?
确實有提升,但不至于火爆,且僅在部分品牌。對于上述提到的幾個已經漲價的品牌,我們也特地進行了實地調查,銷售表示并沒有明顯增長,也就可能比之前多上三分一都不到的訂單。這與前年購車潮組合起來看,實際上因退補來訂車的真實影響并沒有這麼多。
相反,一汽大衆和飛凡汽車的銷售表示,其實還是有小幅的提升,尤其是一汽大衆方面訂單正在不斷增加。而令我意外的是,愛馳汽車在銷量方面也同樣上漲,基本能達到1天銷售1~2台,就連展廳前天剛到的展車也被訂購了。
總結一下,基本上已經漲價的品牌,在訂單量增長方面并不及未升價的品牌,這其實不難了解,人的心理就是這樣的,你漲是吧?那我到隔壁買呗。
是否真的一車難求甚至無車可賣?其實一切都是晶片的問題。店頭銷售都說, 現在傳遞時間都比以往長,而這當中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晶片和其他供應商出現的問題導緻産能不足,并不是因為訂單火爆而導緻的。
相比起退補,保險漲價才是“大頭”
比補貼退坡更早到來的,其實是2021年最新推出的新能源專屬保險,該保險自上線以來就備受争論,而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官方稱保費價格下降,但實際上不少都上漲了,而且漲不少。
特斯拉保費翻倍傳聞大家都聽說了吧?其實除此之外基本上蔚來、理想、小鵬等等這些車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以我身邊的一款寶馬530Le車型為例,在專屬險上線後第二年的保費總額為25353元,其中車損險占據22094元,這個價格以及堪比保時捷卡宴的第一年保費,而該車第一年的保費隻需要9000元左右,直接是翻倍不止。
對此,我也專門問了銷售,他們說确實有不少人非常在意保險價格的變化,加上補貼退坡的雙重政策打擊,基本上現在一款30萬元以内的新能源車落地價格會比以前貴7000~15000元。幸好,當下不少新能源車都可以選擇自行購買保險,沒有像傳統燃油車一樣給人一種強制捆綁銷售的感覺。
新能源車的銷售還會持續爆發?
在我看來,其實未必。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當下購買新能源車的使用者為的是什麼,基本為了解決牌照問題、更低的購買成本、更低的使用成本,這些才是真正吸引使用者的因素。
而如今,像北京、上海這些城市對于新能源牌照已經有所限制,并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擷取。其次,随着補貼退坡和專屬險的到來,在購買成本上與傳統燃油車并沒有相差多少,而在2023年開始更是沒有補貼,意味着購車價格将進一步提升。再者,使用成本方面,充電的價格雖然還是比燃油價格便宜不少,但是别忘了每年的保險費用仍然占據很大一筆支出,其與燃油車保險的差價相信足以夠加一年的油,更别提在節假日或長途出行時其他各種補能的問題了。
真的要選,或許混合動力才是王道。近段時間以來,同時現在各大車企都開始往新能源領域發力,尤其在自主品牌方面的競争可謂相當激烈,比亞迪DM-i超級混動/e平台3.0、長城檸檬混動DHT、長安藍鲸iDD、奇瑞鲲鵬e+、吉利雷神HiX等技術相繼登場,各個品牌的新車陸續有來,這些動力系統既降低使用成本,同時也能解決續航焦慮。
編輯說:總的來看,在雙重政策的打擊下,對于純電動的新能源車銷售還是存在一定的影響,隻是這個影響是大是小,由于剛落地實行不久,一切還言之尚早。隻不過非常明确的是,接下來的價格還将會不斷調整,如果是有計劃購買純電動車型的話不妨趁早入手,反正如果計劃購買混動車型,接下來自主品牌的車型可以多加期待。最後,這一年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到底如何,是否會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說的出現暴增的狀況,這方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