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盛極而衰的時刻似乎來得太快了,就在楊行密威名遠揚,橫掃江淮之時,上天突然按下了他的停止鍵——

他病倒了。

雄心壯志的楊行密本想大幹一場,卻不想身體過早亮起了紅燈,電量不足,面臨關機的危險。

此時楊行密頭腦還很清醒,急忙将時任宣州觀察使的長子楊渥召回揚州。聽力高度靈敏的朱溫一躍而起,捶桌大笑:姓楊的,你也有今天!這是哪位好心的神仙姐姐大發慈悲呀,哈哈哈——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過河拆橋曆來是朱溫的“優良作風”,這次他豈能放過天賜良機。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此時他正在圍攻割據湖北襄陽一帶的趙氏兄弟,楊行密病倒的消息令他欣喜若狂,下令三軍一鼓作氣攻破襄州(今湖北襄陽)。節度使趙匡凝、趙匡明兄弟倆連夜逃往揚州投奔奄奄一息的楊行密。這正中朱溫下懷,立即調集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殺奔光州(今河南潢川)、壽州(今安徽壽縣)。

老朱我正愁沒借口出兵呢,這下太好了,姓楊的,你死到臨頭還不忘招降納叛,真是罪不可赦。本王奉天子聖旨出兵征讨叛逆,你膽敢收留趙氏逆賊,藐視皇上,本王特來興師問罪。

有了這個借口,那就好辦了。

朱溫大軍打着追捕趙氏兄弟的旗号一路殺奔楊行密的地盤,走到棗陽遇到大雨,被迫繞道申州(今河南信陽)到達光州。光州刺史柴再用嚴密防守,朱溫占不到便宜又聽說楊渥已經在揚州繼任淮南留後,江南并沒有發生動亂,便丢下光州殺奔壽州,又碰了一鼻子灰,被迫退往正陽。

惱羞成怒又束手無策的朱溫隻得下令全軍渡淮河北撤,渡河期間又被柴再用偷襲了一把,丢下三千具屍體和大批辎重,老朱罵着娘逃回汴州去了。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淮河大捷幾天後,一代草莽枭雄,大唐的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病死于揚州,年僅五十四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後朝廷賜谥号武忠,後來吳國建立後改谥孝武,廟号太祖。

吳國乾貞元年(927年)追尊為太祖武皇帝,葬興陵(今安徽長豐縣吳山鎮西北)。

和曹操一樣,雖然已經萬事大吉,隻欠一道诏書,但楊行密生前并沒有稱帝建國,始終沒有邁出最後關鍵一步。因為和曹操相比,楊行密所處的時代更亂,創業難度也更大。曹操即使到了統一北方後也對稱帝有所顧忌,而楊行密當時隻是控制了淮南和江南地區,四周強敵環伺,虎視眈眈。南有錢鏐、北有朱溫、西有馬殷,他的顧慮更多。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方針也是楊行密打出的牌,是以他的身份至死都是大唐的淮南節度使、吳王。但他為這個稱帝建國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說基礎工作已經做得非常紮實,就差曉谕四方這最後的一道工序,可惜天不假年撒手而去。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因為不承認十國政權的合法性,是以都沒有對楊行密進行論贊之類的點評,隻有以十國政權為描寫對象的《十國春秋》一書對楊行密給出了十分中肯的高度評價。另外《新唐書·楊行密傳》也對他的一生做了總結。

唐末烽煙四起天下大亂,楊行密出自盜賊,振臂一呼率36人起事于廬州。殲孫儒、擒趙煌、破杜洪、滅田頵(他的一個心腹大将,後來叛變),北攻朱溫,南打錢镠,大江南北、淮河兩岸盡數掃平,真可謂是當世之英雄豪傑,這才能夠開國揚州,傳四世,曆時47年。

楊行密之是以能短短數年便從一個盜賊一躍而成為淮南霸主,稱雄長江南北,稱孤道寡,開創一番霸業,靠的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過人的膽識。

楊行密雖然出身草莽,但境界很高,他心胸寬廣,禮賢下士,愛兵如子,是以将士們都願意為他死戰。而且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用人不疑,楊行密每次出門都要帶一個侍衛抱着劍跟随,形影不離。有一次,他的帶劍侍衛張洪突然拔劍刺殺他,被眼疾手快的大将李龍斬殺,虛驚一場。楊行密毫不在意,第二天又讓張洪的朋友繼續抱劍跟随,這膽識确實令人歎服。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還有一次,楊行密早上出門,發現自己的坐騎馬鞍被小偷偷走了,這要換了暴君,養馬的馬夫絕對死翹翹了。可楊行密還是毫不在意,沒有追究責任,正因為楊行密這種寬厚性格使得人人心懷感恩,對他忠心不二。

但楊行密當時畢竟還非常弱小,經常被其他軍閥追着打,孫儒幾次都差點滅了他。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将意志動搖,選擇了背叛,比如他的心腹幹将蔡俦、田頵先後背叛他。其中蔡俦更可惡,居然挖了楊行密的祖墳,挖人祖墳是最惡毒之事,當楊行密收複廬州時,蔡俦畏罪自殺,屬下就建議也挖了蔡俦的祖墳報複。

楊行密歎道蔡俦禽獸不如,做了人神共憤之事,我怎麼能和他一樣禽獸不如呢?這不是人做的事情。明确拒絕了屬下的建議,由此可見楊行密的可貴之處。

楊行密死後由長子楊渥、女兒百花公主護送靈柩傳回老家廬州安葬,在今天的安徽合肥長豐縣西北吳山鎮東,當地建有吳王廟,千年來香火不斷。可惜的是吳王墓曆史上多次被盜掘,破壞嚴重。如今吳王廟修繕一新,吳王墓卻十分寒酸破落,實在是尴尬。

江南遺事14:出師未捷身先死,楊行密倒在事業最輝煌之時,吳國何去何從

楊行密下葬後,他的長子楊渥繼承了他的王位,江淮局勢波詭雲谲之際,吳國能和平順利地完成這場權力交接,離不開一個神秘人物的保駕護航。這個神秘人物從此登上了吳國權力的舞台,不久後更是徹底改變了這個新生國家的命運。

安葬了楊行密後,吳王世子楊渥馬上召見此人商議新君即位事宜,他已經到揚州了。

注釋:

見《新唐書·楊行密傳》:“行密寬易,善遇下,能得士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