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盛极而衰的时刻似乎来得太快了,就在杨行密威名远扬,横扫江淮之时,上天突然按下了他的停止键——

他病倒了。

雄心壮志的杨行密本想大干一场,却不想身体过早亮起了红灯,电量不足,面临关机的危险。

此时杨行密头脑还很清醒,急忙将时任宣州观察使的长子杨渥召回扬州。听力高度灵敏的朱温一跃而起,捶桌大笑:姓杨的,你也有今天!这是哪位好心的神仙姐姐大发慈悲呀,哈哈哈——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过河拆桥历来是朱温的“优良作风”,这次他岂能放过天赐良机。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此时他正在围攻割据湖北襄阳一带的赵氏兄弟,杨行密病倒的消息令他欣喜若狂,下令三军一鼓作气攻破襄州(今湖北襄阳)。节度使赵匡凝、赵匡明兄弟俩连夜逃往扬州投奔奄奄一息的杨行密。这正中朱温下怀,立即调集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光州(今河南潢川)、寿州(今安徽寿县)。

老朱我正愁没借口出兵呢,这下太好了,姓杨的,你死到临头还不忘招降纳叛,真是罪不可赦。本王奉天子圣旨出兵征讨叛逆,你胆敢收留赵氏逆贼,藐视皇上,本王特来兴师问罪。

有了这个借口,那就好办了。

朱温大军打着追捕赵氏兄弟的旗号一路杀奔杨行密的地盘,走到枣阳遇到大雨,被迫绕道申州(今河南信阳)到达光州。光州刺史柴再用严密防守,朱温占不到便宜又听说杨渥已经在扬州继任淮南留后,江南并没有发生动乱,便丢下光州杀奔寿州,又碰了一鼻子灰,被迫退往正阳。

恼羞成怒又束手无策的朱温只得下令全军渡淮河北撤,渡河期间又被柴再用偷袭了一把,丢下三千具尸体和大批辎重,老朱骂着娘逃回汴州去了。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淮河大捷几天后,一代草莽枭雄,大唐的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病死于扬州,年仅五十四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死后朝廷赐谥号武忠,后来吴国建立后改谥孝武,庙号太祖。

吴国乾贞元年(927年)追尊为太祖武皇帝,葬兴陵(今安徽长丰县吴山镇西北)。

和曹操一样,虽然已经万事大吉,只欠一道诏书,但杨行密生前并没有称帝建国,始终没有迈出最后关键一步。因为和曹操相比,杨行密所处的时代更乱,创业难度也更大。曹操即使到了统一北方后也对称帝有所顾忌,而杨行密当时只是控制了淮南和江南地区,四周强敌环伺,虎视眈眈。南有钱鏐、北有朱温、西有马殷,他的顾虑更多。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方针也是杨行密打出的牌,因此他的身份至死都是大唐的淮南节度使、吴王。但他为这个称帝建国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基础工作已经做得非常扎实,就差晓谕四方这最后的一道工序,可惜天不假年撒手而去。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因为不承认十国政权的合法性,所以都没有对杨行密进行论赞之类的点评,只有以十国政权为描写对象的《十国春秋》一书对杨行密给出了十分中肯的高度评价。另外《新唐书·杨行密传》也对他的一生做了总结。

唐末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杨行密出自盗贼,振臂一呼率36人起事于庐州。歼孙儒、擒赵煌、破杜洪、灭田頵(他的一个心腹大将,后来叛变),北攻朱温,南打钱镠,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尽数扫平,真可谓是当世之英雄豪杰,这才能够开国扬州,传四世,历时47年。

杨行密之所以能短短数年便从一个盗贼一跃而成为淮南霸主,称雄长江南北,称孤道寡,开创一番霸业,靠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胆识。

杨行密虽然出身草莽,但境界很高,他心胸宽广,礼贤下士,爱兵如子,因此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死战。而且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杨行密每次出门都要带一个侍卫抱着剑跟随,形影不离。有一次,他的带剑侍卫张洪突然拔剑刺杀他,被眼疾手快的大将李龙斩杀,虚惊一场。杨行密毫不在意,第二天又让张洪的朋友继续抱剑跟随,这胆识确实令人叹服。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还有一次,杨行密早上出门,发现自己的坐骑马鞍被小偷偷走了,这要换了暴君,养马的马夫绝对死翘翘了。可杨行密还是毫不在意,没有追究责任,正因为杨行密这种宽厚性格使得人人心怀感恩,对他忠心不二。

但杨行密当时毕竟还非常弱小,经常被其他军阀追着打,孙儒几次都差点灭了他。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将意志动摇,选择了背叛,比如他的心腹干将蔡俦、田頵先后背叛他。其中蔡俦更可恶,居然挖了杨行密的祖坟,挖人祖坟是最恶毒之事,当杨行密收复庐州时,蔡俦畏罪自杀,属下就建议也挖了蔡俦的祖坟报复。

杨行密叹道蔡俦禽兽不如,做了人神共愤之事,我怎么能和他一样禽兽不如呢?这不是人做的事情。明确拒绝了属下的建议,由此可见杨行密的可贵之处。

杨行密死后由长子杨渥、女儿百花公主护送灵柩返回老家庐州安葬,在今天的安徽合肥长丰县西北吴山镇东,当地建有吴王庙,千年来香火不断。可惜的是吴王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掘,破坏严重。如今吴王庙修缮一新,吴王墓却十分寒酸破落,实在是尴尬。

江南遗事14:出师未捷身先死,杨行密倒在事业最辉煌之时,吴国何去何从

杨行密下葬后,他的长子杨渥继承了他的王位,江淮局势波诡云谲之际,吴国能和平顺利地完成这场权力交接,离不开一个神秘人物的保驾护航。这个神秘人物从此登上了吴国权力的舞台,不久后更是彻底改变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命运。

安葬了杨行密后,吴王世子杨渥马上召见此人商议新君即位事宜,他已经到扬州了。

注释:

见《新唐书·杨行密传》:“行密宽易,善遇下,能得士死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