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諸葛亮五次伐魏失敗,最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臨終前想起一個人,并感歎:“要是當初沒有殺他就好了。”

諸葛亮口中這人,就是劉備的養子劉封。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劉封是長沙劉氏的外孫,絕對是荊楚名家,劉備寄寓荊州時,因為沒有任何子嗣,收其為養子。

這個人不簡單。

他不僅武藝高強、性格剛猛、氣力過人,而且還有着一定謀略,後來随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功勳不可謂不深。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本來劉備是把劉封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隻是後來劉備有了自己的嫡子劉劉禅,在加上當時傳位講究立嫡立長的說法,劉備也隻好将劉禅立為太子。

不過,論聲望、戰功,論政治謀略,親子劉禅遠不及義子劉封,要知道劉封所到之地戰無不克,而且但是也才二十歲出頭,可見其勇猛程度不次于張飛和趙雲。

相比起後來,全整日成謎于酒色,整日隻會“全聽丞相所言”的劉禅,不知道強出多少倍。那麼既然劉封這麼優秀,為何諸葛亮還有選擇殺他呢。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主要原因,還是劉封犯了兩個緻命的錯誤。

一是關羽兵困麥城,曾多次向劉封求援,劉封不從,最後導緻關羽戰敗被殺,要知道劉備非常看重這個三弟,劉封的這個錯誤在劉備這裡,幾乎是不可饒恕的。

二是劉封這個雖然骁勇,但是也有這一些不可掩蓋的毛病,就比如他喜歡欺淩副将孟達。孟達受不了劉封的欺淩,直接投靠曹魏去了,使得蜀國損失一員大将。

是以,諸葛亮這才選擇賜劉封死。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其實,劉封之罪是不得不殺,畢竟劉封性格剛烈同時還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遠不如劉禅好駕馭。選擇殺掉劉封對于諸葛亮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五次伐魏失敗,諸葛亮臨終前感歎:當初要是沒有殺他就好了

時移世易,諸葛亮會在臨終前發出這樣的感歎,恐怕也是在設想,要是自己的主公換作劉封,五次北伐會不會成功。

諸葛亮想要的不是劉封活,而是再多一次機會,哪怕那個人是難以駕馭的劉封。由此可見諸葛亮當時心中充滿了多少無奈與不甘,隻可惜懂他的劉備意氣用事過早退出曆史舞台。

要不然三國格局會變成什麼樣子,還真未可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