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在我國二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皇位不斷易人,但能堂堂皇皇坐上龍椅發号施令的女性,卻隻有唐代的武則天一個人。武則天從參政到登上帝位,前後近五十年,人們對其當政時期的功過議論不絕。近年來,史學界對此又展開了熱烈讨論。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

從皇後參政到廢唐改周當女皇,标志着武則天踏上了權力的巅峰。對她這一舉動,有的研究者給予肯定。他們認為,唐太宗和高宗的幾個兒子,都是一批無用之徒,捧不起的“阿鬥”。高宗無能,中宗昏庸,睿宗懦弱。對高宗,連司馬光都直搖頭,說唐太宗立高宗是

“昧于知子,卒用昏童”。

如果不是武則天從公元656年起,逐漸掌管軍政大權,以她那傑出的才于治安邦,唐室就難以保全,人民或許更加遭難。武則天的參政和廢唐改周,是順應潮流的。更何況,武則天雖稱帝,改國号,實際上她是準備恢複唐王室的,根據是:

(1)、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曾多次謀為太子,均遭她的拒絕,堅持立其子李顯為太子,作為皇帝的繼承人

(2)、武則天生前就決定死後同高宗合葬于乾陵,并親自為高宗寫了碑文。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持不同意見的則認為,唐高宗并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無能。他在位期間繼續推行了唐太宗時代的各項制度,維持國力于不墜,社會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武氏集團與唐王室的沖突,隻是兩個統治集團為争奪最高權力而展開的明争暗鬥,是武則天個人野心與權勢欲的暴露,既沒有絲毫進步意義,也不包含改革與反改革的内容。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用人是優還是劣?

一種意見認為,武則天在用人問題上是高明的。她采取了“自舉”、“武舉”、“試官”等方式,選拔賢能,廣攬人才。不論其門閥出身如何,隻要是确定豪傑之士,都能委以重任。經她發現和提拔任用的,如文臣中有富有政治才幹的姚元崇、狄仁傑、魏元忠等;武将中有善于統軍禦政、足智多謀的裴行儉、劉仁軌等;還有直言敢谏的李昭德、王及善、徐有功等。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另一種意見認為,武則天任人唯親,重用諸武,以其

“兄子文昌左相承嗣為魏王,天官尚書三思為梁王,堂侄懿宗等十二人為郡王”。

諸武之中并無突出人才,隻是因為血緣關系而被重用。相反,像陳子昂這樣頗有才德的能人,終因沒有沾親帶故,官不過右衛胄曹參軍(正八品下)。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武則天為了鏟除異己,對付衆多的政敵,不惜起用酷吏,如慣于誣告攻讦的市井無賴來俊臣、萬國俊、索元禮等,都屢獲升遷。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對社會生産影響如何?

有的論者認為,武則天繼承了唐初“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省徭役,不奪其時”的方針,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安趙民生和發展社會生産的措施。如在“建言十二事”中,把“勸農桑,省賦徭”放在首位,還幾次“親蠶”,以示鼓勵農桑。她還大力推行屯田。據《唐會要》記載,武則天執政前,全國戶籍隻有三百八十萬戶,到她死時,已增至六百十五萬戶,說明當時的社會生産确有發展。

另一種意見認為,盡管武則天曾頒布過重視農業生産的诏令,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付諸實作。在她為帝的二十餘年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誅殺異己,大搞迷信活動上,激化了社會沖突,延緩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年,宰相朱敬則曾驚呼:

“方今賦役煩重,百姓雕弊”。

武則天的千秋功罪:廢唐改周應不應被肯定?用人和對社會如何?

總結:耐人尋味的是,也許武則天生前就已料到,對她一生的評價,将成為一樁曆史公案,是以她别出心裁地堅持在自己的墓前立上一塊沒有碑文的“無字碑”,千秋功罪,讓後人來作出公正的評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