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還是四阿哥自己奪來的皇帝

我們從康熙皇帝的角度來看,傳位給老四胤禛的話,就會發現康熙傳位給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續康熙本人的執政思路。先從康熙初年講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麼康熙除掉鳌拜這件事情的背後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還是四阿哥自己奪來的皇帝

鳌拜飛揚跋扈的資本背後就是滿清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特色就是皇室自己也是八旗的一員,比如皇室愛新覺羅就屬于正黃旗。是以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皇帝受制于八旗,或者說可以通過八旗制約皇帝,這便是鳌拜嚣張跋扈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鳌拜、功高蓋主。鳌拜,作為鑲黃旗和正黃旗正白旗同屬勢力最為強大、人口數量最多的上三旗,是以鳌拜才根本不屑于正黃旗的皇家,而是要調整原本配置設定好的屬地。從鳌拜這個舉動我們就能看出來。當時滿人的八旗制度和中國曆來的封建制度是有很大不同的,康熙除掉鳌拜,也是看到了皇權不集中帶來的威脅。是以,滿清政權要漢化,就必須把皇權集中到自己手中,而不像過去那樣受八旗制約。

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還是四阿哥自己奪來的皇帝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也是八旗制度的問題。康熙兩次廢立太子,根本原因是太子确立後,八旗人互相争鬥,鬥争的結果是太子黨突出。康熙認為鳌拜的故事可能再次發生,是以廢掉太子,以為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八旗試圖争奪皇權的野心呢。衰落下去,第一次廢太子後,确實出現了一些表面上的太平日子,但是楚軍不确立确實是個麻煩,于是康熙複立太子,但是複利後的太子居然報複起了康熙,于是康熙不得不再次廢掉太子,并且因為看不到衆多兒子中誰具備掌握大權的明确優勢,而不在太子。不過,康熙的不确定卻加劇了衆多皇子為争奪皇位而爆發的蕭薔之禍,而且在這背後更凸顯出八旗制度的政治作用對皇權的威脅。

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還是四阿哥自己奪來的皇帝

于是,康熙才標明 深肖朕躬的雍正接任大寶之位。最重要的是,雍正和康熙一樣,對于八旗制度,對于皇權政治的影響深惡痛絕,有決心堅決徹底消除這種影響,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和老四胤禛對應的八阿哥允祀,衆口一詞的八賢王身邊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從八哥交往的人員身份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滿八旗中人。也就是說,八哥在八旗中人看來就是最容易控制的人,因為八哥的母族身份卑微,容易控制,且八賢王為了一個賢名,不得不仰仗八旗,不像雍正根本不管是否作為八旗人,隻要對皇家利益有損害,一定堅決打。這說明八哥本人沒有認識到八旗制度的政治作用,但康熙恰好十分痛恨八旗制度對皇權的威脅。是以,八阿哥在這種八旗制度問題上有嚴重的混亂思想的人,自然不可能被看作為合适的。是以,接替康熙的人首要任務就是要打擊八旗制度,進而鞏固皇權。既然康熙已經十分明白後繼者的政治任務,那麼依照完成這個任務的要求來標明繼任者。是以,雍正這個已經表現出來堅決維護皇權意志的人,就成為了不二人選兒。

康熙皇帝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還是四阿哥自己奪來的皇帝

八哥一直和各旗來往頻繁,友誼深厚。這種态度完全和康熙要保持八旗各種人的距離,突出皇權想法背道而馳,是以而失去了繼承權就成為了必然。繼承皇位的雍正做得确實很絕,他不僅對八旗制度的政治作用堅決打擊,甚至對自己的兄弟,比如八阿哥等人也嚴加打擊。雍正這麼做的根本原因在于依照皇家傳遞皇權的要求,而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弟弟允褆,根本就是一個思想上的糊塗蟲,竟然和八阿哥搞到一起,顯然也是根本就沒有明白康熙鞏固皇權的基本思想。是以将其發配去看守皇陵,是讓他在康熙墓前進行深刻思考的最好辦法。康熙的做法無可挑剔,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選擇正确。是以,乾隆才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但也正因為如此,皇權集于皇帝一身。這樣的态勢一旦确立,皇帝自身的水準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王朝的興衰如何。乾隆之後的曆代清朝皇帝在思想和能力上都遠遠遜于乾隆,緻使清朝後來越來越衰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