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受限于嫡長子繼承制的弊端,古代以嫡長子繼位的繼承者中很少有傑出的君王。

嫡長子繼承制雖然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避免了争權帶來的社會不安,但是嫡長子繼承制有非常大的弊端。

皇位或王位隻能繼承給正妻所生的第一個男孩,也就是所謂的嫡長子。

首先,嫡長子繼承制是既定的,也就是說隻有是正妻生出的第一個長子。

他一出生就被認定要過繼大權,是以這一生根本不用奮鬥了,自己都不用努力了,還談什麼傑出者。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嫡長子有可能是幼年被扶上位,大權旁落到外戚手中,當然也有嫡長子智力不佳的可能性。

權力不在皇帝自己手上,嫡長子連展現才能的機會都沒有,更别談什麼傑出者了。

一、嫡長子繼承制曆史

嫡長子繼承制是西周時期出現的,伴随着奴隸社會和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在封建社會的後期,嫡長子繼承制才逐漸被代替。西周是典型的家國一體的一個朝代,當時周天王設立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是為管理國家疆域所設定的。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宗法制的核心是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長子是大宗,庶子是小宗,大宗有權在自己的領域内設立分封,小宗在自己的領域内隻能相當于大宗。

分封制度确立下來後,為了維護分封的秩序,周天王使用宗法制。

分封之内的大宗就是嫡長子,嫡長子之下的都是小宗,他們受命于大宗,維護大宗的權力。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這種以血親方式連接配接起來的權利制度在一定時間内維護了社會穩定,解決了秩序問題。

随着朝代的發展,分封制度土崩瓦解,秦國時期的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成為了中央管理地方的重要制度,到現在還一直被沿用。

宗法制對于中國封建曆史的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貫穿封建社會的始終,成為了正統文化,深入民心。

但凡曆史上有哪個皇帝不是嫡長子接替的皇位,都要被百姓稱作得位不正的。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即便嫡長子繼承制深入民心,曆史上也有不少非嫡長子奪得皇位的皇帝,反而那些嫡長子卻沒有幾個是影響社會發展變革的傑出者。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二、嫡長子不想奮鬥

嫡長子繼承制是發展了很久的制度,社會上的百姓已經認準了這個制度,嫡長子得位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含着金鑰匙出生,一輩子榮華富貴。

家中除父親外,屬嫡長子最為尊貴。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他們在錦衣玉食的條件下長大,養尊處優,父親離世就可以繼承尊位。

這樣的環境下養出來的孩子根本不知百姓疾苦,就算有心了解群眾,想為百姓做事,那麼付出努力後自己的官位也不會提升,俸祿也沒有變化,對于自己又沒有什麼好處,那他們還努力什麼呢?

世态炎涼,人性本來就是冷漠的,對于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很少有人去做,更何況嬌生慣養出來的嫡長子。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取得成就最持久也是最可靠的來源,這些嫡長子們都沒有内在驅動力了,還談何努力奮鬥,同樣的道理,這樣的嫡長子在繼位之後很少有傑出者。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二、嫡長子智力有問題

嫡長子智力有問題這句話雖然不好聽,可是它卻是影響古代社會發展的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

就比如惠帝司馬衷就是一個傻皇帝,他的父親晉武帝把皇位交給他是非常擔心的,因為司馬衷從此就比同齡孩子笨。

有一次晉武帝在與朝臣商量饑荒的事,司馬衷聽到後走了過來,他問父親為什麼會有饑荒,父親說發洪水糟蹋了糧食,百姓沒有飯吃,司馬衷卻說“

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足以可見,司馬衷有多無知。他憑借立長不立閑登上了皇位,晉武帝盡管很是無奈,也不管背個離經叛道的罪名。司馬衷連自己的兒子司馬通都不認識,還問他這是哪裡來的孩子。

司馬衷上位之後,糊裡糊塗當了16年的皇帝,朝中大臣見有機可趁就暗中結黨謀取政權,外戚也趁機謀得權力。

後來兩派勢力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局面,朝廷大亂,百姓流離失所,西晉也就斷送在了這位傻皇帝手中。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曆史上一般這樣的皇帝都會以同樣的方式結束政權。這就顯示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弊端,除嫡長子之外,其他的兒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繼承王位,是以對于這些人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外戚幹政

曆史上外戚幹政的例子有很多,比較出名的就是劉邦的妻子呂後和清末時期的慈禧太後。

呂後本名呂雉,在就幫奪取政權之後,呂雉參與了策劃誅殺韓信等大臣的計劃,在他的孫子劉盈即位後,她被尊為皇太後。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她的這個皇太後掌握了大權,因為皇帝年紀尚小,無法主持政事,皇太後主持朝政理所應當。

她在位期間,對于恢複社會生産、發展社會文化等方面做出的成就有很多,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皇帝長大之後,呂後把持朝政不願還位,以至于他的孫子劉盈,一個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在要回政權之後也沒有大的成就。

這就是外戚幹政的弊端。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慈禧。慈禧把持朝政多年,雖然明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但是慈禧還是憑借手段奪得政權,當時朝中一切大事都需要經過慈禧過目。

以至于光緒皇帝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隻能聽從太後的安排。

四、總結

由此可見,嫡長子繼承制下的君王很難有所成就。

從一出生就赢了所有人,随便他們怎麼努力,自己的位置都能坐得穩穩的。就算不努力,也沒有人能從她的手中奪走權力和财富。這樣下來,他們也就不願意做出太多努力了。

古代實施嫡長子制,為何傑出的君王,卻幾乎沒有嫡長子

即便嫡長子身體不好,他還是能順理成章接替父親的位子,這樣的嫡長子怎麼可能有所成就。

外戚幹政對于嫡長子執政的破壞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自己的戰鬥的地方都被别人拿走了,他還怎麼施展自己的抱負,怎麼取得成功。

普普通通的嫡長子接替了重任,如果他自己沒有宏大的志向和抱負,想要成為一位傑出的上司者,困難重重。

曆史上非常傑出的君王很少有幾個是嫡長子,就比如唐朝的唐太宗和清朝的雍正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