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受限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古代以嫡长子继位的继承者中很少有杰出的君王。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避免了争权带来的社会不安,但是嫡长子继承制有非常大的弊端。

皇位或王位只能继承给正妻所生的第一个男孩,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

首先,嫡长子继承制是既定的,也就是说只有是正妻生出的第一个长子。

他一出生就被认定要过继大权,所以这一生根本不用奋斗了,自己都不用努力了,还谈什么杰出者。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嫡长子有可能是幼年被扶上位,大权旁落到外戚手中,当然也有嫡长子智力不佳的可能性。

权力不在皇帝自己手上,嫡长子连展现才能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谈什么杰出者了。

一、嫡长子继承制历史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时期出现的,伴随着奴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嫡长子继承制才逐渐被代替。西周是典型的家国一体的一个朝代,当时周天王设立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是为管理国家疆域所设置的。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宗法制的核心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是大宗,庶子是小宗,大宗有权在自己的领域内设立分封,小宗在自己的领域内只能相当于大宗。

分封制度确立下来后,为了维护分封的秩序,周天王使用宗法制。

分封之内的大宗就是嫡长子,嫡长子之下的都是小宗,他们受命于大宗,维护大宗的权力。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这种以血亲方式连接起来的权利制度在一定时间内维护了社会稳定,解决了秩序问题。

随着朝代的发展,分封制度土崩瓦解,秦国时期的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成为了中央管理地方的重要制度,到现在还一直被沿用。

宗法制对于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了正统文化,深入民心。

但凡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不是嫡长子接替的皇位,都要被百姓称作得位不正的。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即便嫡长子继承制深入民心,历史上也有不少非嫡长子夺得皇位的皇帝,反而那些嫡长子却没有几个是影响社会发展变革的杰出者。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二、嫡长子不想奋斗

嫡长子继承制是发展了很久的制度,社会上的百姓已经认准了这个制度,嫡长子得位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一辈子荣华富贵。

家中除父亲外,属嫡长子最为尊贵。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他们在锦衣玉食的条件下长大,养尊处优,父亲离世就可以继承尊位。

这样的环境下养出来的孩子根本不知百姓疾苦,就算有心了解民众,想为百姓做事,那么付出努力后自己的官位也不会提升,俸禄也没有变化,对于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处,那他们还努力什么呢?

世态炎凉,人性本来就是冷漠的,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很少有人去做,更何况娇生惯养出来的嫡长子。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就最持久也是最可靠的来源,这些嫡长子们都没有内在驱动力了,还谈何努力奋斗,同样的道理,这样的嫡长子在继位之后很少有杰出者。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二、嫡长子智力有问题

嫡长子智力有问题这句话虽然不好听,可是它却是影响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

就比如惠帝司马衷就是一个傻皇帝,他的父亲晋武帝把皇位交给他是非常担心的,因为司马衷从此就比同龄孩子笨。

有一次晋武帝在与朝臣商量饥荒的事,司马衷听到后走了过来,他问父亲为什么会有饥荒,父亲说发洪水糟蹋了粮食,百姓没有饭吃,司马衷却说“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足以可见,司马衷有多无知。他凭借立长不立闲登上了皇位,晋武帝尽管很是无奈,也不管背个离经叛道的罪名。司马衷连自己的儿子司马通都不认识,还问他这是哪里来的孩子。

司马衷上位之后,糊里糊涂当了16年的皇帝,朝中大臣见有机可趁就暗中结党谋取政权,外戚也趁机谋得权力。

后来两派势力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局面,朝廷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西晋也就断送在了这位傻皇帝手中。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历史上一般这样的皇帝都会以同样的方式结束政权。这就显示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除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继承王位,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外戚干政

历史上外戚干政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就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和清末时期的慈禧太后。

吕后本名吕雉,在就帮夺取政权之后,吕雉参与了策划诛杀韩信等大臣的计划,在他的孙子刘盈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她的这个皇太后掌握了大权,因为皇帝年纪尚小,无法主持政事,皇太后主持朝政理所应当。

她在位期间,对于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的成就有很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皇帝长大之后,吕后把持朝政不愿还位,以至于他的孙子刘盈,一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在要回政权之后也没有大的成就。

这就是外戚干政的弊端。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慈禧。慈禧把持朝政多年,虽然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慈禧还是凭借手段夺得政权,当时朝中一切大事都需要经过慈禧过目。

以至于光绪皇帝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能听从太后的安排。

四、总结

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下的君王很难有所成就。

从一出生就赢了所有人,随便他们怎么努力,自己的位置都能坐得稳稳的。就算不努力,也没有人能从她的手中夺走权力和财富。这样下来,他们也就不愿意做出太多努力了。

古代实施嫡长子制,为何杰出的君王,却几乎没有嫡长子

即便嫡长子身体不好,他还是能顺理成章接替父亲的位子,这样的嫡长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

外戚干政对于嫡长子执政的破坏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自己的战斗的地方都被别人拿走了,他还怎么施展自己的抱负,怎么取得成功。

普普通通的嫡长子接替了重任,如果他自己没有宏大的志向和抱负,想要成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困难重重。

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君王很少有几个是嫡长子,就比如唐朝的唐太宗和清朝的雍正帝。

继续阅读